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就是在动笔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和分析,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只有正确审题,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切合题意。那么语文作文如何审题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一、明辨关系法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时,考生只要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中各种事物的关系,就能找到立意的依据。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并存关系(如忘记与铭记)、依存关系(如人与自然)、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选择关系(如空谈与实干)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考生准确立意。
如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题“光明和阴影”,光明和阴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展开论述时,不能只谈一方面,而摒弃另一方面,更不能将它们割裂开,看成两个事物。有一部分考生写了绿叶和红花、警察和小偷、好学生和差学生、台前和幕后等话题,这些话题说的都是两个事物,所以严重偏离了材料的本意。
二、明察情感倾向法
审题时应把握材料中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分清命题人对某事物是褒还是贬。有的材料在叙述、阐释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人的情感倾向,这样考生就可以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命题人的观点态度方面去审题,进而确定立意。如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材料已经限定要写人生当中积极的、向上的东西。虽然人生旅途中不会只有“光明”,有光明的地方就会出现“阴影”,但正因如此,人生才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也正因如此,人生才充满着变化、魅力和美。所以考生的立意应为:我们应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们。
三、细辨信息法
考生对材料和阐释语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多加揣摩,细辨其中有哪些显性的、隐性的信息点。
1.感悟――见解独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以及现象,考生不能仅满足于知道,还要学会分析、辨别,并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就是“感悟”。见解是否独到、观点是否新颖是高考作文判分的一个重要标准,这要求考生对材料要有感而发,见解独到。
2.联想――联系现实。联想就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由材料联系到身边的现实人生,联系到实际。空洞的说理,陈旧的素材,文章没有时代感,都会导致考生作文失分。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
一、审题战略
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结合时代特点、社会现象而设立好的标杆,让考生在这一标杆下进行的写作。因此考生必须“顺着杆子向上爬”,审清当时背景,出题人的意图,紧扣题意和要求进行写作,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必然会造成“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局面。
在高考作文中一般的试题形式,从大的方面说,是两种:即命题作文与命意作文。命题作文中包括:完全命题、半命题、材料加命题;命意作文包括、话题作文、材料加话题作文、材料加自命题作文,但不管哪种作文,都必须审清题目或话题的内涵,审清材料的意思、审清试题的提示,审清试题的文体、字数的要求。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和要求。
二、审题的战略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就是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试题、材料和提示要求的整体着眼,不能“顾此失彼”,纠缠局部的细节,而忽略主要的或关键的内容。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考场作文的命题,特别是材料所蕴涵的观点都不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从不同对象身上找出*的突破口。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标准是: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审题的战略要求
审题的战略要求概括是来是四个字,即准、全、细、活。所谓“准”,吃准题意,吃准要求,吃准时代精神,吃准出题人的意图;“全”就是要全方位审题,从试题到背景,从题内到题外,进行全方位侦察,明确要我写什么?试题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是什么?“细”就是要细心,充分利用所给的题目、材料、条件和要求,不漏项,不掉项,逐字逐句的审查。“活”就是审题的“灵活”,要在审准题的基础上,去想一下在这个试题规定的范围内,别人会写什么?我准备写什么?怎样才能“与众不同”,以避免“人云亦云”,将自己的写作沦落为“泛泛之作”。
四、审题的战略部署
*,审文题形式。即以哪种形式命题。是命题作文,还是命意作文。命题作文,是以什么命题,半命题文给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填写什么?话题作文是以什么为话题?如是材料加命题作文或材料加话题作文,需要考虑材料和题目或话题之间有何联系,自命题作文规定的范围是什么?
第二,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弄清要求议论的议题是什么?是赞扬,是评论,还是批驳?说明文是说明什么?怎样说明?这些在审题时需要弄清楚的。
第三,审写作重点。写文章并非“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重点上下功夫。“突出重点”既是写作的要求,也是审题的要求。审题时审不出重点,写作时就无法突出重点。即使写同样对象的文章,题目不同,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和要求。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体裁等提出了限制,规定了范围,考生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第五,审时代背景。“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是时代在写作中的反映,有些命题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如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1卷作文出的试题材料是“*领导人与各界群众赈灾情况”;四川卷的命题作文是“坚强”,安徽卷的命题是“带着感动出发”;2009年江西卷的材料作文“铜首拍卖会上蔡铭超的表现”材料,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我们只有联系当时的背景,才能“技高一筹”,写出具有时代感的佳作。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一、审题原则
1、整体原则
