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父母教育观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父母教育观
1 独立意识
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毕竟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孩子未来更加优秀,独立是生存的一种技能。
2 选择能力
人的一生需要做很多的选择,具备果断的选择能力,才能够帮助孩子成人之后,在大事情面前的果断态度。
3 礼貌待人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应该知道礼貌待人的道理,千万不要让孩子任性地与别人相处,这样性格的形成会让孩子长大之后被人群孤立,做一个礼貌的人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父母必须要懂的教育理念
1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只是长辈们。他们或许会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对吗?这需要我们去反思。
要做驾驶员需要到驾校学习3个月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父母3个月能学会吗?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
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女孩?q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父母们惯有的家长概念在英文中其实是个贬义词,含有“家长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须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2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印证。张家港×校一位*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连夜出走……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不需要讲话。身教远大于言教吗。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2004年,*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 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看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1 父母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孩子在心理上成长、成熟的那一面,虽然还不够完善还带着许多幼稚,盲动的色彩,因为孩子们毕竟是感情用事成份居多,缺乏道德与法制的意识,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不足、自我控制的理智水平也差,这许多不利因素影响他们的独立自主,尚未达到做个真正的成年人的水平。然而支流就是支流,孩子们的主流是他们正处于成长成熟的过程中,连上帝都允许青年人犯错误,何况父母们呢?
2 在父母们关心的前提下,对孩子们成长的种种表现给予肯定,肯定合理的因素;鼓励、鼓励他们要自主自强地行事;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隐私;信任、信任他们会上进、会在成年人的帮助下完善自己;引导,引导他们在迷失方向时,拉着手帮他们走出误区。总之是热情扶助、积极引导。自然,能如此对待子女的父母亲一定是平等地位和朋友关系,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姐妹,给他们发言权,给他们办事的责任,不是无穷的忧虑或不停的数落使其无所措手足。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有个过程,而教育观念的转变或更新是关键性的因素。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是纲与目的关系。
3 孩子大了迫使父母必需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而社会大背景的急剧变化则迫使家长调整教育观念,从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要的变化看,儿童时期需要亲人的抚爱,青少年期则需要友谊,因此父母亲与子女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民主一点、宽松一点的气氛会更和谐、温暖,容易使两代人沟通思想,过份保护溺爱会使孩子任性、自私,厌烦。而过于苛求只有使孩子对父母敬而远之,将自己的心扉紧紧地关闭起来。
家长改变教育观念的方法
1:将注意力引向观念背后的目标或意图。
• 惩罚孩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当孩子被惩罚时,他们的焦点在自身的行为呢,还是在自己的遭遇上?
• 被惩罚后,孩子会自觉地反思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呢,还是更多地考虑如何逃避惩罚?
• 如果惩罚没能促使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那家长惩罚孩子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2:用意思相近但含意不同的新词来替代观念陈述中所用的字眼
• 你的意思是不是想说“管教孩子是必需的。”或者说“合适的引导能使孩子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注: 负面陈述→正面陈述
• 当下渴望→内在需求
• 消极评价→积极欣赏
3:将注意力引向观念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由观念所定义的总结如何改变(或加强)观念。
• 心理研究表明,当孩子被惩罚时,其心理会有两方面的发展倾向:要么会变得更加叛逆反抗,要么会变得逆来顺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怎样呢?
4:分解观念的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从而改变(或强化)由观念所定义的总结。
• 当孩子遭受惩罚时,你觉得孩子会如何规范和改善自己的行为?
• 惩罚会使孩子的行为发生怎样的变化?
• 你认为使孩子可以接受的惩罚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