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语文兴趣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如何培养**语文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的课前谈话若能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年龄,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去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钓鱼》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村附近有池塘、小溪,平时你们也看到过有人在那里钓鱼,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用的钓竿、钓钩你们熟悉吗?引鱼上钩的鱼饵是什么做的?鱼儿为什么肯吃呢?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有关钓鱼的知识……
本来,捉鱼弄虾是孩子们喜爱的乐事,这样一问,就会引起更为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迅速回忆起“钓鱼”这个熟悉的情景,而且迫切想知道课文到底又怎样谈钓鱼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气氛中跟着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因此,如果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思维也将更为活跃,教学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变提问为激问
1 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顺着作者的思路,在教材中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地方,在似乎没什么疑问或学生易阻塞之处确立好提问的角度。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钓鱼》一文时,我诱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的学生提出“既然课文写阿成是钓鱼能手,为什么还要写‘我’学钓鱼”?这是理解的难点,我引导学生从“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角度去想、去问,学生又问出“我”学钓鱼与阿成是钓鱼能手有什么关系?这样在学生层层质疑中难点便突破了。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2 同提问相同,激问更要面向全体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而后让学生提问,这样才可以使学生都投入到该知识点的学习,让他们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使他们为同学提出问题的新颖中肯而惊奇,对同学或老师回答问题和为自己终于懂得这一问题而兴奋。
总之,“点将不如激将”在提问的同时,适当运用“激问”的艺术去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文体活动增强课堂吸引力
*生的特点是好动,在教学中,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能挂钩的活动,常常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演员”和“观众”全都进入角色,在注意力十分集中而又异常兴奋的情绪中深入理解课文。这样,既给学生提供显示表演和活动才能的机会和场地,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错觉语言
所谓错觉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讲授某个知识点或复习某方面的知识,故意对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进行错误的解释或判断。激发学生辨误查正的能力,从而学到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板书时,故意把字词写错:“详细”写成“祥细”对于这个词,大部分同学立即知道“祥”应改为“详”。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还能够让学生记住两个字的差别。
所以,如果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那么“发现错误常常也是向真理跨进了一步”。采用错觉语言可以使学生知误辩正,提高抗干扰能力,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激发兴趣符合*生心理特点——“自我表现”。学生把发现老师的错误看做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当他几次纠正老师错误获得成功,对老师上课的注意力也就更加集中,对课堂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语文作文兴趣如何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说无疑是很难的。对*的*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以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也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素材,写作文时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启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真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升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背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语文作文兴趣培养策略
一、提倡仿写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就让学生独立写作文,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很困难。作文刚刚起步,要他们写出文通字顺的句子都很难,更不用说表达得全面深刻了。如果这时就对他们提出很高的作文要求,往往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久之容易厌恶作文,害怕作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仿写,写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内容和事物,如《课间十分钟》的“丢沙包”,放学路上的见闻等,这样的命题学生比较容易入手。
二、提供材料
作文终究是要学生独立去写的,为帮助学生从仿写过渡到独立去写,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体验性活动,为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以解除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的烦恼。如写《记一次活动》这篇作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班上开展一次做凉拌菜的活动。活动前,将全班学生分好组,布置他们以组为单位带好黄瓜、西红柿、菜盆、白糖、水果刀、调羹等活动必用品。活动结束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本组的活动情况说给大家听,然后让他们将自己讲的写成文字。这样的作文,因为有内容可写,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难事。
除了在校园内、教室里开展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参观博物馆、广场、公园、大桥等地,让他们将自己看到的写下来,这样学生既玩得高兴,又写得乐意。
三、阅读摘抄
鼓励学生多看作文等课外书,并摘抄好词好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可以在班上建立读书角,虽然班上没有独立的经费,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家中自己看过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由专人保管并负责管理同学们的借阅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要有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把自己认为好的、喜欢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也可写上一两句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既积累了作文素材,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日记接力
