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培训机构 >

教育资讯网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培训问答 >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题方法和技巧_小学语文四年级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题方法和技巧_小学语文四年级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

日期:2024-11-08     浏览:93    来源:教育资讯网
核心提示:阅读题答题顺序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

阅读题答题顺序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表达顺序

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总分总等)。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一)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

作用:补充情节。

5.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二)描景的顺序:

1.空间顺序;

2.观察的先后顺序;

3.时间推移的顺序。

(三)状物的顺序:

景物的不同类别:静物、动物、植物。

1.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

2.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

3.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二、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起连贯作用。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时,抓住了线索,就能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脉络清晰。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以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2)有几条线索的文章,往往有一条主线;(3)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

找线索的方法:

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2.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3.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4.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的记叙文。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三、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五官容貌、身材形态、衣着打扮、举止风度。

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作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

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4.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表现在对话中。

作用:展示人物心理、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5.动作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突出、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二)环境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2.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四、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五、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是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七、修辞方法及作用: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八、记叙文的人称:

1.*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九、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用户发布,本站不承担本信息引起的任何交易及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本文由 教育资讯网 整理发布。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咨询电话:400-850-8622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