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我国职业伤害多发的行业。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也是多样,最主要的是建筑市场混乱、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低、安全意识差、施工中的安全应对措施欠缺等。 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以及相关方法。
我国通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人的因素来讲,一方面企业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于农村,文化层次不高,没有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相关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存在着重进度、轻安全的错误思想,有的心存侥幸,冒险蛮干,缺乏应对和处理特殊及突发事故的能力和相关知识,造成事故扩大,损失增大。
从机械的方面来讲,有的企业舍不得增加安全投入,对陈旧老化机械设备维修、更新不及时,造成带病运转;设备本身无法实现操作失误和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能自动发现并自动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同时不装设安全防护装置无法保证人机系统安全。
从材料的方面来讲,通信建设当中的材料没有达到*标准,无法满足网络需求,对网络安全造成影响。
从管理方法来讲,有的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制度和岗位责任流于形式,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处于盲从和无序状态。
从环境因素来讲,有的企业对作业场地的客观因素和作业面的多面性认识不足,造成一些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法制建设的框架,但配套的制度建设之间的衔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安全费用落实不到位
建设部已经颁布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合同要求投入一定比例的安全防护费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业主选择施工单位往往看重是否是低价中标,而不去考察施工企业的管理是否规范、安全管理是否到位、信誉是否良好。 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也不惜恶意压低价格,压缩安全费用预算,致使许多确保安全的施工措施因费用问题而无法到位,为现场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安全管理不到位
由于许多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并未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起应用的重视,只重视工程进度与经济效益,忽略了现场的安全管理。*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做法并未坚决纠正,而只是*,也从主观上助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抓好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 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小企业是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牛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各地区、各*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人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要抓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