写日记,实质上是一次小练笔,既记录了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写日记应讲究方法,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可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要做到每天写一篇日记,大部分学生会感到很困难。教师不妨采取日记接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每天轮流由一个学生写,并在日记末尾注明作者,双休日不轮(但双休日的所见所闻可以写)。每天的日记老师都要批改,并在全班点评。这样,学生既可免去每天记日记的苦恼,又可欣赏到其他同学写的日记,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还可相互比比,看谁的日记写得好,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五、丰富想象
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作文中多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等。如写作文《记一堂有趣的体育课》时,有学生这样描写体育课开展的“螃蟹横行”游戏:“李俊见快要输了,干脆背起他的搭档,就像猪八戒背媳妇一样往前冲……”点评此文时,引来学生的笑声一篇。
六、放松分数
*的学生还不太注重老师对自己写的作文的点评,每当作文本发下来,学生看的往往是自己作文的分数或等次。有些语文老师对学生期望过大,要求过高,对学生作文分数或等次卡得过紧,显得非常“吝啬”。殊不知,久而久之便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作文的信心。因而,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本来只能打六十分的,给他七十分;只能打八十分的,给他九十分;或者只能得及格的,给他个良,得良的给他个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提高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七、多方表扬
对于那些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多渠道、多方式进行表扬。如在班上范读、讲评他们的作文,将他们的作文张贴在“优秀习作园地”内,将全班写得好的作文编成一本作文书,并在全班传阅。看到自己的作文登载了,学生心里会特别高兴。
此外,对于那些在年级组作文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除了学校奖励外,在班上也应及时给予奖励,如奖励作文本、作文指导书,在排行榜里加分等。
如何培养**语文自学兴趣
一、深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1)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小语自学辅导教学也正是贯穿着这一教育思想,即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
在实验初期,班级学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等生对自学辅导模式的学习劲头足,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课堂进行自学汇报时,唯恐落后,争取表现自我的机会,越学越感兴趣,常常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而提出质疑,相互交流,学得其乐融融。而相当部分学得慢的学生却常是面对学本的思考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谈起,上课时耷着脑袋,好象自学汇报与他们无关,主动参与更谈不上。这使我认识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除围绕教材内容备之外,更重视“备方法”,在每节课约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辅导中下层学生,在巡视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相机引导,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告诉他们即使讲错也没关系,可由老师指导或同学来发言补充。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着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强化自学愿望。真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步到位,由不会学到会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上课时,班级学生基本上敢大胆发言,收效明显。实验证明:学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体验到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则会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教学效益也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读”和“练”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自学辅导课堂教学“启、读、练、知、结”这五个环节,既发扬了传统教学的长处,又以其新的内涵弥补了其不足之处,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能力优化为主标的教学思想。
因此,在“读”这一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在知道自学目标、自学程序、自学内容后先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感知课文的内容,非重点段落让学生采用粗读、泛读、速读,重点段落则采用精读、细读、朗读或感情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法贯穿于每一节课,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批。实践使我深有体会,这一环节,既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领悟文章内涵,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为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我指导学生时注意“读”和“练”贯穿课堂始终。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将学本上的“自学提示”对照课文内容,通过“读——解——析——评——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或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分析了文中的字、词、句、段落,还能指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点出作者运用了时间词“一会儿”、“两三分钟”,连接词“忽然”、“接着”,把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描述得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这样的“读练”既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避免了使语文课变成答题课。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在“*语言自学辅导”课堂模式中,“知”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能否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加工反馈信息时能否做到以诚相见,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是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又波动的反应。因此,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不但着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进行自学汇报的能力,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学习习惯,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例如学习《跳水》一课时,当学生围绕文中“船长拿枪逼孩子跳水”这个做法好不好时,大部分学生都说好
。但有一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说:“我认为‘跳水’并不是好办法,船长这样做心太狠。我觉得可以让一个力气大的水手赶快爬到*的横木上,把孩子抱下来”。结果是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学生不知所措。我首先表扬这位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想法。然后让其它学生补充发言,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我给予耐心指点,使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