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新课程实施信息技术中学语文资源整合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程应时而生,“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整合和应用语文课程资源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网络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形式丰富灵动的特点,利用图文声像可进行多方式、多层面、多角度的形象化组合教学,这完全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空间上及人自身思维所存在的多维度严重缺陷。它拓宽了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教师通过事先的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查阅资料、网上学习的好帮手,培养学生自主地收集信息、判断信息、表现信息、创造信息等信息应用能力。
然而,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它是把双刃剑。它既有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也有不健康的内容,甚至精神伤害。我们只有合理利用才能使其发挥得淋漓尽致,*限度地满足师生对课程资源的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课本只不过是个例子”。生活处处有语文。网络的运用更是延伸了“大语文”的学习,开辟了语文学习的新天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若发现有典型篇目可随时添加到教程中,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实现分层次教学的优点。因此,网络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可随时添加修改内容的语文知识训练题库,又是一个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自主学习的监测平台,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2.构建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模式
新课标鲜明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毫无疑问,二者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就是说要学会学习。要使语文教学模式、教法、设计进行全新的革命,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模式。它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活跃了语文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
这种整合模式下的一般教程为:教师围绕学习中的问题内容提出问题,并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问题情境,学生可以以教师抛出的“锚”或搭建的“桥”为出发点,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且能够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和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对知识的建构。
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教学艺术与语文*的整合
在过去的教学艺术观中,审美性也只是就教师教学的技巧方面而言的,其表现范围十分狭窄。而现代教学艺术所要求的审美性则以教学的整体构成为出发点,它将教师的教学技巧只作为一项内容包含于其中,而不是当作全部。教学艺术要从教学幽默、教学机智、课堂气氛、教学节奏、教学情境、教学风格、教学言语艺术、教学非言语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更好的适合于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今的教学艺术有主题教学、球形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涌现出像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黎世法的异步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等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都为我们提出了借鉴和思考。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课的结构的突破和创新,体现出着力于发展学生能力的新课型。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课的纵横结构上要有不同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创新精神,以实现教学艺术的有机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提高效率,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⑶教育部《关于在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将信息技术与各*教学整合,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⑷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必须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这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引进,而且还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它必然会引发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教学资源的思考与探索。
整合教学资源
1.整合同类教学内容,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现行语文教材的体例是以名篇选读的形式而存在的,人教版教材以学生所需形成的能力的角度来组织单元,苏教版教材以主题的形式来组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体例,灵活运用,以避免单一整合方式带来的单调、倦怠。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局部的教学整合通常都是围绕某个语文知识要点而展开的,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教学姜夔的《扬州慢》时,就可以整合教材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赤壁赋》,由此来了解怀古类的作品的不同情感、表达技巧、风格等。由此,就可以让学生对怀古类的作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掌握怀古作品的几种情况,或探究盛衰之理,或慨叹人世沧桑,或表达失意情怀,或感悟人生哲理,这样的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与单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起来,当然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整合关联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
在进行单篇作品或单个知识点的学习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整合相关知识点,从而融会贯通。所谓延伸是指提供更多同类型的材料,因而它主要是量的变化。扩展则指增加不同的材料,重在挖掘对学生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因而它主要是质上的变化。
在进行《长江三峡》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们课下分别从历史、地理、文化、世界地位等角度收集“长江”资料,可穿插些神女峰这样的民间传说、典故。在单元课文学习完毕后请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收集到的信息整合成一个“长江三峡”专题;并结合“长江三峡”专题信息进行语言运用类的写作训练,通过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长江三峡有更深的认识,并且锻炼她们的组织材料能力、表达的能力和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