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对*语文课堂进行评价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如何对*语文课堂进行评价
一、课堂评价要自然真诚,随机应变
教育需要赏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肯定孩子的优点。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但是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平淡淡,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满怀激情,让人感受到是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评价语中。而教师要做到旁征博引,功夫在平时,必须加强知识的积累,博览群书,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许多名师非常注重锤炼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二、评价要创新多变,有效激励
课堂评价包括语言评价和动作行为评价等。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地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是传递人的情感、生命的脉动。在教学中运用评价应以事实为依据,善用语言,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妄加评价。
激励性言语评价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起学生的力量和勇气,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而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及时、具体,而且要具有激励性。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小镇的早晨》一课时,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并能声音响亮的读了一段话,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很勇敢,能大胆的站起来读书,我们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我又叫了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我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声音真好听,可以当播音员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课堂上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得到鼓励,而且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状况,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老师关怀后的温暖。
三、评价要因人而异,注重针对性
教师要遵循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让学生能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因此教师更多的是把评价活动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给予充分的欣赏和激励。评价应根据所评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高年级语言丰富优美,而低年级语言则简洁明确。
如我在教学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当讲到*一个自然段:“‘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句话时,我有意识地请了一位平时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读了这句话。一开始,他读得结结巴巴的,我及时指导了他,这样连续读了好几次,直到读得较好时,我又给予了评价:“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懂了吗?”这位学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这样的评价亲切、自然,再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又讲明了道理,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需要。
四、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雪中送炭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也有限度,在评价上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慎重表扬。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教学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一、以适度性为原则,以准确得体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适度性原则,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信息量适中、评价尺度准确合理,以真诚、自然、恰当、柔和的语气对学生开展及时、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问题。另外,因为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眼神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表情、动作和眼神都要恰到好处地配合评价语言,将口头评价语言与肢体评价语言相结合,采取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及自评等多种方式。
二、以差别性为原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良性发展
所谓差异性原则,即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语言。一般情况下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可以将所有学生分为学习优异者、普通者和困难者三大类。差异性原则要求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良性发展。例如,对待学习优异者,要利用评价语言进行有利的引导,从而激发学习优异者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这样的肯定和循循善诱会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引导他继续思考这个问题。学习普通者占据大多数,学习积极性不强,但提高的潜力巨大。对于这部分学生,语文教师要做挖掘者,在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给予肯定和欣赏,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对待学习困难者,则要多激励,逐渐消除语文对他们造成的心理障碍,吸引和引领他们领悟语文的魅力,并把学习语文当做是一种兴趣而不是一个障碍。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引导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多提出鉴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可见教师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我在讲授《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我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这样的评价客观地指出了学生不足,使得学生的第二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
四、评价语言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美国学者卡耐基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理解孩子,把话说到孩子的心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
五、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应该适时、适当,富有人文性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最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承认个性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语言要灵活地运用延缓性和适时性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创造空间,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教师切忌用急切性的评价语言,抑制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应多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展示自己的机会。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语言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可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师爱,更得到向上的力量。让我们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语文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语文课堂个性化评价
一、激发兴趣,优化课堂评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特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到内部评价逐步过渡、逐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知觉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课堂上,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
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激励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会是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量大而内涵丰富的母语课程。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这时教师进行评价,决不能草率地否定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记得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同学们,冬天的雪慢慢融化了,形成了什么呢?”有的同学说:“雪融化了,变成了河水,流进了小河。”有的说:“雪融化了,长成绿色的小草。”老师点头赞许。这时,又一位同学回答说:“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位老师没有赞许,还要批评他,因为他的回答有些离题。许多教育者提到了这个故事,不无惋惜。这位同学的回答,应该说具备诗人的想象和情感,可惜那位老师没有欣赏他。美国的威尔逊曾说:“冷漠就是*的残忍。”对儿童创造性的表达与富有激情性思考的冷漠,无异于冷水泼面。其实,学生敢于发言,就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我们应该坚持激励性原则,多鼓励孩子,同时可以有礼貌地指出并加以纠正。
