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前要保持口腔的湿润,干燥时吹奏吃力,吹出的音色不太好带涩,而且影响唇,舌,气技术发挥,还有不宜过饱和饥饿吹笛。影响气息控制发挥。下面就来说说怎样吹好笛子,大家千万别错过。
怎样吹好笛子
1、演奏前要保持口腔的湿润,干燥时吹奏吃力,吹出的音色不太好带涩,而且影响唇,舌,气技术发挥,还有不宜过饱和饥饿吹笛。影响气息控制发挥。
2、笛子内要有一定的湿润度音色才圆润清亮,我以前不懂什么的时候,为了让笛子音色更美,就把笛子用水冲洗,再贴笛膜,吹出来音色明显比不冲洗时好许多。所以说演奏前要充分地溜溜笛,增加笛子内的湿润。音色会更好点。
3、贴笛膜时摸粘胶不宜浓,宜淡,稍有一点粘性就好,这样不影响吹奏,便于调整。
4、冬天防备水汽沾湿笛膜,可在笛膜孔四周厚壁上涂点白蜡,不匀时用一小金属棒,在开水里汤热抹匀。不要搞到笛筒里有突出的蜡点。
5、笛子的发音点在吹孔处,演奏时宜将吹孔对着话筒附近,注意不要让气流对着话筒,发出气息冲击声。
6、练笛时为了减少扰民,可以用不干胶或者厚胶带做笛膜用,降低笛子的发音。
7、平常可以把少量笛膜裁剪好,用原纸条包好放在笛子吹孔那边的笛头里,便于启用。
8、自己动手做笛膜胶盒,现在超市有一多种口味的薄荷糖卖,是用小巧的金属盒装的,我把它改用作笛膜胶盒很好用。
9、笛筒清洁维护棒,我到不锈钢门店,购得二根50厘米和80厘米长的粗不锈钢丝,头上扎上松软的绒布或者海绵,作大小笛筒的清洁工具。(用粗铜丝铝丝也行)
10、自制整曲乐谱,我用A3大小的纸,用电脑把独奏乐谱重新整理打印在一面纸上,过好塑,练曲方便。也可以利用旧挂历的高档纸,更经用。
笛子单吐音的练习技巧
(1)按舌的运动方式分类,单吐分为两种:
①T(突)式单吐:即“突、突、突、突”。舌轻放在上齿龈后面,然后快速回缩,通过与气流的配合,发出一个具有爆发里的音响,如我们发“突”音。要想连续吐奏时将舌重新放回原来位置上切断气流,当舌离开后,又可发“突”的音。这样连续的舌头动作就发出“突、突、突、突”。T(突)式单吐因舌尖与齿龈的触击面相对而言的要多一些,在舌离开齿龈时具有较强的爆发力。一般而言,它的特点是发音结实、有力、清晰,适合于演奏强音、重音及力度较强的吐音乐段等。
②K(库)式单吐:即(库、库、库、库)。这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吐音,它跟T(突)式吐音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不用舌尖,而是用舌的根部抵住上腭,阻住气流,然后舌根迅速离开,依靠气息的冲击形成具有爆发力的音响,类似发“库”音。它的*优点是发音圆润,且富有弹性,可强可弱,柔中带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冯子存先生在演奏《五梆子》这首体现热情豪爽性格的民间乐曲时,因旋律要求在演奏中棱角分明,刚、健洒脱,选折库式吐音,可使吐出的音刚健富有弹性,而这一选折正好使奏出的旋律音符清晰而又不流于呆板,旋律的进行也显得更加生动有力。冯子存先生在演奏《喜相逢》、《五梆子》等乐曲中,除了在乐曲的后部随着速度的加快逐渐改用突式吐音外,全曲基本都是用库式吐音来吐奏。
(2) 按演奏方式划分类,又把单吐分为轻吐与唇吐。
① 轻吐:舌头平展放松,舌动的力度中庸,气息和缓,爆发力不要太强,发出似断非断、较为柔和的音响效果。演奏符合为“⊙”,在乐曲中一般表现为抒情、轻巧的乐段。如:笛子曲《早晨》(赵松庭曲)中的尾声就是运用了轻吐这一技巧来表现人们在尽情嬉戏欢舞之后,又重新回到恬静柔美,令人回味的春天早晨的意境。
②唇吐:在吹奏之前,改编双唇自然闲合,保持吹奏笛子时的*状态,然后依靠气流的冲击,发出似“扑”音。唇吐不需要用舌,之需要气息的变化即可,发音力度的强弱是有气流的急缓决定的。气流急则力度强,气流缓则则力度弱。在传统的江南丝竹,地方戏曲及抒情乐曲中乐句的起始音都经常用到。如:江南丝竹《欢乐歌》,该曲开始头两个乐句中的盾音,如使用唇吐则音乐具有抑扬顿挫之感,使清新秀丽的曲调更加委婉动听。
笛子单吐的演奏效果
就吐音T(突)与K来讲,二者在奏法上不同,而音响也有区别。用T(突)发音较直,而用K(库)发出的音则含蓄且更富于歌唱性。刘森先生在乐曲中时而轻缓、时而急促的运用多变的K(库)式吐音,使音乐含蓄,充满内在的活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恰好说明,这种独特的吐音是区别于其他竹笛演奏风格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音响表现出来的,而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就需要在力度、速度以及音色等方面加以细致的变化处理。在其他艺术领域也是如此,一幅画的视觉效果,也要求明暗对比和色彩处理上的丰富变化,从中让我们看出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使它的艺术形象更加突出。