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每个人都会经历世事变幻的沧桑,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一些风风雨雨才能成长起来。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无论是顺境还是坎坷,都是孩子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也是父母所无法阻挡,也无法承担的。如果父母能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他才能尽快成长起来。相反,如果父母因为害怕孩子受伤而过度保护,不但不能让孩子成长起来,反而会造成孩子的无能。
在中日两国共同举办的一次少年探险夏令营活动中,人们吃惊地发现日本的孩子到达目的地以后能够马上行动起来,自行搭建营地,生火做饭,对于那些独自不能完成的活动,他们会积极地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合作。与之相反的是,*的很多孩子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疲惫地坐在一边,看着日本孩子忙来忙去却不知道帐篷怎么搭、火怎样才能拢起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与中日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日本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鼓励他们做家务,鼓励他们自己去登山,而*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做了。父母这样保护孩子,最终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12岁的晓晓所在的学校组织学生去参加夏令营,晓晓的父亲怕他受不了,就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老师查铺时发现晓晓的床底下有个人,就把他叫了出来,结果发现他竟然是晓晓的父亲。老师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晓晓的父亲说,晓晓*次出远门,自己实在不放心,怕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从床上掉下来,因为晓晓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一个人睡过,更没有独自出过远门。老师听完晓晓父亲的话,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现在,像晓晓的父亲这样的父母越来越多,他们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孩子本可以自己穿衣服,父母却怕他们不会穿、穿得慢、穿不好,于是自己替他们穿;孩子本可以自己洗脸和手脚,父母怕他们洗不干净或弄湿了衣服,于是就代劳了;孩子本可以自己收拾书包,并准备第二天上课用的学习用品,父母怕他们丢三落四、带不齐,于是替他们做了。总之,父母总是害怕他们磕着、碰着、累着,最终使孩子变成了一个生活中的低能儿,等到需要孩子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孩子却只能无奈了。
此外,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爱好。即使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爱好,他们也觉得孩子的爱好是错误的,怕孩子走弯路,于是强行剥夺了孩子的爱好。比如孩子爱学手风琴,父亲却非要他放弃手风琴学钢琴;孩子喜欢文科,父母却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借口,替他选择理科……
事实上,人们只有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才能开开心心地去做并取得好成绩,孩子也一样。如果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不仅会使孩子难受万分,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可见,保护自己的孩子固然是父母的天性和本能,但如果把这种保护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这就是对孩子*的伤害,最终只能妨碍孩子的自立与成长。
父母应该时刻告诫自己的是,每个孩子最终都要独立面临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而不是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生活,就会渐渐剥夺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权利和能力,使孩子不是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而是成为一个岌岌可危的寄生虫。所以,身为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但绝对不能包办孩子的生活。
当孩子主动提出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说“你还不行”或者“不可以,太危险了”,而应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放手让孩子一试。即使孩子失败了,也可以借此获得处理同类事情的经验。当孩子有退缩的念头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他勇气和鼓励。当孩子求助的时候,父母要尽力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