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资格考试培训机构 > 心理培训机构 >

全国新励成口才培训机构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资格考试培训资讯 > 心理培训资讯 > 内向怎么克服,你们怎么克服内向

内向怎么克服,你们怎么克服内向

日期:2021-07-06 06:09:13     浏览:419    来源:全国新励成口才培训机构
核心提示:哈喽大家好,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向我了解:内向怎么克服。今天就把内向怎么克服相关的几个问题都整理出来给大家参考下。分别是:为什么越内向的人,越厉害?,你们怎么克服内向,内向的人如何改变(一)?,内向的人如

哈喽大家好,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向我了解:内向怎么克服。今天就把内向怎么克服相关的几个问题都整理出来给大家参考下。分别是:为什么越内向的人,越厉害?,你们怎么克服内向,内向的人如何改变(一)?,内向的人如何改变(之二),如何克服内向性格?,怎么克服内向的心理?,怎样克服内向性格???

1.为什么越内向的人,越厉害?

“你哪里是什么内向,分明就是内秀!”我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但最近,同事们都对我说:你哪是什么内向,分明就是内秀,我们之前太小看你了,原来你一直深藏不露啊。在我微微一笑过后,开始了对“内向”的反思。其实,这世上哪有什么深藏不露,这只不过是内向者的一贯作风罢了。习惯于默默积蓄能量,爆发时往往出人意料。这可不是内向者故意为之,只是大家一直误解了内向,对内向者带有偏见。我初到公司时,是一个不太喜欢在办公室当众讲话的人,平时也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怎么参与办公室闲聊。所以就被领导和同事贴上了“内向”的标签,理所应当地觉得我性格不够积极,沟通能力欠缺,刚来一个月似乎就被否定了。其实,从小到大我已经习惯了初到一个圈子被冷落的感觉。小的时候,还会因为这种性格产生自卑感,很不合群,错过了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上了*以后,总有人对我说:“你给人一种很有距离感的的印象。”我也曾试图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向外向者看齐。但是,这种改变其实是违背本性的,自己越加地不快乐,焦虑不安。后来,我索性将自己投入到图书馆里,畅游在书籍的世界里。渐渐地,因为读书多,又不停地写作,文章陆续发表在校报上,周围的同学开始对我刮目相看。我还因此在学校里进行了多次读书分享,参与了演讲主持等活动。我发现,我只是不喜社交,并不是不擅长当众讲话,只要我愿意,总能被人捕捉到闪耀的瞬间。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概念。这两种特质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的能量指向内部。因此,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自省和思考。所以,其实内向或外向所代表的只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因为偏见,大多数人似乎习惯把“内向”看作是一个人的缺点,好像内向的人形象就是:沉默寡言,不合群,内心干涸,消极厌世,天生就该是个Loser。除非TA改变这种性格,向外向者看齐。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内向者真的被社会误解太久了。内观自己,我发现:我心思敏感细腻,常常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地方,善于发现,心细如尘。我洞察力很强,特别善于察言观色,体察别人的情绪,同理心很强;我喜欢阅读,写作,烹饪,摄影,这些可以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很好的事情。我耐力很足,肯坚持,好安静,拥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认清了自己内向者的本质以后,才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内向的特质,扬长避短。内向者不需要羡慕外向者,而是要发挥自我内向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特色。就像我自己,工作以后,我的写作优势也渐渐地发挥出来,*涉及到写作方面的事情都被我包下了。我的口才也被锻炼的很好,出任公司年会主持人,更是一炮打响。公司所有人都知道财务部有一个能写会道的“才女”。内向的我可以沉下心来做好每一件事,也渐渐给人留下非常靠谱的印象。虽然,我还是不喜欢与人社交,但是每一次的集体活动,我都积极表现,主动与人深入交谈,抓住每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社交次数不在多,而在于精,每一次的社交都是有效社交,也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画家兼导演史泰龙说:“人追求理想之时,便是坠入孤独之际。”内向的人善于利用好先天优势,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真的可以表现得很出色,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之前看罗永浩的演讲,记得他讲过一段话:你们别看我站在台上能扯淡那么久,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参加超过5个人的饭局我就会全身不舒服,每次饭局以后回家都要一个人狠狠读一天书才能缓过来。