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考研中,往届生都不在少数,那么在复试中,往届生与应届生谁更“吃香”呢?导师到底会更倾向于的张弛有度的往届生,还是更倾向于朝气蓬勃、涉世未深、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应届生呢?下面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一、学硕和专硕不同 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也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所以,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专硕而言,导师可能会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考生所考专业的实践性强,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那么在学习中,也必定是以实践为基础,应届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论的框架中,很难对所要实践的东西理解透彻。而往届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容易一点就通,也具有更强烈的导向性,这会让导师在教学中可以尽快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导师的个人喜好不同 首先,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学习状态是不一样的。应届生往往对理论学习抱有一种热忱的心,而往届生往往对实践更感兴趣,也许是多年的应试教育并没有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吃到什么“甜头”,反而是实践的积累更有益处。因此往届生更为看重实践的学习。所以就学习状态而言,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导师会更倾向于选择应届考生。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说得过于肯定。有的考生虽然身为应届生,但却在完成学业之余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除了寒暑假经常实习外,还有着丰富的校内实践经验,积累了充足的“财富”。这样的应届生不但具有理论知识的高度连贯性,也满足导师的实践素质与能力要求。 其次,不同专业的导师对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偏好有所不同。文科专业的导师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理工科专业的导师倾向于选择应届考生。但也有一些导师表示对于应届生和往届生不搞差别对待,关键看他们个人在考试中表现出采的能力和素质。一些教授认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研究社会学是有益的。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条件是,他们应该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学习,混文凭是不行的。
*实践性较强的导师通常如果是两个自身条件非常类似的情况下,会选择工作过的考生,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其研究也要“以经验为根基”,了解实践的话一点就通,而没有经验的话则往往停留在理想的状态,难以理解得很透彻。其次,从生活阅历上来看,学习态度也是有所差别的,工作过的人往往目的性更强,自觉性更高。总之,就应届生与往届生谁更“吃香”这个问题,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自身“双实力”,即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两种能力同步饱和,才能达到学习的较高境界,才是导师真正寻觅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