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原则有哪些?会计科目作为分类信息的项目或标志,必须具备科学性。分类本身就是管理的一种形式,正确的分类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为了保证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经济活动的特点并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原则,该原则是指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本企业的经济业务,具体有如下两点:
1.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科学分类,目的在于分类核算和管理各项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但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资金流动各有特点。因此在不同行业、不同
单位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结合经济活动的特点。如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经历了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因而就需要设置诸如“材料采购”、“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收入”等科目;而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一般只存在着采购和销售两个阶段,没有产品制造过程,就不需要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而需设置“库存商品”、“营业收入”等会计科目反映其购销业务。中外合资企业可以同时用人民币或某一种外币记账,而汇率又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就需要设置“汇兑损益”或其他类似的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会计科目要便于为评价和考核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果提供核算指标,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还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如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单位,为考核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果,需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销售收入”和“本年利润”等一系列会计科目,而在经济管理上不实行经济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则不需要设置反映经营收支和经营成果的会计科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要坚持灵活性与统一性相结合就是指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一些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对于指标的计算标准、方法都要统一,在此前提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灵活设置会计科目。这样一来既便于*综合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又能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三)设置会计科目的规范性与通用性原则
目前我国会计核算正逐步与国际接轨,要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制度设计要注意国际性、通用性、规范性。因此,会计科目设置要尽可能做到内容划分、名称规定的规范性与通用性,避免由于内容分类与名称使用上的差异造成对外交往与交流中的误解。
(四)设置会计科目要坚持相对稳定的原则
由于会计科目是分类核算的标志,就必须保持会计科目的稳定性,为了便于在一定范围和不同时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使会计工作具有相对稳定性,就不能经常变动科目的名称、内容、数量,使核算指标保持可比性。
(五)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坚持确切、简明、通俗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应简单明确,既要防止会计科目设置内容不明确,又要避免科目过于简化。若科目设置得太多或过细,不但会增加不必要的核算手续,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反,若会计科目设置得太少,则不能全面地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业务的变化,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核算资料。
(六)设置会计科目要有周延性与互斥性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周延性是指集合全部一级科目能全面地、完整地反映本单位会计核算内容,能全面覆盖本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发生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有相应的一个科目可以使用。所谓互斥性,是指每个科目(包括一级、二级的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都有明确的范围,各个科目之间界限分明。发生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只能有一个科目可以适用,不致混乱。
(七)设置会计科目要坚持合理地进行包括分类和明细分类原则
该原则指设计会计科目时一级科目与明细科目设计数量要适当。科目数量过多,给凭证汇总与结账工作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但若分类过于笼统,一级科目过少,则分类数据指标难以准确反映客观情况。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成一、二(明细账户)、三级账户以及一、二、三级科目。一级账户称为统制账户,明细账户称为被统制账户。至于二级账户,它是被统制账户又是统制账户,它被一级账户统制,又统制三级账户。由于一级账户和二级账户都可以发挥统制账户的作用,因而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可以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情况下互相转化,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可以利用这种分割组合的方式以伸缩一级科目的数量。如把几个一级科目都降为二级科目,合并设置一个一级科目,或把某些二级科目提升为一级科目。
(八)设置会计科目要坚持与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适应原则
会计账簿的账簿记录要为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服务,因此,会计科目也应该坚持与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相适应,也就是说会计科目体系中一级科目、明细科目的设置必须满足报表指标项目的需要,包括对外报表、对内报表编制的需要。
同时,设置会计科目还应该坚持与记账方法相适应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