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培训机构 >

广州兴趣爱好培训网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培训资讯 > 内家拳粗谈【一】

内家拳粗谈【一】

日期:2009-10-30 00:00:00     浏览:944    来源:广州兴趣爱好培训网

 

一扇紧锁的大门,没有带钥匙不能打开它,而你又必须马上进去,那就要选择破门而入,怎样破呢?普通的人都会选择肩撞,而不会选择拳打或者掌击,可见肩撞的力量比拳掌的力量大了不知多少。如果我们的拳掌能够使出肩撞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是名副其实的重拳手了,而内家拳的训练目的就是要达到拳掌也如肩撞的想效果。

   标准的出拳路线就是蹬腿、扭腰、撞肩、伸臂,其目的是为了产生整体的打击效果,但是这样做能真正的“整”吗?内家拳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力量都产生与肌肉的收缩”是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大家所公认。但内家拳却有自己独特的力学理论,其能量来源当然不是“气”,也不主要是依靠肌肉,当拳击中对方的时候,常见的做法是手腕和手背的肌肉在那瞬间高度紧张,以求达到*的杀伤效果,这就是未打到目标时是放松的,而打到目标时猛然紧固,这是拳击散打公认的击打的发力方式。然而只要手臂肌肉用力,它就需要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支点,然后再作用与对方,支点越稳固手臂发力也就越充分,那么蹬腿、转腰、撞肩所产生的惯性也就仅仅起到加固支点的作用,击打发力的主要工作终究还是依靠手臂完成,所以拳击散打的打法就需要加强手臂力量,腿部腰部力量训练用于加固支点,手臂力量训练(包括腕力)则担当实施击打的主角,于是都在加强了各部位的肌肉力量练,是“一切力量来源与肌肉的收缩”这一原则的体现。

   而内家拳的发力原则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一个很小的局部,也就是拳掌具有肩撞的力量这一问题来进行初步探讨。既然普通人的肩撞都具有如此力量,毫不亚于拳击高手重拳的力量,那么内家拳只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肩撞的力量如何通过手臂作用到目标上。原则之一,就是身体不能再成为手臂的发力支点,因此手臂的肌肉就不能直接参加对方的作用,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手臂的肌肉力量只要不作用与对方身体,也就不会反作用于自己的肩头,从而阻碍了肩撞的力量,就好比我们的手臂是一根木棍,我们的肩撞木棍的一头,另一头就会承受整个肩撞的力量,因为木棍本身不会发力,所以它对肩撞的力量就不会产生阻碍和损耗,因此接下来原则之二,就是要我们的手臂达到一个木棍的效果,腕部、和整个臂部的肌肉只须用很小的力量稳定各个关节(腕肘肩),使其在承受肩部撞击力量时不弯曲打折,以至于泄耗肩撞的力量,也就是传统武术里所说的“懈”。一张纸很软,不能承受什么力,但把它卷成纸筒后,纸筒两端的承受能力大大增加,内家拳在完成击打过程中手臂肌肉仅仅参加“卷纸筒”的工作,以便完成肩撞的力量毫无损耗的作用在目标身上,实践中,这个“卷子筒”的力量需求是很小很小的,所以表面上看见内家拳手发拳时手臂用力很小,看上去很松软,而正是这种“松软”对于目标实施了沉重的肩撞打击(通过手臂),当然这是种较高的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但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原理弄懂了再加上仔细揣摩(尤其是通过推手)反复实践,就一定能初窥门径。

   由上述可以看出,身体其他部分的肌肉力量无论有多大也不能直接作用与目标,作用与目标的主要力量只能依赖手臂,手臂的力量有多大,作用与对方的力量极限也就是多大,身体其他部分的肌肉力量,是很难真正帮上忙的,(蹬腿转腰撞肩的力量再大,手臂的肌肉力量不能承受,它自己也会把这部分力量泄掉的),而手臂的肌肉力量再训练、再强壮,也不能超过一个体格相当的普通人肩撞的力量。

