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演讲口才培训机构 > 配音培训机构 >

天才领路者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演讲口才培训资讯 > 配音培训资讯 > 终于领会拍好人物专题片的方法

终于领会拍好人物专题片的方法

日期:2019-10-30 12:26:59     浏览:229    来源:天才领路者
核心提示:人物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位典型人物给予集中、深入报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是拍好人物专题片的方法,一起来了解下吧: 【拍好人物专题片的方法】  纪实跟踪法 真实性是专题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专题片创作者总会自

人物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位典型人物给予集中、深入报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是拍好人物专题片的方法,一起来了解下吧:  

【拍好人物专题片的方法】  

拍好人物专题片的方法

 

纪实跟踪法  

真实性是专题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专题片创作者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拍摄过程中融入一些个人的态度和观点,这样就很容易破坏片子的真实感。因此,在人物专题片中多采用新闻纪实性的跟踪拍摄手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纪实性跟拍能够更好地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塑造真实感。首先是从主观上展现真实。只有创作者先被内容打动,他才能将真情实感带到创作中去,这种发自肺腑的表达也能完整地体现出创作者对人物的理解,以及对主人公人生的思考和观察。其次是从客观上展现真实。拍摄前,创作者如能事先确定专题片人物表现的主线,就可以选取一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有目的的全程跟踪拍摄,从而“真实地”再现真人真事正在发生的过程。  

但须注意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一定要准确无误,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如在拍摄专题片《好人老万》时,为了表现党员“老万”十几年如一日帮助孤寡老人王淑芬的事迹,我们便采用了这种跟拍法,及时捕捉到了王淑芬老人误将自己反锁在屋子里向老万求助的全过程。我们摄录了两个人在门里门外完整的对话,不仅场景自然生动,而且强烈的现场感也使主题显得更为突出,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纪实跟踪要求拍摄者必须对所要拍摄的人物及其事迹十分熟悉,这样才能明确要拍什么、怎么去拍。另外,事先熟悉人物也有助于把握*拍摄时机,在某些能够展现主题的事件发生前即进入到拍摄状态。  

细节刻画法  

细节在专题片中出现的比率相对较少,但却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专题片主题的烘托和深化,往往要通过富有生命力的细节刻画来实现。细节在专题片中起着渲染情绪、以小见大、画龙点睛及引发共鸣的作用。在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创作者应事先对拍摄方案或文字脚本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好分镜头脚本,对所需要的细节镜头分类编码,确定镜头的层次和时长,对哪里需要加入细节、如何拍摄这些细节镜头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有普遍性、代表性,并且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细节,比如表情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声音细节等。这些细节要细致入微、角度丰富、逻辑清晰,能使作品的内容更准确突出、鲜明深刻。典型细节最容易抓住观众、打动人心,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强化专题片感染力。  

其次要善于使用长镜头来表现细节,即在同一个时空里不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以使人物的行为、动作形成连贯且有内在逻辑的环境氛围,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如在拍摄专题片《草根书记的百姓情怀》时,我们采访了一位失去女儿的老人,摄像师用一个长镜头记录了老人翻看女儿影集的场景,从她翻动相册时颤抖的手到看照片时哀伤的脸,再到面颊上无声的泪水,这些细腻的情绪变化组合到一起,就给这组镜头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原生态”的细节刻画不仅能给观众带来亲近感和参与感,而且平实质朴的镜头更能打动人心。  

此外,拍摄者还要时刻保持对细节的敏感度。有些细节的出现是无法预料的,这种偶发细节很难捕捉,但往往又会成为一部专题片最珍贵的影像。拍摄者要想抓住这类细节,不仅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对拍摄进程有一定预见,还要具备丰富的临场经验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其实这类细节的出现也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人公脱离镜头情绪最放松时,或拍摄过程中主人公情绪产生剧烈波动时,最容易出现偶发细节。作为人物专题片的创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拍摄状态,才有机会捕捉到更多偶发细节。  

情景再现法  

事件是真实的,但画面是虚构的。当手头现有的资料素材无法讲好故事,就需要运用情景再现法来补救。应该说,情景再现是一种很讨巧的拍摄手法。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情形需要采用情景再现,一种是有资料,但资料不完整;另一种是根本就没有资料。  

