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报第6期
教育部办公厅
2007年5月30日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4月22日)
今天,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我们很高兴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和中宣部有关*的负责同志莅会指导。对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曾召开部长办公会专门听取汇报,进行讨论,我们还会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高等学校校领导和出版社社长的意见。
这次会议是在全党*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形势下召开的。参加今天会议的是列入首批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学校主管校领导和高校出版社、期刊社负责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对首批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出部署。会上,邬书林副署长还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切实加以贯彻。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进行高校出版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不可分割,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文化建设,把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一样,作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文化繁荣和文化作用的发挥与文化体制密切相关,要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需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央强调,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激发文化企业的活力,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下,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2005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14号文件)是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性文件。2006年3月,中央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上,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陈至立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在2006年12月*宣传部长会议上,李长春同志强调指出,2007年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中央的重视和推动下,文化体制改革呈现出不断深化的态势。
我国的出版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果,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的全局。作为我国出版界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出版单位是出版体制改革乃至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任务。根据中央的部署,从2006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教育部制定高校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今年,*新闻出版总署将把指导、推动一批高校出版社完成转制试点工作,作为2007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把高校出版单位列入体制改革的试点,推进高校出版体制改革,体现了中央对高校出版单位的重视与期望,从中也可看出高校出版单位在完成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高校出版单位能否积极地参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高校出版单位的体制,这不仅关系到出版单位自身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成败。所以我们高校从事出版工作的同志,要认清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局,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和部署,充分认识高校出版试点单位的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承担起光荣的使命,积极地投入到高校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中去。
2.进行高校出版体制改革,是高校出版单位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高校出版单位发展历史看,进行体制改革是实现高校出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出版业包括高校出版单位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出版单位同其他出版单位一样,其产业特征逐步显现,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从高校出版单位现状看,进行体制改革是必然选择。高校出版单位长期以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这种体制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促进了高校出版社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对高校出版社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定位不准,角色模糊。虽是事业单位,承担为教*研服务、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任务,但不能享受*资金的支持,基本上依靠市场运营取得经济上的回报,以支撑出版事业的发展;虽然实行企业化管理,承担企业的责任,但并不享受企业的权利,没有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缺乏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如产权关系不明晰、责权不明确,没有实行完全的成本核算,没有完全按照企业来进行约束、规范和考核,以及在发展方面缺乏学校利益与出版社发展的统筹考虑。目前的体制不能使高校出版单位成为能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在参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方面也存在不足,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出版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才能使高校出版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使其进一步焕发活力,增强竞争力。
近一个时期,教育部正在抓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从目前高校规范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看,出版社也要适应这种要求。所以,无论是从目前*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还是从目前高校规范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模式确实需要改革,使之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文化生产力的需要。
3.进行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必须克服不合时宜的思想障碍。
对于体制改革问题,目前一些高校和出版单位的同志在思想上还有一些顾虑。如有的单位对中央进行出版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研究得不够,理解得不深,对体制改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动力;有的单位满足于现状,担心改革会引发新的矛盾,不愿意或者不敢通过市场竞争来解决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有的单位片面理解改革的方向,认为改革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化;也有的学校担心体制改革后,不能保证出版单位继续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等等。这些顾虑不能说没有原因,就现阶段来讲,大家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我们试点单位来说,对体制改革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改革、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在高校出版体制改革问题上,不仅要看本单位的小环境,更要看整个出版业的大环境;不仅要看当前,而且要看长远;不仅要有具体的权宜之计,更要有根本解决之道;不仅要看到目前的困难,更要看到发展的的趋势和前景。所以,高校出版单位不仅不能回避体制改革,而且应该通过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要端正改革的指导思想,探讨改革的有效步骤,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对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的认识统一到十六大以来中央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精神上来,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和观望态度,切实把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积极推进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中央的部署,高校出版体制改革于2006年列入日程,教育部会同新闻出版总署集中力量抓了制订方案工作。为了使方案充分反映高校出版单位的实际和高校出版发展的规律,我部会同新闻出版总署做了充分的调研,集中听取了高校主管出版单位的校领导以及高校出版社社长对转制的意见和建议,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转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调研组还委托有关专家研究分析了国外著名*出版社体制机制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高校出版体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汇集了高校关于出版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在这个基础上,拟定了《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今年初已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同意。
