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德育教学方法一
一、 利用人格魅力渗透德育美育
在教学活动中,相比其他*教师语文教师会更多地触及到人、人性道德、伦理、情感和性格。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发型要符合自己的性格气质和职业特点。教师在着装上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整洁大方,在自然庄重中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展示课堂教学中的板书美。好的板书不但能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调节学生心境,还能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备课时,教师要构思好板书的结构,在课堂上将条理清晰、工整规范的板书展现给学生。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也是教师传递情感信息的艺术,每一个手势、每一种眼神、每一副表情都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二、 通过情感熏陶的方法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观点、思想的表达和抒发,语文课文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可巧妙利用文章所具备的这种特质,积极在课堂创设相应的情感情境,通过情感熏陶法对学生进行德育上的渗透。但由于*生知识的贪乏、阅历的短浅、时代的隔膜、年龄的差异、心理的障碍等诸多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很多制约,很难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微妙之处。也由于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等特征,因而从作者的情感(即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其情感,其问不可缺少“中介”。其“中介”即是教师情感的“投入”和“映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进入“角色”,积极“投入”,与作者悲欢与共,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巨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心灵上的净化。
三、 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川名胜的散文、游记、古诗等。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总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导语、视频、图片和结束语等,以此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利用课件展现小兴安岭的美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介绍小兴安岭的物产,告诉学生*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和很多名胜古迹。这样的导入唤起了学生想尽快了解祖国这神奇山水景色的愿望,迫不及待地想翻书读课文,情绪高昂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在谈学习体会时,学生们纷纷发言,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美景而感到自豪
语文德育教学方法二
(一)挖掘德育资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挖掘德育资源,找准育人点。⑴准确。一般情况下,语文课本中的育人点是比较明确的,但教师在把握上有时会出现偏差。就课文而言,其育人点是与内容相呼应的,对此,在凭借语文课本落实德育时要有针对性。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优秀教师,无论是*的还是外国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很快会发现他们都有一颗爱心,教学认真,公正慈爱。再通过具体课文的感知和分析,认识和学习“教师”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人格,进而促发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⑵变通。新时代赋予了传统课文新的德育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中的育人点要灵活把握,变通处理。通过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奇妙的同时,将其与保护自然环境相联系。⑶适度。年代久远,社会背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内容,学生比较生疏,而蕴涵于课文内容之中的德育资源,学生感悟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教师钻研教材时,既要结合学生生活说实际,又要联系目前的社会实际,从而有的放矢而又适度地落实德育任务。
(二)明确德育主体
钻研教材,挖掘德育资源,只是解决了德育内容,而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他们乐意接受,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实效。教师在找准课文的育人点后,就要摸准学生。⑴初读反馈。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明确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缺憾,找准育人的突破口,通过读课文使我们了解到革命前辈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让我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继承先辈的遗志,为*作贡献。⑵质疑反馈。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有时间给学生质疑,因为学生质疑处,正是教学重点所在。
(三)确定灵活的德育形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德育内容不是系统的,育人点不是明确昭示,而是分散地隐含于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切不可生硬说教、机械灌输,否则会失去语文的特点,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⑴加强品读。品就是认真地咀嚼、细致地琢磨。利用品读,就是要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进而受到感染。⑵展开想象。想象是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与扩展,又是对课文主旨的深化与升华。在读书中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落实德育。⑶创设情境。情境,即具体的情形。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去感受、体验,从而落实德育。⑷丰富内容。与一篇课文相关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联系生活,参与学习,使其在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材料的同时,有所感悟,落实德育。
语文德育教学方法三
一、挖掘到位。有机结合
*语文*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她对*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语文*德育内容往往潜藏在文章的宇里行间,特别是常识性课文和基础训练中的德育因素更表现为潜藏性,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因素,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挖掘到位就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德育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有机结合就是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遵照其独特的逻辑性和知识性,把德育融会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中。
如在执教《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时,在给学生讲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了解课文并知道:1997年7月1日,*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这一天,抖落历史的尘埃,翩然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的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景,激起共鸣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作者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文字记录,现行的*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他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美丽天地,这就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根据*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学时,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情感、表演等教学形式,努力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多思考、多联系,吸引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激起共鸣,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使道德行为的形成。
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课前先带学生到田野、草地中去观察,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了快乐,不但增强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立志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