记得没去新东方当老师之前,有很多人说我:“老罗啊,你平时一天都不说几句话,还能上台当老师了?”但我不管,我内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被别人所左右,谁规定内向的人就不能当老师了?罗永浩自知是内向的人,进行过度的社交会让他感到不适,后续需要通过独处来重新积蓄能量。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也并没有觉得自己内向的性格就是一种缺陷。他适应和接纳自己,找到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当发现擅长演说之后,就认真去练习,自然而然地为了爱好和目标克服很多心理障碍。内向的人不应该就是局促不安的形象,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加专注和享受自己喜欢的事。不了解周星驰的人,只能看见他在戏里嬉笑怒骂、傻宝搞怪,给观众带去欢笑。谁也想不到,生活中的周星驰一点都不搞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周星驰从小就不爱说话,他的妈妈凌宝儿说:她上街前会问儿子要不要跟她一起去,周星驰多半摇头,然后站在窗边看两个小时的街景。拍《大话西游》时导演刘镇伟也说过,周星驰想找他聊戏,由于害羞不敢直接找他,所以偷偷地在他的酒店房间门下塞纸条。这样内向的性格,谁能想象他会成为“喜剧之王”?周星驰就是这么神奇!因为性格内向,他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哪怕被外界诋毁、攻击,他选择不回应。他一心只想当好一个演员,当一个导演。所以,可以说正是他的内向性格成就了如今的周星驰。内向的人心里的话不见得比你少,只是他们不爱多说话,反而喜欢思考。人间女神奥黛丽·赫本也是一个内向者。她曾说过: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赫本1961年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扮演的女主角Holly Golightly,这个角色恐怕是她扮演过的最有名的角色。她曾经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这样说到:“我是个内向的人,所以要扮演外向的女孩对我来说是表演中最难的。”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这个角色,反而激发了内在的斗志。她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人物形象性格,反复练习,力求尽善尽美,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内向性格让她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演技。并表现出细腻、丰富的情感,将Holly Golightly这个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也因此荣获2次奥斯卡金像奖和1次意大利大卫奖。这样内向且另类的人历史上很多:拿破仑、爱因斯坦、凡高、毕加索、卓别林、托尔斯泰、塞特、黑格尔。内向并不会妨碍一个人的成功,反而会让他对自己的领域更加敏感,更加专注。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在1990-1995年间做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91名在艺术界、科学界、商业及政治领域表现出卓越创造力的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青春期阶段处于社会的边缘。因为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对同龄人来说都太不可思议了,但也正是这样,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独处时间来做感兴趣的事情。《时间的皱纹》作者马德琳·英格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一个人把时间都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她压根就不会成为一名如此大胆的思想家。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孤独和安静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让人摒弃一切干扰和诱惑,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所以,“刻意练习”这件事情,最容易发生在内向者身上。当你活得越像你自己、越来越好的时候,你的优势就会渐渐展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只是在这些自然而然发生之前,耐得住孤独——而在耐得住孤独这方面,还有谁会比内向的人更有天赋呢?圣雄甘地曾说:“你能以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内向者只是在用安静的方式与自己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愿每个内向者都能从安静中汲取更多能量,蓄势待发,内向的你也可以光芒万丈。作者:丽丽赫本,富书专栏作者,职场白领,在读MBA,热爱阅读,兼职写作,喜欢写走心的文字,文字是*的朋友,希望带着这个好朋友和你一起谈谈心。微信公众号:赫本的书房(ID:gh_)。有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2.你们怎么克服内向

