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天使,然而不是每个天使都是完美的,在此过程中将碰见感统失调通过干预可以好吗 ,不妨跟着小编来看看这其中动不动就被“感统失调”?感统训练=大运动?丨说说你所误会的感统,孩子有这8个表现,说明感统失调了!,想做“感统训练”?这些锻炼通通不要钱!,感统失调怎么办?,感统失调长大后会自愈吗?答案出乎意料?? 的奥秘。
1.动不动就被“感统失调”?感统训练=大运动?丨说说你所误会的感统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我家宝宝2岁多了,在家特别多动,爬上爬下,没有闲着的时候,请问是感统失调吗?”近年来,“感觉统合”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因为它与孩子的成长发育息息相关。可是“感觉统合”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家长还没有形成清晰准确的概念,以至于给孩子错误地贴上了“感统失调”的标签。也有一些机构,为了一己私利,硬是把正常的孩子冠上“感统失调”的帽子。感统训练就是体育运动?“感统训练不就是体育运动吗?还不如多带孩子多跑跑步,爬爬山就好了?”还有一批家长,是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否定正规的感统训练,反而错失了孩子干预的*时期。这也与现在市面上一些机构披着感统的外壳,做的却只是大运动,根本不理解感统的实质有关。他们不能很好地跟家长解释清楚,为何这项训练能帮助孩子,能帮助他解决什么障碍。所以,究竟,感统是什么?感统失调又是什么?感统训练(更准确说是,感谢统合治疗)能帮助什么样的孩子呢?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 Jean Ayres博士于1972年最早提出。感觉统合是指将儿童各感觉器官的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过大脑整合,完成对身体内外的感知,并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儿童顺利适应融入周围环境。这一理论包括:脑功能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训练三部分。任何原因引起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都会使整个身体不能协调有效的运作,而导致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的常见表现感统失调常见表现为: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视听觉语言障碍和触觉防御障碍等。身体运动协调障碍01指运动的协调能力存在问题,会导致运动障碍,如穿脱衣服、扣扣子、系鞋带动作笨拙,吃饭掉饭粒、发音及语言能力不佳。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02主要涉及视知觉问题,表现为距离知觉不准,左右分辨不清,视觉不稳定,阅读困难。前庭平衡功能障碍03翻、坐、爬、站、跑等运动能力,以及注意力等学习能力与前庭功能关系密切,胎位不正、爬行不足等会引起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表现为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多动、手脚笨拙、易跌倒、爬上爬下、注意力不集中、组织力不佳、弄乱东西等。听觉语言障碍04儿童早年听觉弱,易受噪音影响,若父母经常发脾气或责骂儿童,会造成儿童听觉上形成隔离状态,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长大后不知如何与别人沟通,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触觉防御障碍05触觉信息统合不良可造成“触觉防御过度”或“触觉防御不足”。防御过度:表现为对环境反应过于敏感,胆小、害怕陌生环境、咬指甲、偏食、挑食。防御不足:表现为对触觉信息分辨能力差,导致缺乏自我意识,动作不灵活,变得笨手笨脚。感觉统合治疗正是为了帮助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感觉统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源自:神经科学、发育心理学、作业治疗和教育学。首先,感觉-运动的发育是所有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大脑的发育是通过儿童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的。其次,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针对性的感觉-运动训练可以有力的调节这种可塑性。进而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感觉统合治疗适用于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年龄在3-12岁的儿童。通过北京*第六医院临床验证,发现对于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学习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等的儿童,均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更多关于感统的内容,有北大吉博士帮你扫盲,扫码参加活动或者微信公号首页回复“福利”参与,不仅可以免费领取课程,还可以获得贾美香老师主编《孤独症儿童训练个案集》等更多福利!活动时间:12月5日 20:00-12月12日24:00。点击下方留言,参与讨论
2.孩子有这8个表现,说明感统失调了!
