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必须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出工程监督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
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1、*监管越位、缺位、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管理意识和法规意识偏低。有些建筑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建设单位的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给建筑工程留下很多质量和安全隐患。
2、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工程施工队伍专业水平不高、施工经验不足,大包大揽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项目及盲目转包。
3、 竣工验收把关不严,不按行业规范验收。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开发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回避有资质的竣工验收机构的验收,以自检代替竣工验收,在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和开发商处于验收的主导地位,没有监督机制的制衡,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部分施工单位企业内部管理薄弱,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督验收的专业人员,或者有专业人员但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权和质量否决权,规章制度、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等形同虚设。
5、 施工企业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差、施工人员流动性过大、责任界线不清等因素都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6、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从源头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一些施工企业有意识的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偷梁换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降低成本。
优化监督监管措施
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人的监管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一些建设单位缺乏工程技术人员,不懂建设程序,不按章办事,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点:(1)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的监督。(2)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中标单位。(3)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4)严格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发挥项目示范作用,实现现场管理“四个延伸”
由单一现场安全质量监管向综合执法延伸,由工程实体向参建各方行为延伸,由规范参建各方经营行为向提升各方社会责任延伸,由营造过程质量行为向控制竣工备案后质量责任延伸,突出工程现场质量监督效能,贯彻差别化监管原则,集聚力量整治“四差现象”,即差领域(招投标代理、功能性质量通病投诉频繁)、差地区(郊县和城乡结合部或部分园区)、差企业(低资质、违规企业)、差工地(事故频发、措施不到位工地)。利用统一执法优势,注重过程监管,加强信息的整合采集和应用,加强对不良行为的警示和曝光;加强监管程序,加强帐、表、证的管理,建立“一帐一表一证”制度,制定查处分离程序和举报投诉处置程序;组织公开讲评,通报表扬批评,提高执法透明度和震慑力;建立相应制度,按照执法实践,提出进一步规范要求,建立相应机制。
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具体措施
转变质量监督管理理念
*建设主管*要转变理念、 转变职能, 严格依法行政,不直接指挥、 调控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也不插手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 使企业能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组织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 自我调控, 建设主管*应首先摆脱*管理的约束, 对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 不同地区的市场主体, 无论是发包方、 承包方、中介机构, 都一视同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同等的保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公平合理竞争的宽松外部环境。 要深化改革, 精简机构和人员, 从大量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履行好决策性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 研究有关产业经济,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战略, 促进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将过去包揽的许多不应由*管的事交出来, 有些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范围内的事,应直接交还企业去办, 有许多属于企业间的公共事务或服务性事务,交给行业协会承担; 使*致力于管理好必须由*管的事, 改变不作为、 滥作为和封闭分割管理、 政出多门的状况。这样有利于统一行业技术经济政策和各项管理措施,使同行业企业能在统一标准、 条件下经营, 开展竞争、 优胜劣汰, 保证建筑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引导全行业合理发展。
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属于*管理及专业执法范畴。为了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开、 公正、 公平和廉洁、高效, 减少或防止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滥用职权, 根据 《行政许可法》 关于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这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方向。
由无区别监督向差别化监督转变
对原有的不同企业、不同工程均实施单一的、 无区别的质量监督模式、监督力度,不能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 因为工程建设规模和有限的监督力量之间存在矛盾,决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可能全面覆盖, 监督面越大, 监督管理的深度越不够。因此必须有所侧重, 改变以往对每个企业、 每个项目都实施平均资源监督的思路, 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 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实行差别化管理。差别化管理在当前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不同企业和项目经理的业绩、 信誉、 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情况,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动态确定和区分重点和一般监管对象,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二是在工程类型上, 重点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工程和中*校舍工程质量安全等直接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的工程的监督管理。三是在实体质量上, 突出对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督。注意抓好对技术风险较高的抗震结构、 异型结构、大跨度结构、大型幕墙等部位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现场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