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是一项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长期性举措,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应是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各有关*正在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这当然是必需的。但在为西部地区发展打物质基础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人口素质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更为重要的基础,如果能为西部地区培养出代代新人,将会从根本上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道理很简单,如果人口素质不能与物质基础设施相适应的话,这些基础设施就如同堆积在一起的钢铁、水泥,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提高人口素质较之基础设施更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才能真正承担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任。
一、人口素质的完整内涵
当前,也能见到一些有关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议论与建议,但这些文章存在的一个共同误区是不能完整把握人口素质的内涵。一谈到人口素质,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教育、培训等“软件”方面的问题,似乎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就是加强教育与培训,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其实人口素质的完整内容应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是指包括体能、智商、发展潜力在内的身体素质状况,“软件”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及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加强教育与培训以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但对教育与培训的载体——人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勿庸赘言,身体素质是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即强,否则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必须对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决定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两个,即遗传与营养。遗传来自父母,相对来说是既定的,这样,营养就成为决定人口身体素质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
*预防医*历次营养普查和营养监测显示,西部地区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人口身体素质亟待提高。
1.西部地区40%以上的人口营养状况堪忧,儿童对营养条件的反应最敏感,且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对终身产生影响。儿童时期营养不良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在以后的年份里会经历“赶超”的生长过程,他们更有可能生病,上学延迟,学习也不好,成年后生产率降低。因此,儿童营养状况是反映人口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预测未来成年人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1992年*营养普查显示,西部地区超过五分之一的5岁以下儿童患有低体重 ,五分之二的儿童生长滞缓,1992年以前的情况肯定更加糟糕。这说明,西部地区现在的成年人至少有40%的人身体素质低于正常水平。
1998年和2000年*预防医*营养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儿童营养状况虽在总体上呈改善趋势,但西部地区营养不良状况依然严重。如广西靖西县、云南广南县,1998年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都在30%以上,是*平均值的2倍多。广西靖西县、青海门源县、云南广南县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都在30%以上,*的可达65%。 2000年,西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21.6%,比东部地区高12个百分点;发育迟缓率30.8%,比东部地区高16.3个百分点。
2.西部地区成年人身材显著低于东部地区。身高是一个人营养状况的综合反映。根据1992年*营养普查数据加权平均,西部地区成年人身材平均比东部地区低2.3厘米,其中西部地区男性比东部地区低3.3厘米,女性低2.6厘米。
表1 三大地区成年人身高(厘米)(略)
3.成年人体质指数偏低。如果说,身材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准确反映营养状况的话,体质指数 (BMI)则是国际上衡量成人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BMI小于18.5为慢性营养不良。 1992年*营养调查揭示,从西到东,我国人口体质指数有规律第依次递增。西部地区成人平均体质指数为21.7,中部地区为21.8,东部地区为22.4,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低0.7。BMI低于18.5,属于慢性营养不良的成人比重西部地区为9.02%,中部地区为8.83%,东部地区为8.53%,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0.5个百分点。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在(成年人)还是将来(现在的儿童)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表明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较低。由于资料限制,我们还无法说清西部人口身体素质较低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确切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不能不关注“硬件”素质、不能不关注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低于东部地区的状况。
三、营养状况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营养状况对人口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方面相互交织,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从现有科研成果来看,营养不良对人口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力不足、劳动能力降低。研究显示,每一种营养不良都对人体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如钙和维生素D缺乏可能造成骨骼生长不良;缺乏维生素A是导致双目失明的原因。儿童时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成年后身材矮小,这将影响他成年后的劳动能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现实,儿童2岁以前生长发育迟缓,成年后劳动生产率将平均下降9%;严重缺碘造成的克汀病将使劳动能力全部丧失,中等程度的缺碘使劳动生产率平均下降25%。
2.智力受损,受教育的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众所周知,缺碘会对智力造成终身损害。此外,综合性的营养不良还会使人的认知能力降低,接受教育的效果较之营养正常的人要差,使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与持续性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其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联合国在危地马拉的研究发现,严重发育迟缓的男子受到的学校教育较之发育正常的男子平均少一年零八个月。这意味着营养不良使人的智力受到双重损害:一方面直接损害智力水平,另方面营养不良导致认知能力不足使这些人教育效果下降、受教育的年限缩短,进一步损害其智力水平。