   以上的探讨只是内家拳技击很粗浅的部分,笔者只是想抛砖引玉,能对未入门径的爱好者在训练上有所提示。我们训练的经验是,站桩、试力、推手等传统训练方式(正确的)确实有效,不需肌肉力量训练,靠那些所谓“软绵绵的、慢吞吞的”的东西也能收到不亚于外家拳训练的效果。(关于这些训练手段的问题,以后有机会还可慢慢探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内家拳的训练首重力量,在力量和速度上取得绝对优势,是其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强调的是不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请注意,是肌肉的力量,但绝不是说不训练力量,要练,而且要练得很棒,但力量的来源主要部分不来自肌肉,这一点在上文中已强调,如果认为肌肉力量不大,就不能产生大力,这就不是内家拳的观点,站桩是力量训练手段之一,但它训练的不是肌肉的力量,当然再强调一下,更不是“气”。

拳法要产生攻击效果,当然需要相应的能量,对与内家拳普遍的两种关点,一是认为内家拳依靠内气作为能量,一是认为只有肌肉收缩产生能量,二者非此即彼,以至于相信内家拳的人也就走进了一个神乎其神的虚幻世界,而后者因为不相信什么“内气”继而只能对内家拳持否定态度,认为除了泰拳、拳击、散打等现代搏击功夫才是真实有效的。除了虚幻的内气、肌肉的收缩还有没有第三种产生能量的方式,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人的体重来至于地心引力,这体重的重力不就是很大的能量吗?两个相同体重的人,无论一个多么年轻力壮,而另一个年老体弱,在他们的双脚下对地面产生的压力都是相同的。比如要用手掌拍碎一个核桃,不是特别的年轻力壮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用脚踩,一个年老体弱者也是小事一桩,因为他能借助到他的体重,可见体重的运用是多么具有价值,既然体重的能量这么大,为什么不设法利用,使之能转移到我们攻击的手上,而非要依赖肌肉的训练呢?朋友们可能会问重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怎么能可能转移呢?但只要学过*的物力力学知识就会懂得反作用力的道理,体重给地面一个压力,地面同样也会给身体一个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如果人的身体是液体,这个反作用力将一直传导到人的头上;站立的人体其身上的肌肉不停的运作,每一个运作都是需要寻早支点的,哪里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哪里就会阻碍地面反作用力的传导,如果全身尽可能放松(除骨骼必要的支撑外),地面反作用力就能尽量多的传至头,这就是内家拳松沉的原理。有了向上的力量,那么水平方向呢?笔者不想费太多的文笔,只想打一个比方,有种木偶玩具一拉木偶下面的绳,手脚就会抬起来,在人体放松的情况下(通过训练的真松)自身体重向下的力和向上反作用的力上下相争,也就产生了木偶拉绳的效果,肩上的两臂在通过训练的“松”的引导下,也会象木偶的两臂抬起来一样,传导体重的反作用力。

内家拳初级的训练,就是训练体重的传导,起目的是为达到双手作用目标时,有如下踩的力量,其*目 标是,自身的体重有多重,手就有多大的力量,一个人的体重百十斤,最起码等同于一个电冰箱,如果对上接到你的手臂,就如同单臂抬起一个电冰箱一样,他不感到你有千斤之力才怪。如果训练技术不够,体重反作用力不能全部传导,也起码有几十斤,对方与你接手,也如同在玩一个巨大的哑铃,他同样感觉你力大无穷不能招架。

 站桩中的放松是在静止状态下对这种体重反作用力传导技术的摸索,因此在真正放松的状态下,是能够感到拉伸自己脖颈的力量,开始很细微,进而较清晰,接下来就要同样用放松的方式引导这种力量传导环抱的两臂,一旦技术较为成熟,就可做初步的静止试力,让别人压向你的两臂,你就可以开始尝试不用手臂上抬,而是不断下落身体,以增加体重的反向传导引向手臂,其结果是,看似松软的双臂轻易的接住对方的压力,身体下落得越厉害,手臂承受的力也就越大,只不过对于高手,由于技术相当熟练,在外型上是不容易看出这种变化的。

 关于身体的放松,其作用和目的绝不仅限于此,但就内家拳力量的训练,这是真实而科学的解释。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越松软的物质越利于传导(相信大家也知道机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这就是内家拳看是软绵绵的东西,他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接住目标的那个点上,拥有和体重一样甚至比体重更大的力量(如运用惯性原理)。大家都常说点紧身松,其实两者不是并列的,而是原因与结果,通过身松实现点紧。所谓的点紧,是自己的手接触目标的那个点力量巨大。

在网上有关内家拳的文字交流,大都是结论性的东西,或是激烈的争论,但对于接近内家拳门槛的实际技术操作却鲜有交流,本文所述之经验,绝非高论,但却为师兄弟们身体力行、实践验证之结果,发文之目的,也在于向广大的爱好者学习,并希望引发内家拳训练的具体技术交流(我们所探讨的只是内家拳的初级部分)。