1.注意力不集中2.身体协调能力差3.好动4.咬指甲5.爱发脾气6.阅读困难7.语言发育不良8.难融入团队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表现,那说明感统失调了,在孩子小时候,出现以上情况,很多家长都不在意,认为孩子就是年龄小,等长大了就好了,结果等孩子真的长大了,上*了,却发现不仅没有好,反而更严重了!往往意识到问题时,已错过了纠正的*时间!那什么是感统失调呢?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机器,我们手眼所有的行动,都需经过大脑进行分析处理,*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能力叫做“感觉统合”。感统失调,通俗地讲,就是心里想的,与身体做的,很难统一起来,即身心发展不同步。结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感统失调的孩子,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比同龄的孩子让家长多操心;而这很容易产生相应的连锁反应,导致孩子不自信,性格孤僻,暴躁或难以融入团队。感统失调的儿童,在智力上大部分并没有缺陷,但是这些儿童在学习和行动上经常会有困难,因此可能会被误以为是智力上的发展不足。通常这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却有学习或行为上的障碍,他们与正常儿童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系鞋带、扣扣子、做手工、语言表达等都不如其他孩子,这些孩子会看、会听,但他们看得不够仔细,听得不够认真,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这些问题在上学前因为没有作业和学习成绩影响,往往不易被家长发现,到了上学以后才发现某些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要及时进行干预矫正,6岁前是*的改善时间,一旦超过12岁就基本定型,很难改变了。孩子有这8个表现,说明感统失调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我们该怎么做呢?我在上篇文章中针对因感统失调,导致语言发育不良,做了相关内容的发布,下面再提供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快乐的改善!感觉统合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只要按照操作训练,有的经过1至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1-2岁,抓泡泡(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大动作、平衡能力)父母吹出泡泡,逗引孩子注意,鼓励孩子追逐泡泡、并用手去抓泡泡。游戏可贯穿1-2岁的孩子。选择安全的玩耍区域,以防孩子追逐时发生危险。2-3岁,分糖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分辨力)将糖果与同等大小豆子混合,放在盘里,鼓励孩子把糖果和豆子区分出来,在完成的过程中,通过糖果可以作为孩子的物质奖励,从而鼓励孩子坚持完成!孩子熟练后,也可用筷子夹豆子,逐渐增加难度!3-4岁,投篮(大动作、肌肉力量、手眼协调、社交互动)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可以随着孩子对游戏的熟练,适当增大距离,以增加难度。游戏过程中多鼓励和称赞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孩子邀请别的小朋友加入,增加孩子的社交互动!4-6岁,画画(精细动作 、手眼协调、注意力、记忆力、开发大脑)画画对练习孩子的精细动作是很有帮助的,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孩子安静下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并对大脑进行开发。同时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最初可通过一些简笔画,让孩子对画画这件事产生兴趣,随着孩子兴趣的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从而改善感统失调!画画本身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兴趣爱好,所谓,绘画是孩子的第二语言,感统失调的孩子,很多会有语言表达不良的现象,因此,造成性格急躁,绘画也是一种表达和宣泄!作为家长,我们要耐心对孩子进行训练,因为,我们无法把社会改造得宽容、包容、柔软, 所以只能改变孩子。也许这个过程很辛苦,孩子会不高兴,但是, 为了让他以后能快乐,一生能快乐,现在必须要忍一忍, 度过这一关!你的孩子出现了哪些问题,欢迎下方留言,关注8爪妈妈,一起交流育儿经验!
3.想做“感统训练”?这些锻炼通通不要钱!