在吐音技巧中,舌的轻重缓急与气急的变化应用,产生了不同的音响效果,有的发音音节为Tu(突),Te(特),Ti(梯)。有的发音为Ku(库),Ka(咔),Ke(克)等。音节不同,舌的触击点也不一样,加之气息的各种变化使用,使吐音效果产生较大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吐音有着不同的音响效果和不同的表现力,在演奏中应根据不同的作品要求采用不同的吐音方法。一般而言,吐音时舌的运动与气流的大小快慢成正比,二者决定了吐音的强弱,软硬。*笛子演奏艺术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只所以如此,除了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风土文化、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不尽相同而形成差异外,与吐音的运用也不无关系。冯子存先生早年以卖艺谋生,足迹走遍晋察冀边沿地区,受当地民歌、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熏陶,创作、改编了一批风格鲜明、新颖独特的笛曲。形成了以干净清晰的吐音、强有力的剁音、各种滑音以及丰富多彩的花舌、华丽奔放的花舌等演奏技巧,体现北方人的性格和语言特征的演奏风格。《喜相逢》原来的曲调较简单,在戏曲中往往用于过场音乐,经过改编以后,使乐曲大为改观,成为一首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极富表现力的笛子独奏曲。该曲第四段较多应用了单吐、花舌、剁音等技巧,表现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时热烈欢乐的情景。
笛子演奏艺术大体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细腻委婉取胜,北派以火爆粗犷见长。刘管乐先生和冯子存先生一样,是音乐界公认的派笛艺的杰出代表人物,冯先生他的演奏讲究力度集中,吹奏的吐音清晰,干脆。形成了洒脱、利落、灵巧、朴实的独特演奏风格。刘管乐先生自幼向民间艺人学吹管子、笛子、唢呐等乐器,并且常为河北梆子、老调梆子等伴奏。因此,在他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
笛子的滑音指法的练习
滑音,是竹笛吹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演奏如能熟练地掌握滑音技巧,便可丰富音乐表现力,充分地发挥出竹笛的表现特征。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演奏下滑音时,指法由上而下下滑,同时配合由急而缓的气息。这是吹奏滑音的基本原则。滑音是用手指和气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间发出一种连贯圆滑音的技巧。滑音是依靠手指在音孔上的逐渐依次开放或关闭所得到的效果。滑音的效果与弦乐器上单指弦相似。它使音程关系从级进改变为滑进,因而适应于一些优美婉转的旋律或戏曲人声的模仿,在北方乐曲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滑音可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上滑音:由较低的音开始上滑到另一较高的音,叫做“上滑音”,使手指由较低音的音孔向较高音的音孔,顺次逐个圆滑地渐渐抬起,手指由下而上地逐渐开放音孔来发音。同时,气息要由缓渐急,并使风门由大渐小,口劲由小渐大。下滑音:由较高的音开始下滑到另一较低的音,手指由较高音的音孔向较低的音孔,顺次逐个圆滑地渐渐落下,即使手指由上而下地逐渐关闭音孔所得到的效果。同时,气息要由急渐缓,并使风门由小渐大,口劲由大渐小。复滑音:由低到高又到低或由高到低又到高的滑音。
滑音在应用中用的较多的指法是二、三孔指和五、六孔指的三度滑音,其次是三、四孔两指的三度滑音。传统笛曲中多使用一、二、三孔指和二、三、四孔指的四度滑音,如在《喜相逢》、《五梆子》等乐曲中;另外还有表现模拟人声、马叫、鸟鸣时常用的特殊滑音技法,这是滑音技法的综合运用,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先用四、五两孔手指按住音孔(筒音作5)吹出高音5,然后用右手的一、二、三孔指从三孔开始下滑,同时要配合由急到缓的气息。当一、二、三孔指接近完全按住音孔时,立即用六孔指自上而下的滑下并按住第六孔,几乎同时抬起右手的一、二、三孔指,这就是从高音5滑到高音3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