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可以有很多好的方法,但是*关键和有效的是以下四点:
一、在别人教给你答案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在培养一种持续思考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学习中,或多多少的我们会遇到想不出思路和答案的题目。有些同学喜欢就放在那里不管了,有些学生遇到不会的题要不就直接问学霸同桌,要不就直接去问老师。
这样可以,但不是学习效果*好的方法。
在别人教给你正确答案之前,先自己思考,尝试自己解决方法。是数形结合还是做辅助线?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写不对,没有关系。当你思考过后,再知道正确答案,自身对这道题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会增强。
二、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更持久。
"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总有学生问我:"老师,学习好累啊。有没有学习不累的方法?"你在开玩笑,学习没有不累的!真正动脑子学习其实是非常累的,看看中研院的博士们你就知道了。
但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持久的。
三、反复阅读课本,并集中练习,其实是效率*低的学习方式,检索式练习会更有效。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常见于英语默写写错了,一个单词写上20遍,已经默写数学公式,不记得时抄50遍。
但,如果这种方式有效的话,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你还错?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
检索式的学习记得更牢。但常常在学习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检索式学习时,大脑一直处于高速运转,比如在做思维导图就是在进行检索式学习的时候。思维导图学习法不变的真理:配合图表加深印象、将所有重点精炼提取出来。可以将所有重点公式、概念等关键语句列出来再逐步展开,发散思维。
四、把新知识放到更广泛的情景中学习。
有学者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景化的,通过活动不断的向前发展。用过时间我们不断的学习并理解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有利于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单纯的记忆并不能使我们全面地掌握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带着新的知识去做题、或者联想到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对于新知识就能理解得更为透彻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