近年来随着感统训练机构的增多,许多爸爸妈妈在接触到一些“感统”知识的同时,也看到许多和感统失调相关症状的知识。在关注孩子发育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对于发育中“异常行为”的担忧:我家娃是剖腹产、孩子经常晃脑袋、孩子走路不稳、走路踮脚尖、孩子怕脏东西不肯踩沙子、吃饭容易洒一桌……这是不是感统失调啊?是不是可以通过感统训练来改善?更有甚者鼓吹感统训练可以促进智力发育、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专注力…总之,一句话:感统训练有神奇效果,家长不能错过。但事实上,“感统”这个词至今都只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感统训练”至今都没有循证依据可以验证其有效性。[1]一、什么叫感统“感统”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Anna Jean Ayres在 1969年提出,广泛用于美国康复治疗领域。感统,是感觉统合(Sensory )的简称,是指大脑整合处理感觉系统(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的信息,通过前庭觉和本体觉做出适当反应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协调所有感知觉做出反应的过程。二、感统失调是病吗“感统失调”(sensory disorder或sensory )是指身体对于处理某种感知出现的困难。感统失调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就像感冒会咳嗽,但有咳嗽症状不一定是感冒,有可能是喝水呛了、吃东西噎着了。而关于感统失调的症状更多的是和自闭症、多动症、儿童发育障碍和儿童焦虑抽动症等相关,如果说孩子出现了感统失调的症状,不是简单地针对症状做治疗和训练,而应该去专门机构找到引起症状的原因然后做系统性的康复干预。同时爸爸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有感统失调症状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与自闭症和多动症相关,孩子在发展和发育的过程中,受能力发展的影响所以会表现出感统失调的症状。例如:刚学会翻身、坐立、爬行、走路的孩子,因为技能刚出现还并不成熟,身体的控制和觉知能力也还没发展成熟,因此会出现身体平衡控制不太好的情况,这些都是孩子发育中正常的阶段性症状,并不需要刻意去做专门的感统训练。三、影响感觉统合发展的因素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感统失调,但是大致的推测或许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国内也有一些研究归因于养育中的过度保护和社会城市化的原因,也就是养育中因为对孩子基于安全的限制过多,因而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了探索、运动的机会;城市化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大大被压缩,生活空间小便导致运动、活动的空间不足,同时养育者忙碌的生活节奏导致高质量陪伴孩子的互动时间过短等等。国内有个通过运动促进感统发展的实验,把100名3-6岁的孩子分组,两组孩子每天都运动一小时,实验组的孩子每天都进行种类丰富的运动:例如走路、跑步、跳跃、翻滚等等,对照组的孩子每天只做固定简单的几个不需要移动的动作,一年后两组进行对比,发现运动丰富组的孩子感觉统合能力优于运动单调组的孩子。当然,这个实验的过程比较简单,也没说明除了这1小时外孩子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是,从这个实验中得到启示是,运动对于感觉统合是有意义的。实际上,并不需要花几万块钱去专门的机构做训练,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让孩子每天可以进行正常的走路、跑跳、踢球、拍球、滚球等活动,同时在这过程中增加和孩子高质量的互动陪伴,这就是*的“感统训练”。四、在家就可以做的综合感统游戏下面就介绍一些在家里就可以实现的促进孩子感统发展的方法和游戏,从此告别感统训练的伪科学,随时随地省下几万块训练费。1.给孩子提供尽量大的活动空间。同时把活动空间里不安全的物品移开,让孩子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地翻身、爬行、走动等大运动的练习。2.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和孩子做高质量的亲子互动。“陪着”和“陪伴”是两个不同概念,高质量陪伴的意思是:和孩子在一起时彼此都能感知到对方的联结。因此,在高质量陪伴孩子时,投入专注和热情,和宝宝共同注意一件事然后积极回应孩子。这个高质量的陪伴时间不需要太长,可以是15分钟,20分钟。3.和孩子玩起来给孩子丰富的游戏体验。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链接着丰富的神经系统,因此和皮肤相关的触觉游戏好处非常多。抚触、洗澡、玩水游戏,玩沙子,用梳子梳理头皮都是很好的触觉游戏。同时天气允许时,可以尽量让孩子光着脚丫在家里爬行、走路,足底与地板直接接触时不仅刺激足部皮肤,还有利于孩子感知肢体与学习控制肢体的平衡。同时荡秋千、滑梯、爬楼梯是很好的综合感统的运动,此外家长还可以把孩子趴在瑜伽球上,轻轻地前后摇动瑜伽球;或者把宝宝放在小毛毯上,等宝宝趴好/躺好/或者是坐好时,慢慢地前后移动毯子,让孩子感受位置移动的变化;同时上下斜坡的攀爬运动,例如公园,或者是小区绿化区的一些斜坡,可以让孩子尝试走上下斜坡的感受,看看孩子是怎么控制身体平衡的。此外,任何一种感知觉和能力都不是单独工作的,因此每一种游戏和互动都不会只促进某一个能力的发展,而是大脑综合输入的信息经过处理加工后的输出反应。大脑是一个通力合作的系统,所以,提高陪伴质量、增加游戏互动以及游戏种类,高质量的感统训练,在家里就可以实现。Sources:1. 《*特殊教育》No. 12.2005.P60《感觉统合综合研究》4.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4.009《韵律性身体活动促进 3~6 岁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首发马蕾孕哺育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4.感统失调怎么办?
