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回到教育当中,本质取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里涉及到里面很重要的理论:定义联系反应模式。我们拿工作举例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比如说你跟领导汇报工作,你跟领导讲:领导,现在市场越来越难做,怎么办?领导,客户有投诉怎么办?领导,有员工要离职了,怎么办?如果你是领导,这样的员工你喜欢吗?长久以往,领导每次见到你就会头疼。你一进到了领导办公室,没有开口,他一看到你,心里面就会有不好的感觉,觉得你又要讲一些有问题的事情,他会很有压力。那在他大脑里面对你的定义:你是一个有问题的人。这是由他过往的经验决定的,在他的经验里,每次见到你,他就会联系到过往把问题汇报给他的场景,他就会烦躁或者焦虑,就会有不舒服的反应。你是负责任的,可是你传递给领导感觉会很不舒服。*终就导致了领导和你之间的关系会很僵硬,对你反感。这就是定义+联系+反应的大脑运行模式。
那我们再回到家庭当中,对于孩子来说,他对学习的定义是什么呢?当他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父母就会说:"写作业时坐好了啊!""笔拿好!""别分心,好好写作业啊。""怎么还没写完,磨磨唧唧的。""这个作业怎么又错啦,你怎么回事儿?""今天考试怎么考得这么差?""这题你怎么能错呢?"那对于孩子来讲,一谈到学习,他会联系到之前的各种场景,体验父母对他各种不满、要求、指责、批评,就会让他很压抑,*后就形成了负面的定义联系反应:孩子一学习,他就联想到过往在家里做作业时候的场景,就产生很压抑的反应。
*糟糕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走极端,建立了一个更负面的定义联系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孩子生病、抑郁时,就不用学习,感觉更轻松,他还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安慰和陪伴,会让他体验到温暖。人的潜意识就知道了生病就可以不用学习,这样会轻松。人的本能会保护自己往减少痛苦的方向发展,结果就会要求身体生病或者心理抑郁,甚至终结自己的生命来避免痛苦。
现在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抑郁比例在提高,而且还在往年轻化、儿童化发展,2019-2020国民心理健康报告里面,有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7.6%-8.6%;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4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10.9%-12.5%
什么概念?*生里平均40个就有12个孩子或多或少被抑郁所困扰,而这12人里更有3个孩子是重度抑郁!
所以孩子不爱学习,本质是没有愉快轻松的学习体验,和孩子建立好关系,才是学习的开始。
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开始,意味着父母学习时代的到来。只有父母才能帮孩子,其他谁也帮不了。
刘聪文家庭教育*为什么接下来不再给青少年儿童(孩子本人)提供免费咨询?
*,占用了平台大量人力物力,几乎三分之二。
第二,就是提供咨询后,可以暂时缓解,但一回到家,或过几天又会打回原形,所以家长不咨询或没有觉知,那么我们做再多也没用。
第三,钱丹塞恩心理平台正在转向家庭教育,主要为家长,学校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系统平台,大数据*测评,动态评测等技术和软件支持,这样可以从根源上去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因为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不是不爱学习,是乱学,学了用不了,或学了更焦虑,或成年人的认知,没办法系统学习,这样根本没办法支持到孩子或帮到孩子。
第四,目前,钱丹塞恩大量测试,开发针对家长如何支持孩子,如何教育,养育孩子的一对一课程,家长不用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不用学太多的基本知识,我们的一对一课程,一学就会,一学就能用。
一课一招,一招多用。真正以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