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电脑培训机构 > 服装设计培训机构 >

广州服装设计培训网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电脑培训资讯 > 服装设计培训资讯 > 明星礼服成“牛”人 服装设计师成焦点

明星礼服成“牛”人 服装设计师成焦点

日期:2009-03-10 16:27:00     浏览:200    来源:广州服装设计培训网

   刚过完2009年的春节不久,有两个时装设计师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牛年的初始,他们主动或被动的因为明星礼服成为了“牛”人。

    牛人之一是来自*台湾的纽约华裔时装设计师吴季刚,刚刚上任的美国历史上*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成就了这位年轻设计师在全球时尚界的地位——继总统就职舞会上穿着的斜肩白色礼服之后,总统夫人又穿着吴季刚设计的丝绸礼服登上美国《时尚》的3月号封面。

    另一个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是*时装设计师郭培,虽然一样是因为明星礼服的原因被大众广泛知晓,但和吴季刚的主动有所不同,她在网络传播的推动下被迫走向上了公众平台。最早在“天涯社区”出现的指责她的帖子,短时间内就掀起滔天巨浪,一时之间网络上、现实中关于*服装设计师的能力、水平甚或道德,以及关乎原创和抄袭的讨论不绝于耳。郭培这个名字也在短短几天内就几近家喻户晓。

    某业外的朋友特意打电话来,称*的时装设计师们终于能够引起老百姓的注意了,不再是自己玩了自己看。这种说法不免偏激,却也客观地道出了当前*时装设计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境况。

    设计师,看起来很美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时装设计师们至今仍旧和这样的一些词语密不可分:艺术、创意、文化、民族、国际、思想、引领、概念、高雅、气质……由此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个致力于用自己的能力包装国人躯体的社会职业群体,是相当渴望能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的消费走向。于是,能够看到,在设计师职业的前面,加上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职位头衔:创意总监、设计总监、设计主管、总设计师……他们在努力改变国人过往概念中的裁缝形象,想把自身有文化内涵、有艺术修养、有审美情趣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体现其社会价值。

    但是,现实是怎样的?

    面对*这个全球面积*、潜力*、消费最多元的市场,时装设计师们的积极努力并没有收到如他们想象般的效果。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东方文化在世界时尚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虽然已经有为数不少的设计师走出国门,到巴黎、米兰、纽约、东京等时装之都做发布;虽然一些国内的大品牌不断进行所谓国际化的探索合作。但是,我们看到至今在国际时尚领域依然没有一个来自*的服装品牌或时装设计师能够对世界的时尚潮流起到些许的引领,*时尚力量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至少在目前还是水中花月、空中楼阁。

    而在国内,虽然不断有城市宣称要打造时装之都、不断有所谓的“大师”出现、不断有各种绚烂夺目的时装秀举行、不断有时装设计师获得各种荣誉,但是基于如此之大的、多元化构成的*市场,至今还没有哪一个时装设计师能够赢得像国外大牌设计师那般在公众中的地位,更没有哪个时装设计师能够对*的时装流行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在*时装设计师为自身社会地位和价值体现而奋斗的过程中,和国外的时装设计师们一样,相当无奈、不可避免地借助影视歌明星和文化名人的消费来赢得公众对自己的价值认同。

    而和国外同行一样是高端消费的上流人群不同,*时装设计师们并没有谋得与其职业身份相匹配的社会地位,隐身于明星的背后做无名英雄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甚至会因为一些明星的缘故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一如这次郭培的*度被迫提升,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悲哀。
    消费群体的认知不公

    在当代社会中,诸多职业的价值体现在公众的认同,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份子,时装设计师也不免如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流行趋势资讯,去现场观看时装发布等现象,客观上提升了设计师们的社会价值,但这一职业在消费群体中的被认知度并没有如想象般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奢侈品进入*市场,在国内的消费群体中,因为国人传统的面子问题以及当代的新拜金主义影响,造就了一大批穿“A货”充大牌的人,以及类似“A货”的仿制品的泛滥,“我当然知道它不是真的,但是我买不起真的,所以只好选择这些替代品”成了太多人消费“A货”的理由。在所谓的名流阶层,这些年来也曝光了诸多影视明星主动拿着某品牌的服装样式去找设计师工作室改动的行为,甚至还有一些人穿着此类的服装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某重要社交场合。同样很难说,在网上曝光的郭培事件中,那些对设计师进行激烈批判的网民中就一定没有消费“A货”的人,在笔者看来,可能恰恰相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穿着明显标识的假冒品牌服装,坐在电脑面前参与对设计师作品的讨论,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诸多在网上兴高采烈地评价郭培的网民可能忘记了老祖宗说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也包括若干成为设计师作品载体的大小明星们。假如没有消费群体对于一些特定的、明显特征的服装产品的需求,设计师们是很难自己主动去提供如此的服务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这一理论是相当实际的。

