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亲朋好友欢聚的节日。广州的春节既有*春节的基本内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广州的春节风俗吧!
广州的春节风俗
广州人过春节,居民家中的厅堂上摆着插满鲜花的花瓶、四季桔、水仙花等。墙上贴“挥春”,写上“新春大吉”、“迎春接福”、“万事如意”等,东西墙上贴“东成”、“西就”,南北墙上贴“南和”、“北合”等。60年代以后已少贴“挥春”。80年代后,多用红纸金字或金纸红字写成的“挥春” 贴于各个房室的门楣上,客厅上多悬挂装饰字画。
过去春节的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年糕、九层糕、马蹄糕、芋头糕,以及糖环、蛋散等油炸食品。还有瓜子、糖冬瓜、糖桔饼等,除了自食外,要各拿出一小部分用糖果盒装好摆在厅堂上,招待客人。正月*的中午饭,必须有一种素菜,用“罗汉斋”或绍菜(大白菜类)煮粉丝虾米,也有人蒸腊味,但动筷时,必须先吃“斋”。
*有许多禁忌,如不能扫地,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出门拜年,不能打碎碗碟,万一打碎了要说“落地开花,宝贵荣华”,或“岁(碎)平安”等,有病也不能看医生,以上禁忌现已逐渐淡化。
春节的文化娱乐以舞狮为主。人们认为舞狮有驱邪、迎吉的“好彩头”。广州舞狮,狮前有“大头佛”戴着面具走在狮子前面,执扇引路,戏逗狮子。小孩则玩烟花、炮竹,青少年踢毯子,成年人打麻将、“天九”。街上多江湖艺人耍杂技,以讨“利市”钱。也有艺人用桔子叶挂在龙舟杖上,到各家各户门口唱龙舟、木舟歌,以讨赏钱。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民俗事象已慢慢消失,更多的是看电春晚、出游、观看由文化*组织的文娱表演等。
广州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一、拜年
*早上,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二,无心拜年*、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二、回娘家
正月*、*,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三、逛花市
传统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花街已禁止通行。过年期间,十里花街,吐艳争芳,张灯结彩,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南国的浪漫,此刻达到极致。
广州的春节食俗
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常见于粤时茶楼的点心,同时也是广东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贺年糕点之一,意为“高升”。
萝卜糕以黏米粉、萝卜丝为主料的蒸糕。将黏米浸洗磨浆压平,萝卜刨丝煮熟,以上两种原料混成糊状,加入虾米、腊肉、猪油、胡椒粉,酱油、味精、精盐等拌匀蒸熟。家庭多在春节制作,茶楼则长年供应。萝卜糕一般在平锅里用油煎几分钟,则香甜好食;而碗仔萝卜糕可热食,无须煎制。
年糕
所谓“年糕年糕,年年高”,广州人过年吃年糕,就像端午节吃粽子一样。广式的年糕又白又胖,用糯米、糖、猪油制作而成,通常切片煎熟或用来放汤,入口软绵有嚼劲,味道清甜米香浓郁,是过年必吃的一道美食。假如嫌麻烦,不想在家里蒸年糕的话,就可以到一些广州*购买。
马蹄糕
广州人过年也会常备糕点以款待客人,因为“糕”与“高”发音相同,因此有“步步高升”之意。而在多种糕点中,马蹄糕,其以糖水拌合马蹄粉蒸制而成。从前以广州泮溪酒家的马蹄糕最为有名,因其所处的泮塘是盛产马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