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小编听很多同学抱怨说:学的好的科目或是擅长的科目,更喜欢去学,总愿意花时间去做,也不会厌恶、不会很累,反而是越学越高兴。学的很差的科目,内心就总是很抗拒,一直在躲避,有时没有觉得自己在躲避,但学一会儿,就怎么也忍不住拿起手机刷会儿微博知乎,但还自我感觉一直在学这个科目,其实花的时间很少,之后的结果当然不尽人意。 小编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真实案例,考研数学能靠一百三、一百四,英语总在四五十徘徊。小编觉得可能是因为没有彻底的改变自己去面对较差的科目。 如果将缺点都克服,能提升的是很大的。 要知道,考研要想考上一个很好的学校,4门课哪一门都不能有失误,不能有短板,因为一门差,需要别的来补分都是很难的。 一味地看很多经验贴反而可能会给自己造成迷茫感,可以适当的看一些与自身情况相吻合的分享后,自己根据以往的学习习惯,去制定、去时间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通过学习效率与效果来衡量这种安排是否适合自己。譬如时间安排是否过于紧张了,或者内容塞太多反而记不住等。 如果发现不合适,及时进行调整。不要觉得磨合磨合就OK。可能你就是不适合这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多多问问与自己相熟的学长的建议,过来人的亲身建议还是很宝贵的。 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于偏科的小伙伴。每天可以利用手机app计时,或是作出每天的学习计划,给自己比较弱的科目多留出一些时间,打牢基础,否则后期时间紧任务中,知识不能理解,越背越难,越难越记不住。 小编认为,英语政治可能不是加分的科目,但一定不能拉分。考好的学校,英语政治基本都65 。 有时期盼在数学或是专业课找补回来,发现基本不可能。尤其是听了一些像传销一样网课,老师口才太好,情绪带动能力极强,听完,就跟打鸡血似的,觉得70分so easy。但一到自己学习英语时,发现这个网课并没有帮到我,只是打了点鸡血而已。 对于学习一会儿就想拿出手机刷一刷,小编建议大家在备考阶段还是要远离手机,把手机防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毕竟常联系的就那么几个,提前告知,他们肯定会理解的。弱的科目就像你的陌生人,总要花费时间了解一下的。
在距离考试还有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知,合理安排好时间规划,不偏科,把知识吃透,小编相信在233天后,大家必定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