感觉统合就是人利用身体各个感觉通道有效地获取信息,大脑对信息进行解释、分析、统合等加工处理,从而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如果在适龄阶段缺乏感觉教育,则容易引起如下统合失调,造成程度不等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统合失调症就是孩子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他的思维往往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视觉统合失调。在学习时会出现阅读困难,漏字窜行、计算粗心. 听觉统合失调。则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触觉统合失调。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不喜欢他人触摸、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 平衡统合失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 由于这些孩子心理总处于一定的紊乱状态,学习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如不及早纠正,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势必造成影响。6岁前是*预防期,7-10岁为*治疗期. 剖腹产儿童易患感统失调. “游戏治疗法”对纠正与治疗感觉综合失调症颇为有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力”。这些对于治疗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极为有益。另外,家长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高楼与孤独,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与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孩子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用溺爱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有积极性,而且也在其中提升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再就是家长尽可能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使孩子健康、充满活力,调整、刺激与提高孩子的本体统合能力,更有意义的是,本体统合能力的提高,将对纠正孩子其它统合能力的失调起到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训练方法: 1.触觉训练 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觉训练 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 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3.弹跳训练 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训练 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5.本体感训练 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5.感统失调长大后会自愈吗?答案出乎意料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现在感统失调,长大了是不是就好了? 现在很多城市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整个家庭都围绕着儿女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是很多家长的心态。这样的过度保护,使得孩子失去了锻炼大脑和身体各大感觉系统协调运作的机会,以至于很多的城市儿童有感统失调的症状。 然而,很多家长天真地认为,孩子感统失调不是病,而是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 感统失调确实不是病,但是如果不及时调整,孩子长大了就晚了。 为什么孩子会感统失调? 一、生育原因 准妈妈 “养胎过度”、“城市病”、“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生育情况”,导致孩子在出生后出现的“先天”感统失调。 二、家长的过度保护 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大大降低了孩子感知大自然的机会。为什么常常说大自然是*的老师,就是因为大自然从小就在锻炼我们感统的敏锐度。 三、强势的父母 “孩子应该尽早学习,要是将来上学跟不上怎么办”,这是一些家长的想法,但是过早的学习往往给孩子不断的带来压力,然后给孩子报各种学前班、补习班。 父母的强项专制,造成孩子没有主见,自信心不足,更会导致孩子情绪控制差,内心脆弱焦虑。 四、家长过分的溺爱 因为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不愿自己亲自动手,有些孩子甚至在家里对父母嚣张跋扈,这样的孩子往往造成脾气急躁,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口中所谓的为了孩子,都是在阻碍孩子们的发展,导致孩子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五、现代都市生活电子产品的影响 为什么80、90或者农村的孩子不易得感统失调呢?是因为他们的童年没有手机,电视也很少。每天的娱乐活动就是,和好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穿梭在田野与森林,亲密接触大自然,从小就在做“感统训练”。 为什么感统失调不会自愈呢? 这要从大脑的发育开始讲起。首先来说大脑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大脑,更准确的说是“脑神经系统”,大致上分为三个区域。 一、收集来自各个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体内各部分信息的区域。 二、负责处理这些信息,做出回应,并储存这些信息的区域。这个区域是我们大脑中最重要的区域,也是头颅中那个叫作做“脑”的器官的绝大部分。一般我们谈到思考、情绪、记忆、性格等时所说的脑,便是这部分。 三、负责执行大脑做出的决定,传至身体各部分去做出相应的配合行动。 大脑三个区域的信息传递方法是:信息使用电脉冲在神经元中传送,信息到达神经元末梢时,会释放一些生化物(神经递质),另一个神经元用自带的“接收器”(受体),便会接受生化物,然后经过同样的方法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而一个成年人的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往往与10000个以上的其他神经元连接,这就构成非常非常庞大的神经元网络,由此可知,传递信息复杂过程是多么骇人的巨大、快速和全面。 当一个生命在母亲的体内孕育时,脑纤维组织会在受孕后第23天开始形成,神经元会在怀孕第40天左右出现,并急剧分裂、发展。 在短短的4个月里,神经元的数目会达到2000亿,2000亿个神经元争取各种机会相互联系,活动最强的1000亿个会成功取得联系,另外1000亿个会被淘汰掉。 婴儿出世,开始独立生存,外界的刺激既多且密,神经元的连接网络集聚发展,有时候,其增加速度每秒钟可达30亿个连接点!在8个月时达到*峰,会有1000万亿个连接点(*峰,在三岁左右)。 达到*点后,又会淘汰一次,剩下500万亿,这一过程,在孩子12岁左右完成,此后人一生的神经元连接网络,基本维持在这个数字,即大脑基本发育完全。 而人的感觉统合是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及本体(肌肉、关节、骨骼等较为深层组织的感觉)获取信息,经前庭系统过滤后传至大脑各大功能区域,经整合、分析的结果,通过大脑额叶区发出具体思想、语言、行为的过程。 所以,为什么感统失调长大不能自愈?就是因为感觉统合这个过程是在大脑内完成的,而人的大脑在12岁就基本发育完全,一般不会再变。 所以,一个人从小有感统失调,不进行调整的话,到了12岁之后基本就固定了,再想来调整也晚了。 因此,有感统失调的孩子应当早作打算,早发现早矫正,努力引导恢复,争取做一个健康的宝宝!
不完美的天使存在着这些缺陷,感统失调通过干预可以好吗,动不动就被“感统失调”?感统训练=大运动?丨说说你所误会的感统,孩子有这8个表现,说明感统失调了!,想做“感统训练”?这些锻炼通通不要钱!,感统失调怎么办?,感统失调长大后会自愈吗?答案出乎意料??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熟知的,我们需要用爱,用希望去陪伴、呵护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蜕变,成就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