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段路程从2017年11月份走到了2019年4月3日,于我而言,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是与考研相伴的,学习时看的是考研科目,休息时和别人谈的也是考研心得,这一年多里也有太多别人看不出也不知道的情绪,也有成功的喜悦和些许遗憾,如今都一一分享给大家。 1. 政治 首先从我遗憾的科目政治说起,这个科目给我了两个教训。一是基础知识一定要牢固,政治学习的前期和中期在老师的带领下都进行得蛮顺利的,但是进入九月份后,我有一段时间忽视了政治基础知识的继续巩固,导致后期的复习时有些慌张和考试选择题做得并不是很让人满意;二是字迹一定要工整,因为政治是**考试的科目,难免会有些慌张导致字迹不是很清楚工整,字迹清楚工整在考研这种阅卷模式中是很重要的。 2.英语 其次是英语的学习,我认为英语学习中基础重要也是到后期就很容易被忽略掉的问题就是单词。到后期,我们会接触到老师教授的一些技巧性的内容,但是我们要明了技巧是建立在单词上的,内容不认识的情况下技巧是无从谈起的。我的英语一成绩没有拖后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看懂了试卷上的几乎所有题目的大致内容,所以我在答题的时候再运用老师给的技巧就会获得一个相对比较稳妥的分数。
3.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一是汉语基础,这一*的特点就是知识点杂多散,但是考试内容的绝大部分都是从书本中出的。面对这样的科目就要笔记的重要性,在看起来很散的知识点中理出来一个自己熟悉的体系,提纲挈领,把大的框架构建起来往里面填具体内容。在前期或者晚中期的前半段完成这个体系,这样后期复习课本就会很省力高效。 专业课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是一门知识相对会有些枯燥,知识点更为复杂的科目,并且试卷上的有些试题会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科目我有两个心得,一是尽早背诵,跟专业课一一样理出一个自己的体系尽早开始背诵,因为知识点多且枯燥,记忆起来就更为困难,因此还要多次重复防止自己遗忘;二是理解记忆,因为这一科在试卷上不完全是考察记忆和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还有额外考察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应用,这就要求在背诵时理解记忆,充分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并把课本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落实到卷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