看来这个问题是你目前*的困惑,不然也不会高额悬赏征集答案。其实,每个人对内向的定义和解决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或许适合他的不一定就适合你,别人给你再多的方法,如果你内心没有想突破的欲望而履行实践,也是等于零的,相信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的沉默寡言给你带来最直接的难题就是沟通的问题,不说,自然别人无法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估计你的人际关系不怎么样吧?就像冰川下的烈火,想要燃烧,却苦于没有出口,其实,心里怎么想,就可以试着说出来,学会释放自己的真实感觉,你不说,别人只会觉得你这人奇怪,无法沟通交流,你说了,对了,会给你增加自信,错了,有人会给你指导,下次你会讲得更好,利弊你可以自己衡量,然后再来决定是否需要改变。

3.内向的人如何改变(一)?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擅长结交各式各样的人来积累人脉,如果你不擅长滔滔不绝地推销某种商品、某个观点甚或你自己,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通过呼朋唤友找乐子,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乐观、自信、阳光、能干、勇敢、有领导力、能言善辩、大众情人,你大概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很久以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内向”和“外向”概念的时候,他其实是说,有些人会把生命力指向外部世界,致力于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另一些人会把生命力指向内心世界,致力于了解和改变内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这么一个原本中性的词,变成了代表敏感、保守、脆弱、悲观、孤独冷漠、沉默寡言、顾影自怜范的贬义词。以至于童年时代一句来自长辈或朋友的“你太内向了”的评价,会自然就带出来怜悯、同情甚至谴责的意味,让我们有秘密被看穿的羞耻感,并一下子脸红到脖子根。内向的人渴望改变。我遇到过很多来访者,他们迫切想要跟我探讨“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外向些”,彷佛内向是他们的原罪,是一切生活问题的根源。对很多人改变内向的性格,也成了很多人自我完善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目标。内向者需要变得外向吗?有两种典型的看法:一种是鸵鸟派,认为内向者无需改变,重要的是,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内向者当然有自己的优势。有一个理论是说,内向者之所以内向,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类型更加敏感,因此,外在信息较少的环境会让他们感到舒适,而刺激过度的环境会让引发神经的信息过载,让他们焦虑。相反,外向者的神经比较大,需要更多更强烈的外界刺激才能让他们觉得舒适。内向者的神经更敏感,这让他们对细微之处有更多觉察。敏感有时候会造成麻烦,但有时候也很有用。比如,内向者更容易因为一些微小的响动干扰睡眠,但如果深夜大家都熟睡时宿舍着火了,外向的人就会欠内向的人一条人命了。内向者对美更敏感,所他们更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很多人成了文艺青年和豆瓣党。人际关系上,内向的人更容易对别人产生怜悯和同情——这是助人的基础,内向的人也更容易为自己的过错感到内疚和自责——这是道德的基础。此外,因为容易焦虑,内向的人更会为事情做提前准备——如果他们还没有被焦虑压垮的话。所以内向的人也可能更靠谱。鸵鸟派就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自身优势的沙堆里,对社会要求视而不见。鸵鸟派觉得,社会的要求那是社会的偏见,既然内向的人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不安心做个内向的人呢?鸵鸟派之所以是鸵鸟,是因为从性格完善和社会适应的角度,任何性格的标签都不应该成为拒绝成长的借口,内向也不能。 另一种是斗鸡派。他们永远斗志高昂,对变外向有打了鸡血般的热情。他们觉得既然外向的人看起来更成功、更快乐、更能获得社会认同,内向的人如果不想方设法变外向些,简直就是不思进取。很多人尝试过变外向的努力,尤其在青春期。我见过一个学生,他非常外向。在一个活动中,他主动和所有同学打招呼,组织大家搬凳子、拿道具,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在一次活动中,他讲起他的故事。他说他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经常觉得孤单。来到*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外向的人。他意志坚强又有行动力。下了决心后,他抓住每个机会和别人说话,参加各种聚会和活动,有发言的机会他一定要强迫自己发言。他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变得更积极自信了。同学都把他当作外向的人,甚至根本不相信他曾经内向过。我原先一直把它当作一个“内向可以改变”的励志故事。现在我也依然佩服他为改变所作出的努力。但有一天他忽然告诉我,他经常有一种隐隐的不安,觉得他好像是在“装成”某种样子,在“扮演”某个人而不是他自己。有时候他会情绪低落,觉得这一切都没有意义。这并非个案。