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硕士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工程硕士教学管理
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的课程主要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水平。重庆*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以适应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2006年版的培养方案与2004年版的培养方案,在大的方面作了调整,学位课学分由22学分调至15学分,总学分不变,增加非学位课学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增加;学时数特别是专业课由每门40学时/2学分调为30学时/2学分;增加专业课专题讲座,扩*生的知识面;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在校期间必须发表论文和取得科研成果才能申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培养什么样学生的一个指挥棒、依据、纲领性文件,机械工程根据学校总的要求,首先组织领域专家包括企业专家,在广泛征询上两届学生、任课教师、导师对培养方案意见后,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经领域专家综合汇总后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审查后上报学校研究生院。
培养方案一经确认, 再广而告之,让学生、导师和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送培单位对我们如何培养工程硕士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针对学生和导师,还专门制作了包括培养方案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文件形成学生手册和导师手册,发给刚入学的新生及他们的导师,让学生明白我这三年每时间段该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有多少学习任务要完成。
教学计划的制定
根据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不同的教学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1)异地点教学计划的制定
异地点教学计划,一般都是针对一个企业或一个办学单位,根据他们的行业背景及需求,在我们提供按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菜单的基础上,他们按学分的要求选课或再增加培养方案之外而企业需要的课程,经送培方和培养方双方的专家商讨后确认。
(2)校内班教学计划的制定
和工学硕士制定的教学计划不一样,工学硕士每个人有一个教学计划,而工程硕士的教学计划相对集中。工程硕士新生报到注册后两周内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完成他们的选课任务,经秘书对他们所选课程按工程领域进行统计、排序,将统计排序的结果报领域负责人审核,确定教学计划的原则首先是必须符合培养方案的规定,其次选取的人数少的课程将不列入教学计划之列。
工程硕士教育管理对策探讨
首先,要制订和完善与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方案,既要考虑到工程硕士应用性强的特点,又要保证培养质量不能放松的要求,要多方面听取企业相关专家的意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流程等方面努力探索符合工程硕士成长特点与规律性要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强学术讨论与交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与宽松的成长环境。
其次,在课程教学方面,要努力探索一条适应工程硕士特点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集中授课方式,探索业余时间、节假日分散授课的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探索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全部是由高校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探索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兼有企业专家的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课堂一枝独秀的教学方式,探索一条以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为辅助的教学方式。
在日常教育管理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目标管理为目的的管理方式,既要重视目标管理,同时也要强化过程管理,避免因目标管理而造成的培养过程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在过程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工程硕士的过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携手共同完成,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要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双方管理人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保证过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建议学校研究生主管*、院系管理*、企业人事教育管理*三方能够将教育管理各个方面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途径的工程硕士教育管理模式,共同推进工程硕士教育不断前进。
工程硕士教学管理的调控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工程硕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针对性的教学管理。这些规章制度有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规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细则、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细则、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工作职责、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时酬金计算办法等管理文件。
(2)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做好服务
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工程硕士培养全过程管理平台。学生的学籍、教学计划、选课的统计、学生的成绩、论文的选题、学位的申请等全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基于网络的工程硕士管理平台特别适合工程硕士的特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教学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并为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了基础。
为工程硕士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和场地。担任工程硕士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的教师。工程硕士上课的教室全部是多媒体教室。
为上课教师服好务,让他们安心全力地上好课,特别是老师外出上课的全部行程安排。
(3)配套的激励机制
通过激励的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鼓励教师解决企业技术科研中的难题,对上课好的教师评优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