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学乐器的兴趣?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所言,“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显然,心理健康是幼儿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心理健康与否取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大多数学琴学得好的儿童文化学习也名列前茅!在老师眼中他们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他们快乐合群。这些孩子基本上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习乐器演奏。人们通常归因于这些孩子聪明、性格好,但从器乐学习的特点和儿童心理成长的过程来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长期持续的器乐学习促进了儿童心理发展,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注意力的发展。器乐学习培养了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儿童在演奏时,眼要看乐谱,耳要听乐音!手指要在乐器上准确地移动,手臂要支持手指运动,身体要配合手臂的运动,有时脚还要踩踏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必须集中注意力,否则演奏就会失败。
(2)思维的发展。器乐学习发展了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独立的乐音不具备具体形象,但标题可以暗示乐曲旋律所表现的具体形象和内容,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自己去寻找其中的联系,才能体会音乐的美。器乐学习还发展了儿童的立体思维能力。在钢琴乐曲中,至少包含两个平行发展的部分(旋律与伴奏),分别由左右手来弹奏!这两部分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扰,有的乐曲甚至包含相互交融又各自发展的五个部分,儿童必须先分清各部分的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立体的结构图才能很好地弹奏乐曲。
(3)想象的发展。无论技巧、旋律多简单,一首乐曲的演奏不是机械的手指运动或单纯模仿教师的演奏,它应该是演奏者对作品的再创造,必需建立在理解、内化乐曲的基础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曾有声先有情”。学前儿童的“情”来自对音乐的创造想象,同样是旋律11|55|66|5--|44|33|22|1-|有的儿童认为是小雨点一滴一滴的落下,有的儿童认为是老爷爷爬山,有的儿童认为是小星星眨眼睛。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儿童必然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丰富自己的表象,发展想象力。
(4)情感的发展。不同风格、内容的乐曲的演奏过程,就是演奏者与之对应的情感表现过程。由此,儿童丰富了自己的情感,提高了情感控制能力,而且对音乐美的追求,培养了他们和谐、完善、统一、美好的人格。
(5)意志的发展。俗话说,勤能补拙,由于勤奋,即使基础稍差,也能提高能力出成果。而勤奋的关键在于意志力。要获得能力与智力较完备的增长,没有主观做出意志努力并付之于实践是不行的。器乐学习中技能技巧的熟练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一个难点有可能要经过上千次的正确重复才能真正掌握。因此,练琴有利于培养儿童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