高校出版体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周密准备,精心实施。考虑到《实施方案》内容比较原则的情况,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一工作,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认为有必要从高校的实际和高校出版社的特点出发,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对高校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试点中的重要问题及基本操作规程作出具体细致的规定,使试点工作有所遵循,得以平稳顺利地推进。为此,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决定在《实施方案》基础上,研究制定进一步细化的指导意见,即《关于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制定《若干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征求有关高校及出版社和有关方面意见,目前已经形成了文件的征求意见稿,今天也拿到这个会议上,请大家发表意见。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加以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实施方案》和《若干意见》这两个前后衔接的文件,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部署,结合高校实际,对高校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政策措施作出明确的规定。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14号文件精神,按照上述两个文件的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出版体制改革。
1.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
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高校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要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应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实现;有利于高校出版单位更好地坚持办社办刊宗旨,做强做大,使之更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有利于解放和发展高校出版生产力,调动出版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四个“有利于”是我们总的原则。
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高等学校的出版单位包括出版社、学报、学术期刊和大众期刊,虽然都是学校的出版单位,但它们的定位、性质和功能不同,企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同,主办学校对它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出版单位的体制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各类高校出版单位的实际状况,我们将高校出版单位的体制模式确定为两类:*类为企业体制,主要是指能够出版多类别、多层次、多媒体出版物,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能力较强、有能力参与出版物市场竞争的出版社和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科普类、教辅类、文摘类期刊。第二类为事业体制,主要是指国防类、民族类等仅出版面向校内或特定行业所需要的出版物,基本上难以靠市场配置资源,不参与市场竞争的少数高校出版社,以及高校学报和学术性期刊。
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方式。出版体制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我们既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又要慎重稳妥,规范操作。通过试点,摸清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完善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的思路,探索可行的途径,在及时总结试点单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高校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
高校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出版管理体制;形成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雄厚实力、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高校出版企业和一批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在某一图书领域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小型专业出版企业;培育少量服务意识强、服务质量高、按照新机制运行的高校出版事业单位。
2.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所在学校的工作重点。
(1)学校要继续履行作为高校出版社主办单位的职责。
按照*有关规定,出版单位无论将来注册为企业法人还是事业法人,必须有主办单位和主管*。这是我国出版管理的特殊要求。学校对于出版社这样的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出版单位,必须认真履行主办单位的职责,在出版单位转为企业后,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掌控出版单位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和出版物内容的终审权。在这四项重大权力的掌控方面,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转制后,学校对出版单位绝不是放手不管,该放的放,该管的还是要管好,一定要避免出现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给*、学校和出版单位造成损失的现象。学校作为主办单位的主要职责有三点:
一是保证出版单位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出版物内容与导向的正确。学校要保证出版单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的法律和有关规定。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更要为出版单位的发展管好方向,把好关。学校要牢记自身肩负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指导出版单位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出版物选题的管理和出版物内容的审核把关,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
二是加强对出版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各高校正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产业规范化建设,相继成立了学校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资产公司)。根据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要求,高校的企业全部划入到资产公司进行管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也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资产公司代表学校成为高校企业的出资人。按照这一规定,原为事业性质的高校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法人后,其经营性资产划归到资产公司进行管理,目前暂未组建资产公司的高校,学校仍可作为高校出版社的出资人,待资产公司成立后,再将高校出版社的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
上述新情况涉及学校、资产公司和出版单位三者之间在资产管理和运营上的责权划分问题。考虑到高校出版单位的特殊性,与学校的其他企业应有所不同。学校要通过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出版单位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凡是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事项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即“三重一大”等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必须依照审批权限和程序,由学校资产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并由参与决策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特别强调了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学校所担负的职责必须履行到位,不能成立了资产公司,就将主办单位的职责全部或大部分授权资产公司来履行。资产公司是以出资人的身份,代管出版单位的经营性资产,资产的日常运营则由出版单位具体负责。
三是加强对出版单位主要干部的管理。按照出版业发展的规律,管理好高校出版单位的主要干部,这是由社会主义出版的性质和高校的特点决定的。高校出版单位转为企业后,其主要负责人应由学校组织*根据干部考核、聘任的权限和程序,充分考虑高校出版单位的特点与要求选定,按照企业聘任经营者的程序进行聘任。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一条,选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人。高校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对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学校一定要选政治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遵纪守法,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来担任;高校出版单位的主要管理岗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学校一般的教学、科研、管理岗位有所不同,应按照出版管理的有关规定、资产经营责任制的要求和符合企业管理规律的业绩考核方式来进行考核和日常管理。
(2)出版单位转企的工作重点。
转制为企业的出版单位及其所在高校要切实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将出版单位转变成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的市场竞争主体。
转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明确的工作程序。按照有关要求,出版单位的转制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等资产处置工作。没有界定清晰的产权,就不可能有明确的责任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不能落在实处。因此,凡列入试点的出版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工作。目前,有的试点单位已做完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工作,有的单位仅进行了部分资产的清产核资,这项工作要抓紧进行。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人员安置工作。改革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是人员问题。出版单位的员工是单位的重要人力资源和宝贵财富,关系到出版单位能否持续发展和学校的稳定,各试点单位要妥善处理人员安置问题。转制的高校可以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由各高校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妥善安置。在去年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上,李长春同志在部署这项工作时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人的工作重要的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深入细致地做好老同志、老职工的工作,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学校要建立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出版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在出版单位仅是学校独资的情况下,不设股东会,由资产管理委员会行使股东会职权。学校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出版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学校在组建出版企业的董事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出版单位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董事会的组成人员应有相关方面的优势和专长。各试点学校也可根据学校与出版单位的发展实际,探索有效的企业制度与发展模式。
