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脑力记忆力?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大脑的不对称性和“左右脑分工理论”。实验得知,左右脑半球是各自独立进行活动的,彼此并不知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左脑专司“意识”、“学术”、“语言”;右脑主管“图像”、“本能”、“潜意识”、“创造”、“音乐”、“艺术”。它俩明显具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左脑像董事会,专管大方向;右脑像行政部,负责小零碎。
我们从小到大所学习的语言、文字、数学、逻辑思维等,大部分都是在开发和利用我们的左脑,对于右脑的开发却非常有限。但是左脑和右脑的能力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记忆力训练术当中,专门有一种方法来协调左右脑,对它们进行综合使用。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全脑协作,提高阅读的速读、效率和记忆理解力。这就是全脑速读记忆。
全脑速读记忆的前身是快速阅读,首先起源于美国。1945年,一位即将成为中学教员的女*生——爱维琳·伍德,向她的教授递呈了一份长达80页的文章,请他对此进行评价。令她吃惊的是,教授很快就看完了全部文章,并且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于是她决心做一番调查。她发现,那些自幼具有快速阅读能力的人都具有以下特点:
1.看书时,眼睛沿着文字中间从上往下看,而不是从左到右看;
2.他们同时理解“一组词”,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
3.他们很少回头看,从不停下来回头重新读一遍。1961年,快速阅读法的创始人爱维琳·伍德给美国的12位参议员教授了快速阅读法,从此这一*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
FBI记忆专家提醒我们:成功者都是善于阅读的,阅读的*成本就是时间,而速度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成本。除了进行记忆力训练,全脑速读记忆还能提高文件的检索速度。这在档案管理、图书期刊管理和信件分拣工作的实践中早已充分证明。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取得最丰富、最多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取得*效果,产生*效应,这就是全脑速读记忆的作用。
*步:眼脑直映
传统阅读者的阅读路线一般是由视觉中心传至说话中心,经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传至听觉中心,再由听觉中心传到阅读中心,*才达到理解文字意义的过程。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如果不出声,甚至就无法进行正常阅读。但这样的阅读过程太过曲折迂回,路线太长,不仅耗费精力容易疲劳,还直接影响到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眼脑直映的目的则是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转化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从而实现阅读速度的飞跃。
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文字——转化成意义代表着对文字的理解,那消除潜在发声现象就意味着,阅读的时候闭嘴。在这一过程当中,除了我们的眼睛和神经系统,不需要其他感觉器官参与进来捣乱。因为语言的表达和思维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语言的表达必须使用明确的、连贯的语言,而思维活动却是跳跃性非常强的。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字时,是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用自己潜性的“语言”来理解。所以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朗读、不唇读、不喉诵、不心诵。
第二步:消除回跳
如果你的朋友或是伴侣在你身旁读书,那你可以观察一下他眼睛运动的过程,看看他的眼睛是停是动。这样你就能知道对方到底是在看书,还是借着看书的幌子在发呆想些别的事情。生理科学已经证明,人在阅读的时候,眼睛只能处于两种状态——眼停或是眼跳。眼睛只有处于眼停的状态下才能够感知文章的内容,而眼跳的过程中是基本不吸收信息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眼睛的注视并不是逐词逐句地向前移动,有时候会因为没看明白,或者没看清楚,而倒退回去,以便对不同位置的内容进行综合的理解、记忆,或者寻找遗漏的信息。这种逆向的返回运动在阅读学上叫做“回跳”或“回视”。
回跳次数越多,注视次数和耗费的时间也跟着增多。显然,回跳的次数与读者的阅读能力、读物难易程度和阅读要求有关。不熟练的读者,注视次数多,所覆盖的字词少,回跳次数也高,约占注视的30%;而阅读能力强的读者,注视次数少,所覆盖的字词多,回跳次数也少,只占注视次数的10%。除了“回跳”还有一种相似情况,叫做“扫视”,也叫“行间移动”,是眼动的特殊情况。阅读时的扫视是从一行文字的末端移动到下一行文字开端的眼动,若反复扫视的运动较多,很容易发生串行或是反复寻找的情况。
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古德·伊洛费认为,造成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因素中,有关眼球运动的有三点:注视的次数过多;每次注视的时间过长;回视过多。这些已经成为了许多阅读研究者的共识。因此,我们只需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去减少注视的次数,尽量缩短注视的时间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回视,这样阅读速度就会有显著的提高。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很快就会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