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只要照着新课标进行教学,势必对学生的将来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很自信地说出:“我能行”。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评价策略一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数学课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习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成为学生在自学、操作、讨论、合作中的组织者,要时时关注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个细节,适时地给予点拨、指点、评价,引导学生欣赏他人,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运用灵活的方法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5/9和7/15的大小时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一是能用一种方法比较得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二是能用化简的方法比较出5/9和7/15的大小,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三是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得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出*的方法。这时教师:“同学们,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目标。”教师要围绕自己选择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活动。一会儿,老师要检查你们是否达到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实际上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制定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目标1是学困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目标2是中等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目标3是优等生达到的评价目标,这种做法有效的克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因此,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人性化、弹性化的特点。
数学教学评价策略二
分层次评价
1、延迟评价:当学困生回答错误或一时找不到思考方法时,对他们的回答采取延时评价,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加以评价。如:“别紧张,好好想一想,会有答案的。”“你想到什么说什么,不会有错的,要相信自己”。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让他们都说出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模式全部展示出来后,再做评价。对于一次测试,倘若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二次测试”、“三次测试”,直到学生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这种“多次测试,直到我满意”的方法更能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这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分层评价: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确立适宜的目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理念。因此,目标的确立要因人而异,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注重互动评价
1、 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学生是被评价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家长一般是观望者的评价状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自我评价是自主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因此,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每次考试下来,我都让学生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即便是粗心大意也要找出当时出错的想法。当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
2、 重视学生间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时机。我往往在布置任务后,做出这样的规定:“先自己想想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然后,在组里说说你的想法,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对他的说法,其他同学都要提出看法,不对的要指出,不会说的,要让他学会。”这样要求后,同学们都能大胆地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评价。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既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
数学教学评价策略三
教师要创设环境,让学生想问。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如: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可以用树立自信的激励性语言,激发其自信心,使他具有“我也行”的心理。当在教师的鼓励下,他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后,虽然说得不一定较好,但教师也应给予高度的评价。这样,学生便能感受并相信自身的力量,取得进步。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考查学生会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应用知识的训练,注重评价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同学们掌握统计方法后,教师设计一道开放题,调查二年一班、二年三班学生出生的月份。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完成得也特别好。教师及时予以充分肯定,这样的评价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积极评价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因为学生已经学完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评价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梯形面积的情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加深了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印象,还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每个学生都愿意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比较差的学生相对来说机会就少一些甚至没有。因此,在评价时,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不应该放过。如:一位同学写的数学作业和写字好的优秀学生相比差距很大,但他是尽力了。翻开作业本,前后比较,确实一次比一次认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师抓住这个时机给予鼓励,他从教师诚恳的积极的评价中得到了力量,从此以后,作业越写越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