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美育教学一
之以情渲染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而情又是美的上帝。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所以教师讲课,要以艺术家的才能,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动之一情最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管仲说:“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和不同感情基调,教师情绪也应随之或悲或喜,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让学生在教师的情绪中感知课文之美。
要渲染美,教师要借助语言技巧。可用设问句引起学生注意,用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用对仗使语言富有节奏,还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有表情的示范朗读,借助声请并茂的声音韵律感染学生,再现文章的韵律美。
动之以情激发美
美育的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分析文章中美的人、事、物、情,教育学生,使其在愉快的美感中受到美的熏陶。《天山景物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天山的四季风光:金碧辉煌的世界、美丽的景色、有趣的牧民生活、宁静的月夜,无不让人去遐想、回味和领略草原妩媚温柔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美感和情趣。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这样,热爱祖国的情操得到陶冶,建设祖国的雄心从此激发。
教材中的社会美和生活美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百合花》的新媳妇是美的化身。教师通过分析借被子、补衣洞、献被子三个细节,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产生对新媳妇的敬意,使学生认识到美在心灵,人生的美在于奉献,帮助学生从审美教育转到思想教育,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牺牲品。但她面对李甲的背信弃义非常勇敢,面对孙富的钱财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得“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学生通过学习这个人物,更感性的懂得了金钱与爱情的关系,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语文美育教学二
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分析、鉴赏美的常识,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可起到积极作用。如*语文教材中展示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怀念之情;《我的老师》的师生情;《一面》的战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白毛女》中表达了作者对黄世仁的虚伪、凶狠、贪财好色、骄奢淫逸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还要在说写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去创造美。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注意根据新教材要求,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如我在“我的梦,*梦”演讲活动中,给学生提出要求:一、语言美,即用语要文明得体;二、仪态美,即发言态度要自然;三、思辨美,即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经过精心准备,我班学生邵婷婷演讲时,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幽默诙谐,仪态自然,整个过程充满了“美”的气氛,荣获了校级一等奖。
培养感悟美的能力
审美当然也须从感悟开始。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文字入手,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理解。如,教朱自清的《春》,首先我创设一种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老师描述的和录音机里播放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语言描绘)花红柳绿,芳草萋萋,小溪哗啦啦,阳光暖洋洋,万物吐蕊,微风轻送……?(同时播放录制的鸟鸣声、蜜蜂飞舞的嗡嗡声等)(同学们齐声回答:春季)感觉怎样?(美极了)。那么,现在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把春天这种美景更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将课文的文字形成影像,用心去感悟课文带来的美的享受。
语文美育教学三
走进文本,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说:“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一张名人画像会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美丽的风景画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能起到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要尽量做到使学生有亲切感、享受感,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可凭借插图、录像展现美。*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画了大量形式多样、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插图,恰当地指导小朋友看图,既培养了小朋友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优美的散文,教学时,我先让小朋友读通课文,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欣赏文中的插图:村子东头的古井,附近是络绎不绝的担水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小朋友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美。采用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培养了小朋友的审美感知能力。
联系实际,使学生从中感受美
语文教学中的表情朗读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朗读者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提高了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如新人教《北大荒的秋天》是*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一篇语句优美的文章还需要多作解释吗?此时与其让学生听老师枯燥无味的分析,不如让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妙处。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提醒他们一边欣赏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一边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再现北大荒的秋天之美,让他们充分享受再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