高校出版单位转企后,应更好地坚持为教*研服务的办社办刊宗旨。转企后,出版单位不仅承担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还必须承担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责任。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强调两点:*,出版单位资产在划归资产公司管理后,资产公司在管理出版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时,要坚持出版单位资金用于出版活动与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原则,将资产与资金的使用全部用于出版活动,支持教材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学术著作的出版,而不能挪作他用。资产公司不能把出版社资金做抵押,或拆借给其他亏损企业,抽肥补瘦。要十分明确我们进行的是文化体制改革,它是有自己的特定要求的,这些规定是非常具体的。第二,所在高校是其出版单位的投资方和*股东,高校出版单位的发展依托了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优质资源,借助了学校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因此,出版单位将一部分收益上缴所在高校,作为投资回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目前有的学校在让出版单位上缴利润的方式和数额上存在着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不利于出版单位的发展,在试点改革中要重视这个问题,还是要规范行事。学校应使出版单位上缴利润的方式和数额进一步规范化,既要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也要考虑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有的学校提出“放水养鱼”,这值得提倡。学校的出版单位发展壮大了,就能更好地履行为教*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多出精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为培养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可考虑与出版单位的经营者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根据出版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投资回报率。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不能因为出版单位转为企业而单纯强调经济效益,更不能因为追逐高额回报而发生出版导向错误和质量低劣等问题。
(3)出版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的工作重点。
实行新的事业体制的高校出版单位,要切实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经营范围,按照事业体制的新要求规范运行。少数高校出版社虽然保留了事业体制,但与原来的体制会有很大的不同。*正在研究对保留为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的发展政策,*出版行政*也在研究相关政策。当前,试点单位所在高校要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学校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
二是要加大内部改革的力度。改革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改革用人制度,采用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项目负责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改革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经济核算,降低运营成本。
三是要*限度地提高为高校教*研服务的水平。积极出版本校以及相关行业所需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为学校及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加强领导,稳步推进,确保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当前,出版体制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下一步就是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抓出成效。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我们有决心和各试点高校共同努力,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高校出版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关系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局,高校党政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务求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目前,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经纳入*出版体制改革整体部署之中,部里专门成立了出版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宏观指导,社科司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社科司要对列入试点工作的出版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改革进展情况,会同新闻出版总署有关*,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试点单位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并适时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各试点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学校要成立出版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主管出版社的校领导牵头组织,指导学校出版体制改革,争取和协调学校相关*妥善解决转制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加强学习,掌握政策。各高校要加强对有关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文件的学习,组织出版单位认真学习中央14号文件、*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规律;通过学习,深入全面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有关政策,提高指导改革、推进改革的本领。
3.抓紧制定本单位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是顺利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实施方案》和《若干意见》是各校进行改革的重要政策依据。各试点高校要根据这两个文件的要求,立足本校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制定方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符合中央14号文件精神以及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制定的《实施方案》和《若干意见》的要求。二是要充分考虑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请各试点高校将实施方案报我部,经教育部出版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与新闻出版总署出版发行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后再进行实施。
4.把握导向,稳妥推进。高校出版单位无论是事业体制还是企业体制,都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在试点工作中尤其需要着重强调。试点单位在导向和政治上出现问题,就会干扰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大局,影响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各出版单位在转制工作中一定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各试点高校要准确把握改革政策,对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重大改革措施要按规定报批。要注意将高校出版体制改革与学校的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相协调,与高校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相一致,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试点高校对出版体制改革既要慎重稳妥,也要积极推进,我们不硬性规定各试点学校完成转制的统一时间表,但希望各校能自己确定一个时间表。
5.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要把深化出版体制改革与加快出版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革使出版单位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提高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改革促进发展,不能因为改革而延误发展。各有关高校应将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与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6.积极争取、认真落实鼓励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协调解决转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转制工作中,教育部将继续会同有关*进行协调,落实给予试点单位的各项优惠政策,为试点出版单位提供政策支持,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由于存在属地管理的情况,部里也会加强与相关省市主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使进入试点并具备条件的出版单位都能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
同志们,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对于试点工作中涉及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参与试点的学校及其出版单位承担了为我国高校出版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探索成功道路的重任,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希望同志们锐意进取,勇于实践,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确保高校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