3.营养不良与传染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体力与智力犹如雪上加霜。疾病经常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而营养不良通常也是疾病的结果,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在发展*家每年有1200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可预防的疾病,其中约600多万例死亡与营养不良有着直接或简接的关系,占死亡总数的55% 。然而,人们能够观察和统计的儿童死亡原因往往是诸如腹泻、麻疹、疟疾、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营养不良深藏在这些疾病之后。正是这一原因,营养不良的危害程度常常被低估甚至不被察觉,无声地蚕食着人的体力、智力乃至生命。
4.营养不良是许多慢性病的潜在原因。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显著降低人的劳动能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胎儿期和婴儿期的营养损害,在他们成年后易患诸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高血压,以及常见于成年人的糖尿病等疾病。过去,这些疾病大多被认为是富裕病,现在看来,祸根其实早已种下,只是因为过于遥远和隐蔽而被人忽视。
5.营养不良会世代相传,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的女孩长大后会变成矮小的妇女,而矮小的妇女比一般妇女更有可能生下低体重婴儿。如果是女婴,她们可能会继续这一恶性循环,长大后变成矮小的妇女,从而使营养不良世代相传,如果不采取行动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循环往复,抑制着人口素质的提高。
6.贫困的恶性循环。就家庭而言,营养不良引起残疾和疾病降低了劳动能力,直接减少了收入,为了治疗疾病增加了开支,而且为照顾病人进一步增加了支出,加重了生存压力,这对贫困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营养不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贫困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营养不良也是贫困的原因。
四、改进西部地区营养状况,提高人口素质的建议
改进西部地区营养状况的核心是把提高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当作一项基础建设,*对西部地区的投资要有一定比例用于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的改善,这些投资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在西部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营养知识教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除少数贫困地区外,合理营养的主要障碍不在支付能力,而在于营养知识的普及。因此,应把营养教育作为改善西部地区营养状况的重点。一是宣传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与照料知识;二是在城市重点宣传合理膳食,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符合营养要求的膳食结构,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进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在农村重点推广家庭营养菜园,使农户掌握合理安排家庭菜园蔬菜种植结构和家庭养殖结构,进行自我营养保健。
2.根据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物营养强化。食物营养强化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营养改善措施,是很多*改进人口营养状况的常用做法,我国的食盐加碘即是著名的成功例子。建议首先对*用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粮食进行营养强化,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后,向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推广。
3.有针对性地进行微量营养元素干预,对西部地区重点人群进行药物营养补充,主要是补充维生素A和铁。
一、人口素质的完整内涵
当前,也能见到一些有关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议论与建议,但这些文章存在的一个共同误区是不能完整把握人口素质的内涵。一谈到人口素质,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教育、培训等“软件”方面的问题,似乎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就是加强教育与培训,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其实人口素质的完整内容应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是指包括体能、智商、发展潜力在内的身体素质状况,“软件”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及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加强教育与培训以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但对教育与培训的载体——人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勿庸赘言,身体素质是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即强,否则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必须对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决定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两个,即遗传与营养。遗传来自父母,相对来说是既定的,这样,营养就成为决定人口身体素质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
*预防医*历次营养普查和营养监测显示,西部地区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人口身体素质亟待提高。
1.西部地区40%以上的人口营养状况堪忧,儿童对营养条件的反应最敏感,且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对终身产生影响。儿童时期营养不良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在以后的年份里会经历“赶超”的生长过程,他们更有可能生病,上学延迟,学习也不好,成年后生产率降低。因此,儿童营养状况是反映人口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预测未来成年人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1992年*营养普查显示,西部地区超过五分之一的5岁以下儿童患有低体重 ,五分之二的儿童生长滞缓,1992年以前的情况肯定更加糟糕。这说明,西部地区现在的成年人至少有40%的人身体素质低于正常水平。
1998年和2000年*预防医*营养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儿童营养状况虽在总体上呈改善趋势,但西部地区营养不良状况依然严重。如广西靖西县、云南广南县,1998年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都在30%以上,是*平均值的2倍多。广西靖西县、青海门源县、云南广南县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都在30%以上,*的可达65%。 2000年,西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21.6%,比东部地区高12个百分点;发育迟缓率30.8%,比东部地区高16.3个百分点。
