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要素的结合方式,通过劳动就业、人员流动、资源组合等形式体现出来,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活动状况。
1.劳动就业
所谓就业,是指劳动者通过对生产资料的运用和作用,进行相应的社会劳动生产,从而创造出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获取劳动回报和经营收益的过程中,满足自身需求的经济活动过程。劳动就业的实质,是拥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进入劳动岗位、参与劳动生产的过程,是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结合过程,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实现过程。
2.人员流动
所谓人员流动,是指一定地区、产业、职业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发生了变化,迁入其他地区、产业、职业当中。人力资源流动的实质,是人力资源的再配置。依据人力资源流动决策主体和动力来源的不同,人员流动可以分为人力资源的计划流动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人力资源的计划流动,是以*为决策主体的系统流动,是对人力资源的计划分配和计划调配,其根本目的在平衡经济发展、实现*整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流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行政手段、宣传鼓励或政策引导。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是以劳动者为决策主体的个体流动,是劳动者自由变更劳动地区、产业、职业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个人较大收益和更好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流动的动力来自对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的权衡结果。
3.资源组合
所谓资源组合,是指社会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资源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配比和安排,通过适当的运作程序和运作机制,使不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效用。随着劳动分工的日益成熟,不同劳动组织和*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不同的生产资源提出了不同的数量要求和结构要求。因此,按照科学比例配置人力资源,是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实现劳动力资源价值的必然要求。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意味着资源效用的充分发挥、经济关系的日益协调、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无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意味着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社会发展难以实现。
因此,对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判断,可以通过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劳动生产率的发展状况等指标进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