很多曾努力改变性格的人都告诉我,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都有某种在“扮演某人”的不安感。最初我以为,这只是因为行为改变的时间不够长,我们还没有习惯这种改变。但是这种不安感的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让我逐渐相信,某种程度上可能真有一个“真实的我”,偏离这种“真实的我”会让我们感觉不安。这是说内向的人是无法改变的吗?当然不是。在讨论改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区分技能提升和人格改变。就具体的技能训练而言,无论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都有改善的空间。只不过在诸如社交、公开演讲等领域,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容易焦虑,也因此被误认为更不擅长。内向的人要在这些领域取得进步,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些领域找到你的优势,让优势引领你去改变。历史上受过内向困扰的名人有林肯、罗斯福、爱迪生、莎士比亚和我。其实几乎每一个内向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在某些被认为只有外向的人才能做得好的领域取得进步的故事。既然其他名人故事历史太悠久,我就讲自己的好了。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其中一个表现,是在众人面前讲话会让我恐惧。我总担心自己在讲台上会失控,而失控也总是伴随着对失控的焦虑准时到来。我会结巴、忘词、面红耳赤,紧张到虚脱。每一次上讲台都像受刑。因为焦虑,我想学心理学,于是读了师范院校。但在师范院校读书,经常因为忽然想到将来某一天可能站上讲台而焦虑万分。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容易焦虑,你很容易在其它方面也怀疑自己,你觉得自己藏着一个重大的秘密,不能让别人知道。于是你开始畏手畏脚,你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狭隘了。这是内向的人经常出现的问题。我就这么在焦虑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的*生涯。直到研二的时候,有一个叫“海淀走读*”的学校要找一个研究生做兼职的心理学教师,教变态心理学。我那时候很缺钱,犹豫了很久,一狠心把活应承下来了。几乎从应承下来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了。我一连做了好几天噩梦,梦见自己在讲台上,众目睽睽之下,手足无措。我也尝试过做一些积极点的想象,比如想象某个女生在课上冲你抛媚眼之类,但是没用。改变有时候很难,原因就在于,如果你只有失败经验,没有成功经验,你都没有想象自己成功的素材,但你想象自己失败却很在行。在我的想象中,无论我在课堂上会怎么失败,那一定很丢人。审判的那一天终于来了。我早早地到了教室,整理好教案,擦好黑板。当我站上讲台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很自信。因为认真备课,我了解自己要讲的内容——当然可能也因为讲台下稀稀拉拉只坐了5个学生,他们还自顾自地玩着手机。这和我想象中的千万双眼睛盯着你,差别太大了。我实在不好意思把“海淀走读*”叫作野鸡*了,因为我短暂的教学生涯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就这么几个少数的听众,让我开始学习在众人面前讲话,让我积累起了成功经验,并开始喜欢教学。现在我在学校开一门很受欢迎的通识课,上课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不再害怕学生的目光了,相反,能够把他们的目光从手机上吸引过来,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我通常是命令的)。和知乎的分享精神一样,其实知识分子(就让我满足下虚荣心吧)内心都渴望有一个讲台,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况且我和学生分享的还是没有专业壁垒的心理成长和幸福之道。虽然在每次课开始之前我仍然会紧张,但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想多了”。分享的快乐会很快让我忘却这种紧张。当然这算不上太成功的故事,我只是做到了很多普通人不用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之所以把它讲得像个成功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蕴含了内向的人改变的一些基本道理。我的经验,改变是无法凭空发生。真正有效的改变,需要两个支点。*个支点,需要你能积累相关的成功经验。它会改变你的预期,让你自信。第二个支点,是在这些让你害怕的领域,你要有一些自己的优势。我的优势在于,我总是试图把书上或学术文章中看来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建立联系,思考它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并把这种思考与大家分享。是总结和分享的欲望,让我克服了讲话的恐惧。但我并没有真正变得外向。当在马路上偶遇领导或其他重要人物的时候,我仍然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而且无一例外地忽然忘了他们的名字和职位。我没能在这个领域找到我自己的优势,所以只好随它去了。(广告之后回来。(一)先给大家灌些鸡汤,(二)讲改变的限度,我会讲一个壁龛理论,(三)讲怎么寻找自己的优势。我有拖延症,请大家监督。)

