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 15:18:00
0
一般厌学的孩子大部分是基于学习上的真实挫败,比如考得差、家长的要求高批评多、老师总是找茬等。所以大部分孩子会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但这并不等同于孩子真的放弃了。孩子们通常搞不清我不能做和我不愿做的关系,几乎所有的厌学,都是根源于孩子认为自己再也学不好了,但他们无法恰当表达这种美好希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源于家长和老师比较粗暴的解决问题手段,对孩子更多的是不问青红皂白的问责,而提供帮助的机会比较少。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希望成绩能好一些的希望,都希望自己能表现得更好一些,更有人气一些,更被认可一些。
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从认可孩子的希望着手,深入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真实困难,该出手帮助就出手帮助,该改变预期就改变预期,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尝试学习的轨道上来。
一、学得有兴趣
孩子如果学得不好,就会厌学,对上学没兴趣。那就需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是要降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值;二是更重要的是多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报以充分的信任、尊重、理解和肯定;三是指导孩子不要贪多求难,选择简单的题、基础的题、容易的题做,从小的、少的慢慢地做起来,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当孩子尝到学习的快乐时,孩子就会爱上学习,也就愿意去上学了。
二、玩得有情趣
玩得不好,在学校没有朋友,就会孤独,就不愿意上学,对学习也就没兴趣。要让孩子和同学们高兴地在一起玩耍,就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志愿者活动。同时,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互动,带孩子去玩玩球、登登山、游泳、练瑜伽等,都是不错的亲子活动。和谐夫妻关系,父母婚姻和谐幸福,孩子心情舒畅,心无杂念,就会把精力投到学习上。
三、活得有志趣
孩子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就不会刻苦投入到学习之中。要培养孩子的志趣,让孩子有责任心,有担当,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么,就要在家里有意识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有些不大的事,让孩子做主;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家长要学会示弱,这样孩子才会"逞强",有当担,敢负责,有主见。
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习,但是真的学不进去,在强迫着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是压抑、痛苦、完不成责任的自责,所以长此以往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