    在面对如此的庞大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要求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设计师与消费者们冠冕堂皇的道德选择完全不同,似乎并不可能。

    原创和抄袭是个悖论

    就网民热炒的焦点来说,现在加诸在郭培以及其他设计师身上的便是抄袭二字,与之相对的,便有人重新用原创来说事。什么是原创,什么是抄袭,在目前似乎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

    假如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人类很难存在真正的原创,每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都存在对前人知识和智慧的复制与抄袭,这两个词语最终体现的差异在于,一个重在表达存在个体的自我特征,而另一个是全面的复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模仿与抄袭是原创的必然经历,原创具有唯我性,但不具有排它性,所谓的原创需要经历模仿、实践、独立的思想体现三个阶段。正如郭培在回答网络笔者提问时所言:“原创和抄袭并不是看表面就能界定的。”

    不论国内国外,在时装设计师的成长过程中,其作品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对某些优秀东西的借鉴,这种行为很难界定为抄袭。可能正是由于一个群体对某种事物的借鉴,才会形成流行趋势的风行。

        与之类似的,近年来在全球服装品牌中影响强大的品牌ZARA认为经营服装根本没有必要寻求创新设计,因为几乎所有的时装公司每年都会公布不计其数的新款服装。它的设计原则或许对国内的时装设计师和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抄袭、抄袭和抄袭,但要动脑筋地抄袭。ZARA聘请专业设计人员,从米兰、巴黎收集时尚资讯,每年推出的一万多种新品有多少是其他品牌的智慧结晶不得而知,但其律师团每年在全球忙碌于知识产权官司的事实,可能会说明些什么。

    在国内时尚界关于抄袭的话题,在郭培之前最近引起公众注意的是2008年上海设计师凌雅丽与韩枫的纷争。2008年8月,《VOGUE》中文版9月刊中一篇关于服装设计师韩枫的采访文章,介绍了其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即将上演的歌剧《接骨师的女儿》设计的服装并刊出海报。正是这张被认定抄袭凌雅丽作品的海报刊出后,在上海设计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上海设计师吉吉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借鉴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在里面,而非常一致的照搬就是抄袭,对于商业品牌来说,模仿是种商业行为,是可以忍受的,而作为独立设计师来说,抄袭就是抄袭,是绝对不可以的,是很不好的行为。”

    由此,我们能够看到来自于设计师自身对于借鉴抄袭这种行为的深度解释,这种说法和郭培对“作品”和“服务”的解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随着国人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极大提高,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在这几年开始大量出现,但在和其他商品有极大不同的时装设计方面,业界对怎样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还了解太少。

    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引导

    虽然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生产力。”《“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专门列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节,国内首例服装设计侵权官司大连思凡时装有限公司诉外观设计被侵权案的胜诉,也早已经为业界同行作出了表率,但在整个服装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依然令人担忧。

    目前,存在于我国服装市场中比较明显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表现为:假冒产品侵权;盗用名牌商标;在服装款式、花形、图案上抄袭仿制;品牌发布会展示的服装未经许可被传媒录制、传播,侵占企业或设计师的占有权;服装企业在制造的服装上标注与产地不符的地域名,违背TRIPS协议中有关保护地理标识的规定。以上违法行为不光存在于品牌间,同样也存在于设计师群体中。那么,对于设计师或品牌来说,有必要清楚了解如何用有效的法律手段进行自我知识产权保护。

    据笔者调查了解,包括服装设计在内的工业设计,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同,尤其注重对其外观设计原创性的保护。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著作权”保护,当作者画出一幅原创样稿,其著作权自然生成,有效期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上过世后50年;另一种是“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专业机构会对申请做出“形式审查”决定是否予以授权,被授权的外观设计有效期为申请日之后10年。

    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间的区别除了时效长短不同之外,还包括保护范围的不同。外观设计专利权所针对的不是单纯的外观设计,而是强调与(用以制造、销售、进口的)产品相结合的外观设计。按照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而设立的WTO/TRIPS的要求,服装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内容,是指能用视觉观赏到的附注于成衣表面的图案、花形、各类服装款式式样、轮廓装饰等的艺术成份,即该保护仅限于产品的外观,而不延及产品的功能、工艺和技术层面的特征。同时,服装的外观设计必须是创新的、独创的,才具备被保护的前提。

    人类发展史说明,彻底杜绝剽窃抄袭几乎不可能,人性因素、利益驱动等决定了这种现象在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会出现,此次郭培礼服事件在网络和平面、电视媒体上的热炒,不免会对设计师有所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公众对时尚、设计师和原创设计的关注,终究会对*时装设计师从借鉴走向原创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