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江南高中2014年招生
金华江南高中招生热线:李老师
依法治教,规范教学,管理有序,教学质量、教师队伍水平稳步上升。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构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全面推进学习型处室、学习型群团组织的建设,争当“学习型处室、学习型个人”。
一是定目标,下任务,鼓励青蓝结对。 针对我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特点,制定了《江南中学星级教师评定标准》、《江南中学名师培养计划》,以目标激励加强过程管理,对新教师提出了 “ 一年能合格,二年能胜任,三年争优秀 ” 的要求,并给青年教师安排了师德高尚,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管理水平较高并且热心青年教师培 养的 老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和考核,新进的教师积极进取,教学常规考核全部合格,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较快,教育水平、班级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是重学习,强培训,学习氛围浓厚。 省基教处副处长方红峰的《敬畏规律、适性而为》,金华一中高亚军校长的《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 新课程与教学反思》,浙大教授的《谈水浒说管理》等讲座,都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2010 年暑期,学校分别组织了“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分工明确、落实到位”为主题的中层干部培训,以“创品牌,出特色,建校园”为主题的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培训,提出党员干部、教师要带头探讨“高质轻负高效愉悦”的教学模式,积极争当教学能手、德育模范,教育局纪检书记徐灵甫同志在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做了“构建和谐校园,打造一流团队”的专题讲座。 他从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入手,就如何发展内涵、打造品牌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并对全体骨干教师提出了“奋发有为,争当优秀”的殷切期望。
三是教科研、技术比武齐头并进。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2010 年着重实施集体备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撰写科研论文,专门出台《江南中学教师论文获奖奖励办法》;开展不同层面的校级公开课,鼓励教师参加市优质课的评比,参加教学基本功的比赛,参加教坛新秀的评比等。近年来我校各*参赛教师获奖比率明显提高。仅 2009 学年,各*教师就撰写了两百多篇论文,其中有六十多人次获省市一、二、三等奖, 20 人多次获教学课程竞赛各类奖项。
近几年来,学校会考合格率均在 95% 以上,全年学生流生率已在 % 以下,实现了校园暴力为零,校园安全事故为零,校园犯罪事件为零。毕业生升学就业率占毕业学生总数的 98% 以上, 2009 年西苑校区的高考上线率接近 87% ,理科上线率已达 %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逐年上升。 目前,学校涌现出了孙迎春等一大批优秀教师,邵碧芬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及管敏华等一大批优秀员工。
五、齐抓共管、美化校园,校园清新整洁。
我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始终贯彻、落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卫生主管*提出的工作要求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规。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卫生工作学校 “ 一把手 ” 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有关*人员具体实施,各科室负责人和校医、食堂负责人、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卫生工作,并形成畅通无阻的卫生工作网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分设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除四害工作领导小组、禁烟工作领导及检查小组,并能合理搭配,及时调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使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实施和确保目标的实现,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我校制订了《学校卫生制度》、《清卫工作条例》、《卫生工作检查和奖惩制度》、《突发疾病预防和管理制度》、《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教室卫生制度》、《绿化管理、保养制度》、《除 “ 四害 ” 工作防制措施》、《食物中毒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学校禁烟制度》、《绿化工作制度》、《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医务室工作制度》、《医务室疫情报告制度》、《食堂“食品 48 小时留样”制度》、《食品采购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各项规范及职责》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使学校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生理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
(二)开展健康教育创新,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学校主要以健康教育课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类教育讲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及时制订切合当前形势和实际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 “ 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 ” ,使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健康教育自我评价表能按时上交汇总,评价结果实事求是,发现问题和不足都能及时纠正,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各项评价指标基本达到*卫生城市的标准。
