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封闭青少年素质教育学校-叛逆厌学矫正学校招生简章:1、纽特教育 2、护航教育 3、树同学校 4、博智特训学校、5耕力教育、6春华特训学校、7启德特训学校、8华泓教育、9春晖教育、10、正苗启德。
纽特教育咨询:18162432791 张老师
纽特教育学校所针对12-18周岁有厌学逃学、网络成瘾、心理障碍、过度玩乐、叛逆暴力、早恋、夜不归宿等现象的青少年,而进行行为矫正、心理辅导、文化学习、兴趣培养的全日制专门学校。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变得愈发自私,不愿分享快乐。实际上,孩子自私的根源多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强制分享或缺乏良好示范等。面对孩子极度自私的情况,家长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家长应避免强迫孩子分享。人性中本就有自私的一面,不喜欢分享也是常理。因此,我们不应强迫孩子分享,而应尊重他们的意愿。若孩子愿意分享,自然是好;若不愿,也应尊重他们的选择。通过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理解分享的美好,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其次,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可能缺乏与他人分享的习惯。此时,家长可以充当孩子的玩伴,与他们交流互动,引导他们分享玩具和经历。同时,还可以借助教育类动画、短片和图书等资源,帮助孩子理解与人相处的模式,学会分享。
再者,家长应言传身教。想让孩子懂得分享,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展示自己的分享精神,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好处分享给他人。这样,孩子才能从家长的言行中感受到分享的乐趣,从而愿意分享。
*后,家长应淡化物品的归属权。在家庭中,当有好吃的或好玩的时,家长应避免强调这些物品是专门为孩子准备的。相反,应强调大家都可以分享这些物品。通过淡化物品的归属权,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分享的观念,减少独占和抢夺的行为。
总之,培养孩子的分享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从而成为一个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