一般说来,无论什么材料,首先要做的是从总体上去理解材料,只有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才会有*的审题角度,不至于失之偏颇;从整体上着眼,才会找到*的切入点,不至于失之片面。所以,要想准确审题,就必须整体理解材料;要想正确立意,就必须整体把握材料。
2、正面原则
作文材料总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指向性。它常常包含正反两个方面,或者一种比另一种更优;往往存在主次两种内涵,或者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因此,审题必须从正面切入,从积极方面考虑;或者说,从更正面的角度切入,从更积极的一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立意具有积极意义,带有正能量。
3、对象原则
应该说,对象是审题的钥匙,是立意的扶手。因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材料至少有一个对象。而一个对象就有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就有一种立意。如果有两个对象,那肯定就有两个角度,就有两种立意。如果将两个对象结合起来,那就会形成第三个角度,产生第三种立意。如此说来,只有找准对象,才能抓住审题的角度;只有抓住审题的角度,才能审清题意。
4、主次原则
相比较而言,材料中的人和事常常有主要与次要的分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蕴涵还大多有本意与附加的区别,有内核与外核的差距。正因为这样,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把握重点;只有明确轻重,才能抓住核心。进而,从“主”出发,准确审题。
二、审题方法
1、找准关键词
有些材料,除了有关键词,还有关键句。而关键词就是材料的“诗眼”,蕴藏着材料的中心;关键句好比“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如果能抓住关键词,深入挖掘材料内涵,那就能把住脉搏,找准材料的中心;如果能抓住关键句,进行突破,那就能迎刃而解,把握材料的主旨。
比如下面一则材料: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在分析这则材料时,有人认为,人的数量是关键词:随着数量的增多,就能胜过诸葛亮,说明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强。但是,如果你细细体会,就不难发现:关键词不是“一”“二”“三”,也不是“巧”“笨”“臭”,而是“诸葛亮”;关键句不是“没有好鞋样”,也不是“彼此有商量”,而是“胜过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胜过诸葛亮”是说“众人智慧多”。由此,可推出中心:众人的智慧能胜天,要凝聚众人的智慧。
2、因果联系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有原因的,所有事物的发展与升华都是有结果的。如果能透过材料列举的现象,推究出本质原因,就能从因切入,找到材料的中心,赢得*立意;如果能洞察材料排列的结果,挖掘出实质缘由,就能由果溯因,找到材料的核心,获得准确的中心。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有人认为,和尚越来越多,结果却没有水喝,其原因是不团结,不齐心。但深入思考,其根本原因,不是不团结,而是心存依赖;不是不齐心,而是惰性作怪。因为一个和尚没处依赖,无法懒惰,只好挑水喝。两个和尚相互依赖,不肯独自挑水,只能抬水喝。三个和尚互相推诿,相互扯皮,结果只能没有水喝。而依赖、懒惰和推诿的根源,就在于不肯积极承担。找到了根本原因,就可形成中心:要积极承担。
3、找出异同
如果题目是多则材料,那材料之间肯定有异同点。拓展开来,肯定有相同点或相似点,有相关点或相对点,有相异点或矛盾点。而相同点或相似点就是结合点,相关点或相对点就是立意点,相异点或矛盾点就是中心点。如果能从关系切入,抓住其异同点,进行分析综合,那就能正确地立意,提炼出准确的观点。
4、善于联系
在材料作文中,有些材料属自然现象,有些材料属寄寓性质。如果材料是自然现象,那就必须由物及人,进行广泛联想:由自然之物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生,联想到与之类似的人生哲理。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真正内涵,引发新鲜见解,产生新颖中心。如果材料属寄寓性质,那就必须由物及事,进行多样联系:由寄寓之物联系到实际,联系到社会,联系到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只有如此,才能掘出隐含寄寓,产生崭新见识,产生深刻立意。
【*作文如何审题】
*步:审要求,确定文体
审要求,就是审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写作要求大致包括字数限定、选材范围、表述对象、表达方式、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方面。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考生就会明白作文用什么文体,采用什么结构,写什么,怎样写,写作思路就会很清晰,可以说审要求是*作文的重要环节。如陕西省2013年*作文《热情让青春灿烂》提出了四点要求,这四点要求中确定文体是关键,文体选对了文章就好写。建议考生把握一个原则――记叙文以叙为主,议论只为点睛;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议服务的。文体选择好了,编排文章结构也很重要,结构安排巧妙,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记叙文可采用顺序、倒叙和插叙等方式,议论文则用并列式、总分(总)式、递进式以及对照式等方式,相对来说议论文结构方式考生容易处理。
第二步:审题眼,确定写作重点
审题眼,就是审写作的重点。《热情让青春灿烂》中的“热情”,它会是什么呢?是对什么的热情呢?是什么造就了你的热情?考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回答,不需要太全面,因为“热情”不是主题,这个题目的中心其实是“青春”。需要考生刻画出属于你自己的、*的青春模样。陕西省2009年*作文命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这一题目中,题眼是“美好”,文章要表现的是生活的美好。此外,“在我的世界里”则限定了选材的范围,文章应该围绕考生的生活,进行选材,写自己切身感受到的美好,而不是他人生活中的美好。
考生审题时要关注一些修饰限定性词语,以便更精确地提炼主题。审题一旦出现偏差,使文章主题偏离正轨,作文就失之大半。再如以“欣赏自己”为题写篇文章,这个作文的写作范围是“自己”,但题眼是“欣赏”,欣赏自己的什么?可以是自己的勇敢、聪明、坚强、善良,也可以欣赏自己的放弃(功名争斗)、柔弱(女性柔情)等,考生只要抓住了作文题眼,确立文体,就能在行文时开拓出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文章就会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第三步:审立意,确定写作中心
审立意,就是审文章的写作中心。一篇作文见地高不高、值不值得人进行思考全赖于立意好不好。除了材料作文,有些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目前面会有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一定要用上的作文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是*作文审题的必要过程。
陕西省2012年*作文《逗号》,作文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请以“逗号”为题写一篇作文。理解“逗号”的内涵是关键,如果把“逗号”内涵理解为人生中的一个个驿站,而不是终点,那么人生就应该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其实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求考生表达出自己积极向上、乐观处世的人生态度。考生如果理解到这个层面,作文至少成功了一半。确定作文立意要统观作文要求、作文题目、作文导语等全部内容,考生要综合考虑,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