常规性地邀请疾病防控中心同志、校医对任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对学生进行了流行性疾病防治等方面专项教育。要求健康教育教师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考核 11 项要求进行备课,开展了集体备课和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所有课 任 老师都能认真上课,备课,上好上足每周 节的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每学年,全校同学的健康知识及格率都达 100 %,知晓率达到 90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了 85% 以上。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做好了 “ 健康教育校本化研究 ” 的前期准备工作,设立了 “ 心理咨询室 ” ,卫生健康教育黑板报、画廊,开展了青春期女生生理健康讲座、班主任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校医务室每月刊出一期主题黑板报,让学生了解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使健康教育活动深得人心。 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师生体质。为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师生体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我校坚持两操两课一活动,每年都举办一次运动会,举行班际篮球赛、排球赛,教工篮球、排球赛、乒乓球赛、登山比赛等。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环境卫生方面是做到了整洁化,对校园建设的规划也逐步趋向科学合理,在校园环境的管理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设立了值星班制度,各班级轮流,做到校园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其它各种杂物。校园内无乱涂乱画现象,无其它足迹,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上无蜘蛛网、电灯吊扇无积尘,窗明几净,落实门前三包,管理人员负责制,保持门前 “ 三好 ” 和交通安全。订有禁烟制度,在全校师生中倡导 “ 无烟 ” 校园, “ 无乱丢 ” 校园。定期开展了除四害工作,由专人负责,做到定期消杀和突击消杀相结合,食堂和厕所定时喷洒灭蝇和灭蟑螂药水,投入灭鼠诱饵,消灭四害孳生地,严格控制 “ 四害 ” 密度在*标准以内。并与西关街道山嘴头社区签署除“四害”工作目标责任书。卫生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坚持每天小扫,每周打扫,每周一检查,每周一评比。并设置流动红旗,每月进行总结,前六名科室给予 100 元奖励。 每天宿舍管理员都要对学生宿舍内务进行检查打分。我们将有关检查结果与每周班级流动红旗、文明宿舍和每期先进班级评选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校将养成教育与争先创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今 “ 江南中学是我家,人人都爱她 ” 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推进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环境卫生实行卫生包干,检查评比,考核奖惩 “ 三制 ” 管理。根据创建办的统一部署,参与居民共建区的环境卫生日活动,清除了校内的几处卫生死角;学雷锋活动日,团员、团干走上街头,清理卫生死角;响应市里“创卫在家园,党员当先锋”的号召,组织全体党员和业余党校学生参加了校园周边及校内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同时学校团委还开展了 “ 你丢我捡 ” 、 “ 知识讲座 ” 、 “ 宣传图片展览 ” 、 “ 知识竞赛 ” 等健康教育活动;集中全校性的板报宣传教育,并组织全校 60 多个班级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评比。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卫生保洁意识,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食堂管理,为师生提供饮食安全保障。
食堂工作关系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一直把它列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学校不断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健全食堂管理网络,加强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设立了相关的奖惩制度。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成立江南中学食品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和膳食管理委员会,食堂实行内部经营,并让学生参与食堂管理,每周公布菜谱,并对卫生、食品、菜肴、各种粮、油等进货渠道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提升食堂卫生和菜肴质量、服务质量。自觉遵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卫生法规,主动接受卫生监督,校内食堂、商店须持《卫生许可证》,合法经营。从业人员全部持《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操作间、餐厅、炊具容器、仓库、除四害等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求,餐具 、用具天天进行高温消毒,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用一卡通刷卡系统,避免了售饭人员因接触钱币而造成的细菌传染。每次用餐结束后,工作人员都要冲洗食堂一次,由值日人员负责清倒垃圾。学校商店做到亮证经营,进货渠道合法,坚决不售 “ 三无 ” 产品和过期变质食品,销售环境清洁卫生。
学校充分利用创建“文明校园”的良机,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创造条件整治学校环境,2009年,学校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在巩固市级文明单位成果和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过程中,学校的各项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学校将一如既往的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抓手,本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规范,注重内涵求质量、坚持创新谋突破,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提高,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一所全省乃至*的具有影响力的民办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