情景再现需要根据真实故事进行画面设计,实际上就是摆拍。再现的段落要尽可能贴近事实,如果有条件,应*本人出演;如果不能本人来,那*使用比较平实的镜头,将表演者置身于片中当事人的现实环境中,并做些模糊处理。这样可能会不好看,但与使用大量的解说词相比,还是更具可视性。情景再现时,一定要注意所有物品必须*还原。可以把当事人使用这些物品的镜头拍下来,或找些同时期的同类物件。如果做不到,也可以用摄影调焦或打光方法来掩盖。比如我们拍摄《啊,战友》一片时,需要再现主人公王文启年轻时在精神病院里耐心看护病人的画面,我们采用了两种办法:一种是用长焦头,将焦点设定在物品上,这样人物全都在虚焦段;另一种是将光集中在人身上,把其他地方做成暗部或阴影,这样画面就呈现出了朦胧感,将人们带回到往昔岁月。  

当然,除非必要,专题片还是尽可能不使用情景再现,因为“再现”毕竟是“演”,“演”多了,专题片的真实性就难免大打折扣。  

同期声整合法  

同期声在专题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期声与画面交替使用,可以拓宽画面的空间结构,渲染画面的热烈氛围,人物塑造也会更加鲜活立体。  

一种同期声是对现场声音做真实记录和表现,是为了建立片子的声音形象。在时间上,让人感受到是现在进行时态;在时空上,起到一种画外空间的效果,产生意境美,音有尽而意无穷。就像我们熟悉的战争片,真实的战争场面混合真切的大炮声、飞机声,马上就可以把我们带到战争年代。我们在拍摄《大叔大妈服务队》一片时,为了表现大叔们在自建的小车间里为小区居民做“防风门闩”的过程,采用了门闩从设计到制作的场景长镜头,画外则一直以叮叮当当的制造声做烘托,这样处理表现力很强。  

另一种同期声是对主人公及其密切相关的人的采访谈话,这类同期声有具体的指向性,会使画面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和确定化,从而较好地实现预先设计的创作意图。对人物原型采访的同期声,可以缩短画面内人物与画面外观众的心理距离,增进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以上两种同期声必须整合起来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来诠释现场画面。可以根据画面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各种不同的配置,增加画面的逼真程度,用声音或音响的连贯性来弥补画面的断续感,要给观众设置多元化的感受情境。只有通过同期声合理配置,专题片才能营造出真实感和现场感。  

【人物专题片制作要点】  

能量正  

必须看到,党教片的价值就是体现其具有宣教性,即党教片必须姓“党”,必须去宣传党、宣传先进党员。也由此,党教片必须首先具有积极的正能量,能够引导人去观察、认识并最终学习主人公身上的那些闪光点,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推动社会进步。这才是党教片的教育目的。  

具体原则:一是所选取的采访对象即主人公,必须是党员。这是党教片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是宣传党员中的优秀分子。片子拍得再好,若主人公连党员都不是,这样就毫无教育意义。二是要以歌颂主人公的正面事迹为主。当然事实上主人公身上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尽量不要去展现这方面,除非对缺点的适度展现反而能使主人公显得更加可亲可敬。三是所报道的事迹要具有时代性,不能脱离时代精神去演绎,使观众感觉无动于衷。四是所报道的事迹要具有示范性,能够引导观众有所启发和收获。  

人物片《富民草绳富百姓》讲述的是教师蒋厚荣退休后发挥余热,兴办惠农草制品合作社,带领困难家庭利用秸秆打草绳,既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帮助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首先蒋厚荣是一名党员,而且是办实事、办好事的优秀党员;其次全片都在讲他是如何带领乡亲致富的故事,自然是正面讴歌;再次是表现了退休后如何体现人生价值、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帮群众致富等多个主题,都有鲜明的时代性;*是事迹显得很“普通”,小小的草绳就解决了众多问题,让观众觉得可学。  

素材专  

拍摄人物片,选择素材常是件棘手的事情。毕竟大多数主人公的经历都很丰富,可拍摄的素材也很多。而一部党教片时长一般为10分钟到15分钟,想把所有的素材都用上,是不现实的。总的来说,人物片不是面对“无米之炊”,相反,往往是素材太多难以取舍。因此,在塑造主人公时,不可追求“面面俱到”,而要将素材集中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来选择,以“集中火力”达到“重点突破”。  

具体原则:一、将素材分出主次,筛选出那些*代表性、最能体现人物思想 “闪光点”、最切合主题的素材,其他的无关素材要大胆舍弃。二、将素材按照事迹的性质分为几方面,然后每方面尽量只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叙事形式达到“以小见大”的制片效果。三、同类的素材要进行反复比较,去粗取精。  