4.内向的人如何改变(之二)

谢谢大家的监督。我回来了。内向的人能变得外向吗?在这个问题上,鸵鸟派(认为内向不需要改变)和斗鸡派(认为内向的人应该努力变外向)的争论,涉及到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议题:“人的性格在多大程度上是稳定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可变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学家都在为这个议题争论不休,并据此分成了人格派和情境派。人格派的心理学家相信3岁看大10岁看老。如果10岁时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50岁时仍应该是。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你在生活中也应该是。人格心理学家发明了16PF、EPQ、大五人格理论、MBTI、性格色彩学说、星座理论(这个?)……这些人格测量理论和工具都基于同样的假设: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管理和控制。内外向当然是人格派心理学家发明的重要人格维度。按人格派心理学家的说法,一日内向终身内向,如果你变外向了,不是你有问题就是人格测验有问题。与此相反,情境派的心理学家觉得,世上本没有内外向,说的人多了,也才有了内外向。内外向压根就不重要,你所在的情境和你在情境中扮演的角色,才是决定行为的关键。按情境派的说法,我在讲台上自信健谈,并不是因为我外向,而是因为我在扮演教师的角色。也许在课下的教务会议上,我又变得内向害羞了。情境派常爱提起的一个实验,是斯坦福*的津巴多教授所做的囚徒实验。实验中,他在斯坦福*心理系的地下室改造了几个囚室,让一半的被试扮演警察,一半的被试扮演囚犯。不管这些被试是内向还是外向,扮演警察的被试开始变得盛气凌人,仿佛他们真有处置别人的权力。扮演囚徒的被试则开始变得畏缩自责,仿佛他们真犯了罪。显然在这个实验中,情境和角色才是决定行为的关键,人格不是。有时候,我们喜欢给自己的性格贴标签。一旦贴上标签了,就好像得到了心理学专业认证盖章了一样,有了安全感和认同感。哪怕是“内外向”这样明显不够洋气的标签,也有一些朋友为贴不上着急。“为什么我在陌生人面前内向得要死,在熟人面前外向得要死”,“为什么我在工作中很外向,在生活中却很内向?”情境派的心理学家,给了你们解答。人格和情境的说法都有道理,但都太绝对了。一方面,内向是先天敏感的神经反应类型和后天教养共同的产物,它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稳定的特质。另一方面,确实有很多“内向”的人根据角色的要求表现出了“外向”的特征,他们可能是好的演讲者、好的领导、好的销售、好的谈判专家。事实上,几乎没有哪种角色,内向的人确定无法胜任。有些人因此觉得,没有所谓的内外向,只有你习惯不习惯。是这样吗?苏珊.凯恩写过一本叫《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的书。这本书致力于纠正社会对内向者的偏见。在书中,作者采访了哈佛*心理学系的布兰恩.特里尔教授。特里尔教授是典型的内向者。讲台上的他神采奕奕,是哈佛*教学奖3M奖的获得者,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讲台下的他却敏感害羞,喜欢生活在加拿大郊区的森林里,喜欢安静和独处,排斥社交活动。对于他是如何胜任外向者的角色的,特里尔教授提出一个关于改变的“自由特质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既有“固定特质”,也有能供自由发挥的“自由特质”。“自由特质”能够被我们灵活地运用,去发挥自身优势,扮演和“固定特质”相悖的角色,以达成自己的目标。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内向的销售,你对赚钱和成功有非常强烈的渴望,你仍然会逼自己去努力与客户打交道。你的动机越强烈,这种自由特质就越能被发挥。简单粗暴的社会分工并不关心你是一个内向的人还是一个外向的人,它只要求你扮演好某种角色。当我们运用自由特质努力扮演好了外向者的角色的时候,我们也会困惑,是不是我们真的就变外向了?虽然自由特质能够让我们扮演超越自己性格的角色,你仍然无法通过扮演,成为另一个人。自由特质再发挥,也无法完全掩盖人固有的特质。*篇文章中,我说到刻意表现外向时所产生的“虚假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很多朋友讲到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试图变外向,甚至成功变得外向后产生的不安感。自由特质不是让你成为另一个人,而是让你通过在某些时刻扮演超越自己性格的角色,换取在其它时间做自己的权力。你越是想在某些场合扮演好超越自己性格的角色,你越需要在其它场合做回真正的自己。一方面,当我们“扮演”某个角色时,我们的大脑处于高度的自我监控状态。大脑需要刻意注意每个刺激,思索每个反应。这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能量,容易让人疲惫。另一方面,你的内心其实已经有一个关于自己内向还是外向的自我认同。当我们努力想变得外向时,我们是在否定这种自我认同。这对自尊是一种伤害,很容易产生一种“背叛自己”的感觉,让人沮丧。所以,扮演外向是为了允许自己内向,允许自己内向也可以变得更好。内向的人需要一个“恢复壁龛”,这个“恢复壁龛”就像是人的能量充电器。当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冲锋陷阵之后,你需要回到这个“恢复壁龛”,独处静默散步养花,远离喧嚣,找回自己,让消耗的能量得到恢复。你不能试图变成另一个人。要超越自己,你必须同时保持自己的本色,认同自己。只有认同自己,你才会有更高的自尊,而高自尊是改变的基础。这是内向者在接纳和成长、鸵鸟和斗鸡之间取得平衡的重要方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扮演都会产生“虚假感”。当我们发挥自己优势时就不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对性格改变忽然就变得重要了。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我们下节课再谈。

