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这句成语说的是习惯对人的影响,而“习惯成自然”则是指通过多年的磨合,人们逐渐习惯了向世俗低头。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说明人们已经完全与习惯融为一体。“门当户对”、“名正言顺”等对事情的评价的普遍认可都说明习惯对人们的深刻影响,许多已上升到了经验的地步。那么,如何改变习惯呢?
*人说的经验在很大的一部分包括的是指对习惯的接受程度,一个人的经验越多说明他对习惯掌握了解得越多。我们说一个人比较成熟,在很大程度上说的是他对习惯的心理接受程度。许多人在逐渐长大、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对许多事情“习惯成自然”,在这自然之中,丧失了进取,丧失了良知,丧失了自尊。从现象来说,奴才应该站着,主人应该坐着,这是习惯,让奴才坐着说话时,奴才会谦虚地说“奴才习惯了站着”。“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实准确地说是“习惯了就是合理的”。让人们打破大锅饭,不习惯也就是不合理,完全不看这件事的本来情形。早在古代,人们可以说贪官不好,不能说皇帝不好,因而这不符合*人的习惯和观念。
20世纪70年代,北京某居民楼中施工时工人把2单元的水接到1单元的水表上了,所以2单元的居民水表一直走得很慢,而一单元的水表一直走得特快。由于二十几年来两个单元居民的电费一直由各单位补贴,所以大家虽然觉得奇怪,但从没有人出面询问过这些事。直到今年,水费涨价、单位不再予以补贴,两个单元的居民发现了其中有蹊跷,请专业人员来查看才知是水表连接有问题。这个例子很说明了问题。多少年来在僵化的大公有体制下,人们对公有利益处于一种完全麻木的状态,这种麻木逐渐成为一种恶劣的习惯,噬食了人们健康大脑,使他们的思维陷入一种可怕的习惯“定式”之中。集体负责,事实上是无人负责;公有财产,事实上成了无主财产了,习惯了的人们正在一点一点失去自己的责任心,诚实和是非观念。
在“习惯了”的背后,我们当发现许多问题,在古代大哲人观念下,在既往严格的思想控制下,人们的特异思维被扼杀了,服从和习惯成了“听话”的代名词,这就是习惯了的*人产生的根源。
当然,*人对习惯采取的这种接受方式一方面也与大众的习惯心理有关。长期以来,我们发现人们复杂的社会心理中有一种从众现象。看见周围的人都那样做,听见周围的人都那样说,自己也就不去独立思考,盲目地跟着人家那样做,那样说;或者这种行为和观点是自古已然的旧习惯、老传统,自己也就遵从那种传统习惯。这样的从众心理,实际上就是习惯心理。这种习惯心理与大众的素质有关。一方面绝大多数人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分辨是非能力的知识分子却由于自身的利益,反而鼓吹这种从众的惰性心理。从现代社会来看,习惯了的习惯心理者作为社会个体,没有特别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干不出什么大事业来,大家都想维持现状,这是十分危险的。对团体,比如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每个成员习惯心理严重,就不可能在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进行探索、试验,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最多只能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对一个民族和*来说,人们的习惯心理只能造成民族和*长期地停滞不前和落后局面,有时甚至造成人为的灾难。
比如“文化大革命”中的从众现象便对错误的文化大革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化大革命初起时,广大群众是很不理解的。但是,由于迷信“*权威”、“*指示”、“专案材料”,加上“红卫兵运动”的被煽起,不理解的广大群众也就参加了文化大革命。
可见,服从于习惯,盲目从众,不肯独立思考,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有害的。而坚持独立思考,反对惰性习惯,则可以使人们焕发出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