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公众演说的时候出现紧张的现象,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的确如此”因为紧张,我们的思维混乱,我们的思路被完全打破,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语速,我们的声音甚至都出现了发抖的现象,这些都是我们日常所遇到的。我们把我们公众演说或是演讲的失利完全归纳为紧张,我们钥匙不紧张就好了,我们要是不紧张,我就可以自如地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我们的观点。那么,为什么说话总是很紧张呢?
首先从生理上讲,每个人都会这样的。有些人天生有这种生理倾向,对特定环境的反应显示出一种焦虑和纠结。这种情况属于遗传,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你去注意一下你的家庭成员中,他们在对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状态,也可以发现他们对各种特定状况所表现出的焦虑情绪。也就是说,这里面可能预示着一种生物因素,那就是--容易紧张。遗传因素加上生物因素结合在一个人身上,那这个人就更容易体验到各种情况下的焦虑。也有一种属于天生害羞的,他们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他。或者是因为曾经有过一次难忘的尴尬经历,也有可能出于其他方面原因。
有一部分天生害羞和与生俱来的内向性格的人当众说话时会感到紧张。内向个性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内向的人通常不会愿意在人多的环境和场合下发言和说话。还有,他们宁愿当一个不起眼的旁观者而不愿意成为参与者,他们比别人更喜欢认真思考、偏安一隅、检点自己。性格内向的人做事喜欢独树一帜,特立独行。这使得他们失去了太多抛头露面和发言交流的机会,缺少了说话方面的锻炼,时间一长则更容易使他们在遇到新情况时更加焦虑和不安。
当众表达的恐惧,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在一堆人的注视下,被要求表达,可能是在小组讨论上,可能是在课堂上,也可能是在某次比赛中。在表达前的几分钟里,你是否会头皮发麻,脑子一片空白,血气上涌,呼吸急促,胸闷想吐?之后大脑就会提醒你逃避、退缩,你甚至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出声。尤其是你在鼓起勇气尝试了几次公开表达却发现自己还是心悸发慌以后,这种貌似无法通过后天努力能得以改善的感觉会尤其强烈。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我想你高估了那些看起来脸不红心不跳的大师,他们看上去淡定从容,但可能心头正小鹿乱撞。你不会知道他借打电话为由,其实去的是厕所;你也不会知道他候场等待,双眼盯着别人的表演,心里却在默念自己的台词。
把听众太当一回事了,也就是认为别人什么地方都比我们强,所以在遇到人多或在重要的场面时,就特别紧张、激动,以至于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实在大众场合或自己比较在意的对象面前,我也和你一样有一点紧张,这是正常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能鼓起勇气向对方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紧张,比如,“见到你有点紧张,请谅解!”“和你在一起非常高兴,但就是有点紧张,请谅解”等,那么我们紧张的心态马上就会平息下来。
道理已经明白,关键是如何转化呢?其实非常简单。因为破坏性能量,是在内心深处的表现,是向内的辐射,是限制自己的行动和思路的,而建设性能量是向外的,是外在的表现,是打开自己的思路和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