5.如何克服内向性格?

1 坚持让自己到外面去和人接触,即使开始会遇见尴尬或笨拙的处境,错一次才知道这样说或这样做不对,观察周围的人如何说如何做的,这很简单,学着说或做就行! 2 上网可以,但毕竟是虚拟空间,认识活在现实里的。所以要利用网络了解社会,多看新闻,看世事百态。 3 最重要的是多交同龄朋友,也可以养只小动物,学会关心别人 4 相信自己,会回到开朗自信的状态的!加油!

6.怎么克服内向的心理?

我以前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现在已经改变很多。首先你要有自信,不要老是想着和别人说点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把别人看得哪么高高再上。自信是最重要的。 另外,多和别人交谈。经常练习。 愿你早日克服心里压力。

7.怎样克服内向性格?

人之间最主要的就是缺乏交流.交流中总是隔着各种的障碍.其实只要你主动与别人交流,多说话.多笑.看点喜剧嘛.然后可以经常和同学朋友开玩笑.与人交际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真诚与主动,有时候疯狂点,有时候内敛点,经常帮助同学朋友,让他们对你有好的印象,做多了,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就会马上想到你,感情也越来越深,朋友也会越来越多,最起码你要换位思考,别人想与你交际时候别人会怎么做,多用脑经,这种东西没有那么死板的,只要你肯付出,够真诚,你会有很多朋友的

上面为什么越内向的人,越厉害?,你们怎么克服内向,内向的人如何改变(一)?,内向的人如何改变(之二),如何克服内向性格?,怎么克服内向的心理?,怎样克服内向性格???就是我对内向怎么克服整理出来的一些网友的观点,如果您还有我们疑问,可以与我们客服小姐姐联系咨询!

本文由 全国新励成口才培训机构 整理发布。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咨询电话:400-850-8622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