 内家拳的内容浩如烟海、高深博大,如果系统的讨论,难以避免又是一堆结论的堆砌,所以我们认为,交流应该从一些具体的技术开始。

  很多人见过,一个内家拳师,演示让别人握紧掰动自己的一个手指,结果不但不能损伤拳师的手指,反而被弄得跌跌撞撞,甚至跌倒,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一技术。如果被掰的手指用力抗拒对方的握力,手指的力量远远低于手掌的握力,无论谁都难免被掰伤,但当对方握住你手指的时候,你把手指放松,拉动或者推动自己的肘部(这个时候手指更要放松),对方就不但不能掰伤你的手指,反而会在你肘部的推拉下失去平衡,究其原因,比如你想用扳手拧紧车胎螺丝,要先用手来拧,当手拧不动后再使用扳手,扳手的力才能充分作用到螺帽上,当螺帽还在螺丝上松动的时候,用扳手去扳动螺帽显然对拧紧螺丝毫无帮助,因为这个时候螺帽不受力,而对方扳动你的手指,也要到你的手指根部关节活动范围的尽头,掰力才能真正对手指产生作用,对于一根放松手指,要把他掰到关节活动范围的尽头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这个时间段内,掰力不能对手指产生任何损伤,而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在保证手指继续放松的情况下,推拉你的肘部,对方肯定失去平衡,大家可以实验一下,让人握住你的手指,当他握力很轻的时候,你拉动肘部,手指就会从他手里滑脱出来,但当对方紧握你的手指时,你在拉动你的肘部,对方必然前倾身子被你带动,也就失去了平衡,这个技术动作实际效果是,对方以手掌的握力欲制服你的指力,你放弃指力的对抗,而以肘臂的力量制服对方手掌的握力,以此类推,力量大的人擒拿你的手腕,在他用力的那一瞬间放松手腕的接触点,同时猛烈转动臂部,还可拉动(或拧动)身躯,不但能解脱对方的擒拿,甚至造成对方手指和手腕的损伤,这就是内家拳大关节打小关节、力大打力小原则的体现之一。大家不妨一试,这个动作无需“内气”,谁都可以操演,反应快的一下就会,慢点的反复练习也必能掌握,熟练后即可付诸实用。

无论是拳击或是散打,中外拳手的*差别是,拳头的分量。以往只认为是外国拳手力量巨大,所以在训练中*拳手对肌肉力量的训练煞费苦心,在中外对抗的拳手中,中方拳手无论是卧推还是深蹲等各种力量训练都豪不逊色,甚而还有优势,但一经交手,还是显示出拳头的分量明显下风,问题还是在于出拳技巧落后。比如这个环节:*拳手关注出拳的速度,注意力往往仅在直接击打的那支手臂上,这样的拳无论多快杀伤力都是有缺憾的,而国外的拳击好手,击打时是首先猛力拉动后肩造成身躯的猛烈扭动,前后肩与直接击打的手臂同身躯连成一体,产生剧烈的冲撞之力,实际上在上半身形成了相对的“整”,其击打的力量优势可想而知,在观看拳王争霸赛中,大家可以看到优势者,往往是出拳时,胸肩的扭动大于对方,无论是帕奎奥还是泰森,在击打时他们胸肩运动的幅度都是很大的,而我们往往只认为他们是打得很粗野,其实如果没有用身体打拳的技术,想“野”也野不起来,且通过拉动后肩发拳,发力点必然在胸肩一带,发出的拳也就具有“暗”劲,不宜格挡和推拨,即使打在对方的手臂、拳套上,受击者重心也易遭到破坏,继而被击中要害。而初级的内家拳对这种技术的使用更为精到,比如发一个后手平勾拳,除了上述的技术要领外,不仅把拳头挥向对方头部,而且把自己的肩和头也砸向对方的头部,只是头肩不触及对方,其目的是要把几个方向的力合成一股——拳头,形成整劲,这一个勾拳的力量必然成倍增加。

 而发拳时,头、肩等身体部位力之所指并非想做到就能做到,而推手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当然没有经过推手训练,直接在发拳时拉后肩、撞头、撞前肩也能大大的加强拳力,但经过推手练习(正确的)后的发拳,其效果不可相提并论。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