2.西部地区成年人身材显著低于东部地区。身高是一个人营养状况的综合反映。根据1992年*营养普查数据加权平均,西部地区成年人身材平均比东部地区低2.3厘米,其中西部地区男性比东部地区低3.3厘米,女性低2.6厘米。
表1 三大地区成年人身高(厘米)(略)
3.成年人体质指数偏低。如果说,身材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准确反映营养状况的话,体质指数 (BMI)则是国际上衡量成人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BMI小于18.5为慢性营养不良。 1992年*营养调查揭示,从西到东,我国人口体质指数有规律第依次递增。西部地区成人平均体质指数为21.7,中部地区为21.8,东部地区为22.4,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低0.7。BMI低于18.5,属于慢性营养不良的成人比重西部地区为9.02%,中部地区为8.83%,东部地区为8.53%,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0.5个百分点。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在(成年人)还是将来(现在的儿童)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表明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较低。由于资料限制,我们还无法说清西部人口身体素质较低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确切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不能不关注“硬件”素质、不能不关注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低于东部地区的状况。
三、营养状况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营养状况对人口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方面相互交织,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从现有科研成果来看,营养不良对人口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力不足、劳动能力降低。研究显示,每一种营养不良都对人体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如钙和维生素D缺乏可能造成骨骼生长不良;缺乏维生素A是导致双目失明的原因。儿童时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成年后身材矮小,这将影响他成年后的劳动能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现实,儿童2岁以前生长发育迟缓,成年后劳动生产率将平均下降9%;严重缺碘造成的克汀病将使劳动能力全部丧失,中等程度的缺碘使劳动生产率平均下降25%。
2.智力受损,受教育的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众所周知,缺碘会对智力造成终身损害。此外,综合性的营养不良还会使人的认知能力降低,接受教育的效果较之营养正常的人要差,使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与持续性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其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联合国在危地马拉的研究发现,严重发育迟缓的男子受到的学校教育较之发育正常的男子平均少一年零八个月。这意味着营养不良使人的智力受到双重损害:一方面直接损害智力水平,另方面营养不良导致认知能力不足使这些人教育效果下降、受教育的年限缩短,进一步损害其智力水平。
3.营养不良与传染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体力与智力犹如雪上加霜。疾病经常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而营养不良通常也是疾病的结果,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在发展*家每年有1200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可预防的疾病,其中约600多万例死亡与营养不良有着直接或简接的关系,占死亡总数的55% 。然而,人们能够观察和统计的儿童死亡原因往往是诸如腹泻、麻疹、疟疾、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营养不良深藏在这些疾病之后。正是这一原因,营养不良的危害程度常常被低估甚至不被察觉,无声地蚕食着人的体力、智力乃至生命。
4.营养不良是许多慢性病的潜在原因。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显著降低人的劳动能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胎儿期和婴儿期的营养损害,在他们成年后易患诸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高血压,以及常见于成年人的糖尿病等疾病。过去,这些疾病大多被认为是富裕病,现在看来,祸根其实早已种下,只是因为过于遥远和隐蔽而被人忽视。
5.营养不良会世代相传,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的女孩长大后会变成矮小的妇女,而矮小的妇女比一般妇女更有可能生下低体重婴儿。如果是女婴,她们可能会继续这一恶性循环,长大后变成矮小的妇女,从而使营养不良世代相传,如果不采取行动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循环往复,抑制着人口素质的提高。
6.贫困的恶性循环。就家庭而言,营养不良引起残疾和疾病降低了劳动能力,直接减少了收入,为了治疗疾病增加了开支,而且为照顾病人进一步增加了支出,加重了生存压力,这对贫困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营养不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贫困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营养不良也是贫困的原因。
四、改进西部地区营养状况,提高人口素质的建议
改进西部地区营养状况的核心是把提高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当作一项基础建设,*对西部地区的投资要有一定比例用于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的改善,这些投资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在西部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营养知识教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除少数贫困地区外,合理营养的主要障碍不在支付能力,而在于营养知识的普及。因此,应把营养教育作为改善西部地区营养状况的重点。一是宣传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与照料知识;二是在城市重点宣传合理膳食,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符合营养要求的膳食结构,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进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在农村重点推广家庭营养菜园,使农户掌握合理安排家庭菜园蔬菜种植结构和家庭养殖结构,进行自我营养保健。
2.根据西部地区人口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物营养强化。食物营养强化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营养改善措施,是很多*改进人口营养状况的常用做法,我国的食盐加碘即是著名的成功例子。建议首先对*用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粮食进行营养强化,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后,向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推广。
3.有针对性地进行微量营养元素干预,对西部地区重点人群进行药物营养补充,主要是补充维生素A和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