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社会经济制度 *节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但不包括劳动对象(因其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 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两对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社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C 【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例题2·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 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 【答案】AB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例题1·单选题】(2009年)(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A.生产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例题2·单选题】( )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第五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区别: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2.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总结】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一定过渡到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E.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选项D说法有误。 第六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计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例题1·单选题】(2010年)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 A.社会制度 B.生产模式 C.经济框架 D.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例题2·单选题】( )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 A.经济制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生产关系 D.所有制形式 【答案】B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 【例题3·多选题】下列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B.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 C.经济制度反映经济体制的要求 D.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E.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无任何关系 【答案】ABD 【解析】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节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例题1·单选题】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C 【解析】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答案】BDE 【解析】本题考查使用价值和价值。 【例题3·多选题】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 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 【答案】ABCD 第二节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例题1·单选题】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 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价值形式。 【例题2·单选题】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答案】D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第三节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的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制约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例题1·单选题】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商品销售数量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C 【解析】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例题2·单选题】( )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 【答案】B 【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考试内容: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不干预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一是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金融寡头: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就形成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 【例题1·单选题】(2009年)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实现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是( )。 A.制定垄断价格 B.垄断产品经销商 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答案】A 【解析】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垄断利润。 【例题2·单选题】垄断组织的建立是为了( )。 A.发展生产力 B.获取利润 C.获取垄断利润 D.搞好管理 【答案】C 【解析】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 【例题3·多选题】垄断利润是( )。 A.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资本家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C.资本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D.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E.靠垄断地位获得的巨额利润 【答案】DE 【解析】垄断利润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所以选项DE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