二、用最真挚的感情进行评价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都有着丰富的个性特点,同时学生也是活泼好动,充满生命活力的。而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他们不管是在生活经验,还是在情感世界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投入真挚的情感,不能够真诚地对学生做出评价,那么,学生就无法感受教师对自己的期待。那么,也就不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就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把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投入进来,让学生在情感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启发。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来真正地对每一个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对每一个学生给予赏识,用自己的真心实意,来通过富有情感的激励性语言,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微笑来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而这样的评价来源于教师的内心深处,是教师的情感所在,所以很容易把学生的情感呼唤出来。
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回答得好,教师要做到及时的表扬和夸赞,告诉他说得很好,告诉他“你很会看文章”,告诉他“你的见解很有个性”。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对,教师也不要用严厉的口气批评学生,而是应该告诉学生,“你的回答很接近了”,告诉他再努力想想,我相信你能行的。这样一来,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会难堪,回答正确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三、运用丰富且幽默的评价语言
幽默始终是教师*的帮手,在*语文教学评价过程当中,采用丰富且幽默化的语言,能够让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那么,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或者实物评价等方式来激励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声音之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来进行。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眼神,一个点头微笑,对学生拍拍肩膀的鼓励等,所表达出来的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更是对学生无限的关爱。这样的方式,要比语言评价的方式来得更加有效,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共鸣。当然,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实物评价,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即便是小小的一颗星星,一朵小红花,都蕴含着对学生无比的肯定,学生也能够因此受到激励。
第二,教师如果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使用风趣的语言,必然会让学生在心里感受到放松和快乐,同时也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让课堂上时刻充满着欢声笑语。对于*生来讲,在这样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然能够感受到无比的放松和无比的亲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一、“廉价”式评价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一位伟人也说过“人是要被欣赏和信任的”。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试想,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曾记得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四季》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喜欢哪个季节?” 其中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游泳。”那位教师不假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头悄悄地低了下去。此时,老师也感到评价语不准确。
诚然,《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也要有限度,在评价上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因人而异。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二、“随意”式评价
一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时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错了两个字,漏掉了好几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评价朗读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随意式”评价,对学生朗读不加以认真倾听就胡乱加以评价,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
我想 ,学会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善于倾听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善于倾听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要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耐心认真听学生读书、发言、提问,才能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学情,对教案作出及时适当调整,实现教学目标*化;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捕捉到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宝贵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讨,擦出智慧的火花。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学生把“船帆”读成“帆船”,教师听出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船帆”与“帆船”之辩,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情绪高涨,通过辩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功利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工具,如小红花、智慧星,诸如此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一些“拿红花”“摘智慧果”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渲染出活泼的课堂气氛。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学生会把学习目标置之脑后不顾,只在乎眼前的奖励,甚至把奖励当作学习目标,转移学习兴趣。久
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功利心理,即答对了问题就想得到奖励,得到了奖励就可以“高枕无忧”,心安理得地去玩了。在笔者的课堂上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一些孩子得到了老师的“拼音果”或“智慧星”,就在座位上用手摸,用彩笔涂画,反复粘贴,全然不顾接下来该学习什么。这一结果显然与老师的初衷相悖。
我们知道,追求评价的*效益,让被评价者*程度接受评价结果,从而让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是学习*动力。所以,奖励学生*的办法就是真诚的评价语。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
四、“一言堂”式评价
一些教师总认为让生生互评,学生语言表述不准确,或因学生不会评价,要花时间引导,索性就取消了,这样课堂教学评价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表现怎样全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为普遍,这样的评价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全面性。
我认为,自我评价明方向,他人评价促发展。“实施语文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尤其要重视学生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日后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
要重视发挥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在评价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进展作出判断,既看到成绩,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发现问题,找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而“生生互评”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他们在互评中能找到别人的长处或短处,从而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在评价他人时,学生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这是“师生评”难以收到的效果。更主要的是这一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武断性”评价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里,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 还没有回答完,就终止学生回答,而教师自己概括出答案,进行下一个环节学习。的确,课堂教学评价要即时,但语文的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悟,当学生的看法有分歧时,如果以即时评价来结束,就会显得片面、草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也就无法获得真知灼见。
课堂教学以即时评价为主,适时使用延缓评价。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时间。要鼓励和赏识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发表独到见解,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新的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他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发散思维话题:“学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收获?”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乌鸦太傻了。”有的说:“我们不能像乌鸦那样爱听好话,会上当受骗。”有的说:“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
显而易见,前两个答案是正确的,但这位老师没有马上评价谁是谁非,而是微笑着走到学生中间说:“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当他发现还有部分同学赞成第三种观点时,教师一愣,然后引导学生就第三种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才评价:“这只狐狸是很聪明,但聪明不能用来骗人,做坏事……”在这里延缓评价,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折射出个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