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十四经线和解剖列车中十二力线(实际上数量不足或不止十二条),经络中的手太阴肺经与解剖列车中的臂前深线十分吻合。其他经络和力线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经络不是一条线,而是一片区域。而筋膜理论中的,力线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片区域。因此,经络和肌筋膜理论有共同之处,或者说直接与肌筋膜理论等价。从治疗效果上来说,根据肌筋膜理论诊断,对患处(原发部位)进行肌肉松解,可一次见效。对于患处(继发部位)有可能无效或有可能有效。根据阿是穴定义(以痛为穴),可知阿是穴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可归属于肌筋膜理论。或者说,阿是穴疗法和现代肌筋膜理论可搭配使用。再看十四经穴,十四经穴普遍有治疗穴位附近疼痛病的功效。深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针刺可引起肌肉的收缩并可能引起肌细胞的重排(正常化)。而在临床上,采用0.4毫米的圆利针,以肌筋膜理论作为诊断依据,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基本可以一次治愈疼痛病。由此可以推断,针刺治疗外科疼痛病的实质是针刺促进了肌肉异常状态的解除,引发肌细胞的重排(正常化)。由此可以断定,针灸治疗外科疼痛病是有效的。肌筋膜理论显示,肌肉是以肌组的形式,大规模协同工作的,故针灸患处(非原发部位)可能无效。对于针灸治疗内科病的效果,可查询WHO(联合国)关于针灸的研究《关于针灸临床对照试验报告的回顾与分析》第三部分。该研究证实,针灸对于某些内科病的确有效果。
机理层面,针灸理论有很多不清楚。很多现象,连从业人员,都说不清楚。笔者认为,对于针感-如鱼咬钩,流体力学显示,当流体在流速变化处会发生震动。参照化工原理中。变径管可知,流体在管径变化处会发生明显震动。由此可以猜测。如鱼咬钩的针感,是因为引起局部血管管径的变化(不一定是扎到血管了),而且应该是动脉附近。由于针刺引起动脉管径变化,随着心脏的周期性泵血,该处会发生周期性振动。另外,有时扎针会出现放射性电感,这是因为针灸影响到神经了(但不一定是扎到神经)。这两点充分说明,针刺可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由此可引发机体的一系列调整,具有治疗疾病的可能。所以,针灸治病并不是没有理论,而是理论没有被用现代化理论归纳出来。
针灸流传上千年,其效果是久经检验的。考察近代针灸发展,颇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