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先给大家讲一下关于考研的一些事情,我发现很多同学对于考研还是云里雾里的,连考研有哪些科目都不清楚。跨专业考研报名要求对于考研,小编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动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结果,希望通过专科可以直接考研吗,?,专科生可以不升本直接考研吗?,专科生可以考研吗?难吗?,专科生跨专业考研的条件?,请问跨专业考研有什么具体要求?,跨专业考研有什么要求,跨专业考研需要什么条件?,跨专业考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能够帮助到你。
1.专科可以直接考研吗,?
非常确定的告诉你,专科生可以直接考研!也就是所谓的同等学力考研,满足一个条件即可:从毕业到入学满足两年。其实很多考生觉得怎么还要等两年才可以考研啊?其实你细算一下,从你专科毕业到最早可以考研,也就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你还要至少留出一年的复习时间,如果你基础不好的话,其实一年半的时间真的不多,也就是说,专科考研,毕业了就可以开始准备!!接下来还有一些小问题需要解决。问题一,是不是每个学校都可以报考?答案是否定的,有一些学校要求具有四级、论文或者几门本科成绩才可以报考,如果你没有这些,你就换个学校报名,就现阶段选择的范围来说,不要求的还是占多数。问题二,选择一些什么样的学校报考?答案是*选择一些双非学校报考,我不能说你去考985就一定会被歧视,只是风险很大,你去考985,你的竞争对手都比较强大,而你的学历确实不具有什么优势,你考双非,就会把这些风险降到*!问题三,去哪里找学校等信息?答案是研招网和各个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去找。研招网上看某个地区有什么学校、或者你想考的专业,有哪些学校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去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看信息,看两个文件,一,研究生招生简章,看对同等学力有什么要求;二,招生专业目录,看这个专业对同等学力有什么要求,招收多少人,初试、复试及加试都考什么科目。问题四,怎么复习?复习多久?知道了考什么,就应该复习了,我比较推荐的复习时间是10个月,一天复习10个小时。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我看到以后就会继续补充,祝大家早日上岸!!
2.专科生可以不升本直接考研吗?
当然可以,我就是专科直接考研成功的,211学硕。不过,相对于本科生,专科生考研会受到限制,需要满足一些要求才能报考。基本要求,是指毕业满两年,复试需要加试。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毕业满两年”是专科毕业至研究生入学时的时间间隔满两年。所以,专科毕业一年多之后就可以报名考研,从报名、初试、复试、到入学持续将近一年,加起来正好两年。附加要求,是指除了基本要求外,另外需要满足的要求,主要包括英语过四级、提供5-10门不等的(自考)本科成绩、不能跨专业、发表论文等等。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直接不接受专科生报考。我们统计了*851所高校对专科生的报考要求,只有基本要求的占30.4%,有附加要求的占48.1%,不招专科生的占20.5%: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专科生只有基本要求和完全不招专科生的学校都不是很多,有附加要求的学校占比*,将近一半。2021年考研结束后,我和二十多位同学一起收集了二百多所高校的拟录取名单,从中筛选同等学力信息,并从学校、专业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详细介绍具有代表性高校(985、211、录取人数较多的二本)的录取情况,试图刻画出各个层次高校录取的专科生的特点,以及专业倾向。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考生(自身实力、学校偏好、专业偏好、地区偏好)以不同的报考建议。详细内容在这篇文章:2020考研,*高校同等学力考生上岸人数分析
3.专科生可以考研吗?难吗?
