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针灸培训班哪里好
想了解更多请联系夏老师电话微信 v x 同步:一.五.二.四.零.七.一.七.三.二.六
套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皮下套管针灸针(简称套针),通过皮下浅刺治疗以疼痛性疾病为主的一种新针刺方法。
套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套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腕踝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这个传统就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官针篇》介绍了五刺、九刺、十二刺,其中就有浮刺(傍入而浮之,以治筋急而寒者也)、毛刺(刺浮痹于皮肤也)、直针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而浅也)等浅刺皮肤的方法。套针同浮刺,刺在皮下浅筋膜层。
套针疗法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都离不开中医针灸学的经脉、皮部和经筋的经络理论,离不开穴位和阿是穴的腧穴理论,离不开浮刺、沿皮刺、摇针法、青龙摆尾、苍龟探穴等针刺方法的支撑和指导。
套针疗法的操作特点
套针疗法的操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在痛点进针,而在痛点周围进针
套针疗法的进针点并非在病灶局部,而是远离痛点在压痛点周围沿经络皮下进针(针尖对准痛点但也不刺达病所,距离痛点少则2~3厘米,多则5~6厘米甚至更远),仅仅将痛点作为一个靶向目标(靶点)。
国外治疗痛证的"肌筋膜松解术"也不碰及痛点,而是用双手拇指深压痛点周围或扳机点两侧,并沿着肌纤维的分布走向,向外朝肌肉两侧的末端加压按摩。
皮下浅刺
套针疗法运用《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引皮乃刺之"(即顺着皮肤浅刺)的针法,所涉及的组织仅仅在皮下组织,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表皮、和浅筋膜层。
《黄帝内经》以及现代的《针灸学》教材,在进针方法中都明确地记载有直刺、斜刺和沿皮刺。还有皮内针法和皮肤针法这样的仅仅只刺激皮肤的浅刺方法,这些刺法和针刺工具,都不要求深入到肌肉层,都有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
不要求得气
腕踝针是治疗痛证的有效方法,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特点是临床治疗取穴少,操作简便,用毫针浅刺皮下,疗效迅速可靠。套针疗法也不要求得气。所谓"不得气",其实属于一种"隐性循经感应现象"(这个术语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络现象大普查时提出来的),因为针刺本身是会有感觉的,只不过由于针刺浅,针尖透皮后感觉不明显或无明显"感传线"罢了。这种刺激信息仍然能沿着经脉循行趋向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甚至下针即效。正如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盛善本主任医师在评论套针疗法的前身腕踝针疗法时所说:"所谓无针感,无非是刺激十分轻微……皮下平刺虽然基本上没有感觉,但不等于说没有刺激。刺在皮下,进针一寸半(但要摇动针身),还要留针,这就给予人体一种持久的轻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推动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无感觉,并不等于说不得气,只是得气不通过针感表现出来。"
特殊的行针手法
弧形摇摆动作是套针疗法的特色和重要环节,也是套针疗法效果好的重要因素。虽然有别于传统针刺疗法的提插、捻转以及其他单式和复式补泻手法,但是与古代针刺术中的摇针、青龙摆尾同出一辙。
留针时间长
套针疗法由于启用了无毒的软套管,能够较长时间留针。留针过程中病人没有不适感觉,甚至不会注意到针具的存在,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和障碍。
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性能是任何一种医疗用品的首要条件和标准。套针疗法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因为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不会伤及任何脏腑组组织器官以及大的神经、血管,留在体内的软管也无毒性,故而非常安全。医生容易操作,病人乐于接受。传统针刺引起的滞针、弯针、断针现象也不复存在。在海内外培训、应用近二十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例意外事故。
套针疗法作用机理
皮部理论的支撑
套针疗法刺在皮下,作用于皮下组织,讨论套针疗法作用机理就一定不能脱离中医针灸学的皮部理论。
传统的艾灸、热熨、药物敷贴、药物熏洗、拔罐等疗法也是通过对皮部的温热刺激发挥治疗作用。后世的皮肤针疗法、皮内针疗法、挑刺疗法、割治疗法以及现代的磁穴疗法、腕踝针疗法、套针疗法、激光穴位照射、紫外线照射疗法等等都是建立在皮部治病的机理上。
十二经脉的参与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所说:"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所谓"以经脉为纪",就是以经脉为纲领的意思。既然皮部是以经脉为纲领的,套针疗法又刺在皮部,那么,套针疗法无论是定点还是进针,也都不可能回避十二经脉。
套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或颈椎病,除了在颈3~4椎旁向上刺激以外,远端常常要配合选用上肢外侧前缘或正中部位的刺激点。这里的"上肢外侧前缘或正中"部位其实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或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的部位。
套针疗法治疗胁痛,除了在疼痛的局部顺肋间对脊柱刺激以外,远端常常要配合选用上肢或下肢外侧正中部位的刺激点,其实也就是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少阳胆经循行的部位。
套针疗法治疗腰背疼痛伴发坐骨神经痛,除了在疼痛的局部刺激以外,远端常常要配合选用下肢后缘或下肢外侧正中部位的刺激点,其实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少阳胆经循行的部位。
十二经筋的连系
十二经筋即十二经脉之气聚结于筋肉、骨骼、关节的体系。套针刺在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和浅筋膜层,离不开十二经筋的连系。
《灵枢.经筋》篇对经筋为病,提出了"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所谓"以痛为腧",既泛指病变之所在,包含局部取穴之义;还寓意借助痛点为依据取穴的意思,比如与痛点左右对称取穴、上下前后对应取穴等等。
与痛点左右对称取穴应回归到《黄帝内经》的谬刺法、巨刺法;而上下、前后对应取穴则离不开传统针灸学"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
凡此种种,都是套针法在痛点上下选取进针点的依据。从经筋的组织结构、病理反应和治疗原则、选穴方法来看,皆同套针疗法查找压痛点、确定进针点、浅刺皮下筋膜息息相关。
套针疗法查找的压痛点、触发点、扳机点,又称"肌筋膜激痛点",属于皮下软组织中的一种有形的、可以用手指触及的、在压迫时病人会感觉到疼痛的病理反应点,与中医针灸学所说的会导致病人局部或全身诸多的疼痛和不适的"筋经病灶"(在肌筋膜、结缔组织等存在的病理反应点)很类似。
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盛善本主任医师在评论套针疗法的前身腕踝针疗法时说:"腕踝针如能在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方针下同经络理论进一步结合起来,还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此理用于套针疗法,同样如此。而且还更有利于阐释套针疗法的作用机理。这段话也是腕踝针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上海第二军医*张心曙教授在他的《实用腕踝针疗法》一书中主动引用的,体现了一个医学专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