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考虑
考研的难度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三跨算难,三不跨算简单。
等级一: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
等级二: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等级三: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等级四: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
等级五: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跨专业考研不仅需要勇气,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由于自身专业性较强,基本不允许跨考。比如医学类专业学习年限长,且普遍专业程度高,必须接受过正规医学课程的学习,具备医学方面的学习和实习证明才可以报考。
法学专业报考热度较高,本科不是与法学相关的专业只能报非法学硕士研究生,与法学研究生还是有所差别的。
对很多人文社科类的同学来说,跨考理工类专业的话需要慎重考虑,除了专业外,部分高校也在自己的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了部分专业不接受跨考,对于这类信息,同学们应该尤其注意!
二、根据院校情况考虑
1.招生人数
考研的一大悲剧就是到了复试才发现这个学校只招几个人,高分也只能无奈走调剂。招的人数多考上的几率相对就大一些。招生人数是指除去推免和夏令营免复试的名额,*终剩下的统考生名额。所以在查招生人数的同时,也要查该学校该专业的推免生人数。教育部规定所有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录取名单要在规定时间内公示一般在院校官网都可以找到。
2.报录比或者差额复试比
通过报录比你可以判断这个专业是否热门,竞争是否激烈。
但是能反映是否好考的数据是差额复试比。如果复试差额比例高,说明这个学校报考生源充足,上线人数多,竞争压力大;复试差额比小,不一定能反映这个学校好考,但是在复试的时候竞争相对小,刷的人少,相对比较"保险"。
3.调剂情况
前一年的调剂情况也是同学们择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避开卷王专业,挑选一些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院校或者专业进行报考。
三、根据意向地区考虑
1.根据发展定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区的发展存在差异,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机会更多、发展更好的城市。一些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很多考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2.根据职业规划定城市
职业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不同专业的考生往往有不同方面的考量。 比如金融类专业考生更倾向于珠三角、长三角等金融业发展较前沿的地区,旅游类专业考生更偏向旅游资源更丰富的旅游城市,再如非全日制MBA等管理类专业考生,一般希望在就业城市读研,根据未来生活、定居情况、职业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意向地区,也就离确定目标院校更进一步。
总之,学校的选择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重方法,还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做好信息搜集与对比,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早日上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