专科生考研,我有话语权。应届专科生不可以直接考研,一般需要满足两年及以上工作及学习经验才可以,报考专业硕士的,还有其他的条件,比如MBA就要求至少五年工作经验。专科生直接考研其实有些吃亏。首先你需要满足两年及以上的工作及学习经验,很多学校还要求你参加类似本科段的自学考试,并且要求8门以上成绩合格证明,这只是报名的要求。专科生考研叫同等学力考研,在报名成功并且考上之后,面试时有些学校会增加考试内容,一般为两门基础专业课考试。如果你还是可以考上的话,那在毕业之前,还需要参加同等学力的一些特殊考试,这个就分学校与专业不同了。另外专科生如果参加过四六级考试,面试时可以略微加加分,不过目前对于毕业没有硬性要求了,算是一个加分项吧。所以以上说明,告诉你,专科生是可以报名考研的,只要你可以符合招生学校的要求,就可以报名去考试。要注意,考研是只可以选择一所学校的,即便可以调剂,也要优先考虑你的一志愿。另外,报名之前,选择学校的时候多看看招生简章,所有的学校都会发招生简章,里面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务必认证阅读。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招生办的电话是可以打的,他们也很欢迎你去咨询。所以报名之前多看,多问。
4.专科生跨专业考研的条件?
1,一般不允许,要想跨专业等复试时找老师调。 2,报考时,注意看你报考的高校有没有招过专科的先例,有的变态高校名义上说要专科,可是到复试时歧视,要慎重啊 3,*志愿被刷掉了,专科一般没有可以调的学校
5.请问跨专业考研有什么具体要求?
那要看你跨考的是什么专业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看你要跨的专业在招生上有没有限制,让不让跨*门类报考,让不让非本专业考生报考,有没有工作经验和各种资格证书的限制; 2.要咨询你要报考的学校招生办,问要不要跨专业考生,接受不接受你现在的出身跨考该校; 3.一定要联系到你要报考的导师,问他接不接受你这种跨考的学生,因为就算学校研招办说可以跨考,你报考的导师可能并不接受跨专业考生,或者是该导师要带的学生名额已经内定,所以一定要提前确定; 4.要看该校历年推免所占比例,如果推免比例很大的话还是不要报了,因为科班出身的竞争尚且很大,你这种跨考显然不占优势; 5.要看你报考专业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如果是统考就无所谓了,如果是自主命题的话,一定要联系学长什么的,搞点历年真题,复习题什么的; 6.*,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扎实打好基础,初试成绩考的高,复试就容易的多。导师也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祝你早日成功。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6.跨专业考研有什么要求
*,跨专业占有优势的*一般是数学和外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就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也比较扎实。 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 第三,转专业的方向*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果自身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第四,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的学校和院系是欢迎并鼓励跨专业报考的。 【跨专业考研需要注意什么】 一、跨专业选择具体分析 1.经管类,相近专业可跨考,考生可以在经管专业大类中跨-考,如会计跨-考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跨-考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跨-考金融学等。相近专业间的跨-考成功率高。 2.文史类,跨考“经管类”难度大,文史类考生普遍数理能力较弱,很多考生在*甚至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所以想要跨-考经济管理、理工类专业,面对几本完全陌生的专业书籍,备考难度较大。 3.理工类互相跨考成功率高,理工类考生往往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选择范围相对较宽,可以在理工大类中跨-考,也可以跨-考经管类专业。 4.医学类跨考风险较大,这个群体相对非常独立、特殊,他们的学制是五年,学习的内容、专业技能具有非常强的行业属性。跨-考难度较大,风险较大。医学考生往往很少选择跨专业报考,多是跨地域、跨院校。如果确实对本专业不在行,考生通常考取与医学相关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如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难度较低。
7.跨专业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跨专业考研是指与*所学的专业完全不一样,是否是跨专业考研,主要看所报考的院校是如何划分的,也就是说,一定要弄清楚报考院校的报考专业指南。 一般情况下,学校是允许跨专业考研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研究生报考条件,就可以跨专业报考。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组织的*统一招生考试: 1.*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承认学历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8.跨专业考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仅以专业是否限制为例。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是因为专业歧视,而是由于该专业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比如*医科*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
通过这几点专科可以直接考研吗,?,专科生可以不升本直接考研吗?,专科生可以考研吗?难吗?,专科生跨专业考研的条件?,请问跨专业考研有什么具体要求?,跨专业考研有什么要求,跨专业考研需要什么条件?,跨专业考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希望大家能够找到心之所向,为之奋斗,结果如何都是是自己努力了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选择*的,不一定是*的选择。”以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才是明智、理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