人物片《一片赤诚为乡亲》的主人公是某村党支部书记宋琦丽,她一心为民的事迹很多,如果都表现出来就容易弄成一本乱账。编导经过梳理,只选择了她干事创业的四个方面:谋划发展、带民致富、便民服务、畅树新风,每方面各讲了一个小故事。这种寓教于例的形式,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汇报式讲述,显得很新颖,主人公也被塑造得血肉丰满。  

故事活  

党教片要学会“讲故事”,人物片尤其如此。想把主人公塑造得有血有肉,*的方式就是“以事写人”,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展示主人公的心灵,从而使观众在津津有味的欣赏中了解、认同主人公,以达到宣传和学习的目的。  

具体原则:首先要讲“好”故事,故事应是正面的,能够表现主人公先进性。其次要“讲好”故事,故事不能讲得乏味,让观众浑浑噩噩。而故事要“讲好”,必须突出戏剧化元素,矛盾、意外、悬疑元素要尽量丰富;同时故事框架应简明,尽量单线叙事。*是故事宜短不宜长,短小精干才是王道。  

专题片《驻村那些事儿》向我们展示了驻村干部、党员邓祖绪令人感动的两年驻村经历。片中,这种经历并非是由解说词或同期采访来呈现的,而完全是以用画面讲故事的方式在进行表述,包括“挨家挨户走访”“义务帮村民铺屋顶”“向街道请援小货车运送村里种的番薯”“卖番薯时发生了意外的‘折水’”等等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故事,有的故事是突发意外,有的故事是反映矛盾……丰富的剧情既交代了整体叙事,又显得极富趣味。  

个性特  

 

想让观众对主人公产生深刻印象,必须在他的个性表现上多下功夫。个性表现包括性格、动作、神态、情感甚至相貌、衣着等等元素,这些元素如果巧妙运用,都能彰显出人物的个性。个性表现的目的,就是让主人公棱角分明、性格鲜明,这样才能使观众对他产生了解兴趣,并有耐心去倾听他的故事。  

具体原则:一是注意强化主人公身上的体貌特征,并注重与阐发主题相结合,比如魁梧、比如眼睛有神、比如白发等等,都可以做出好文章。二是要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放大”,比如性子急脾气倔等。三是注重表现主人公的那些与叙事密切相关的生活特征,比如不注重仪表(一心忙工作)等。  

专题片《追寻残缺的完美》,讲述的是村支书宋铁和带领群众甩掉穷帽子的事迹。编导注重将主人公的体态特征强化表现出来――宋铁和有一条残腿。于是片子就着重表现他是如何拖着这条残腿带着村民挖河、挑泥等,突出为家乡的发展奋力拼搏。这个思路就很好,既呼应了宋铁和无私奉献的主题,也不影响主人公的可爱可敬,从而赢得了观众的敬佩与赞叹。  

镜头细  

要拍出高质量的人物片,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努力捕捉主人公那些有特点、有内涵、有主旨、有情感的言谈举止以及音容笑貌,并将这些细节放大,让这些活灵活现的细节切实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使得全片主题更突出、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刻。  

具体原则:一是要注意密切跟拍,随时准备在拍摄现场捕捉到那些突发的“神来之笔”;二是注重挖掘细节。编导却要学会从平常事中敏锐地发现其“非常”之处,并着重表现;三是所拍摄的细节必须生动并可以具化成物象符号,不可选择表意不清的抽象性细节来表现。  

专题片《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讲述的是老党员、老抗联李敏的光辉故事。在刻画这位抗联老战士时,各方面都注重了细节表现这一手法,如在片中她总是胸前挂满了勋章,这个细节诉说了她对革命的贡献;又如表现她在抗联遗址义务为游客介绍当年历史,镜头对她的绑腿布给了重点展现,这一细节很传神,昭示出老抗联的那种革命风貌;再如她经常穿的二战苏军制服,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细节,侧面展示了抗联的艰苦岁月……种种细节,都揭示了她身上的抗联烙印,很好地烘托了人物。  

视听美  

从艺术本质上,党教片是属于电视片中的一个门类,归根到底也是视听艺术的具体表现。因此在考虑到党性宣传的前提下,也必须兼顾艺术性。必须让片子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否则,即使片子意义再重要、作用再重大,观众也是没有耐心去观看的。  

具体原则:一、在画面上要追求构图、光线、色调等元素所构成的整体美感,要让片子成为“流动着的油画”。毕竟党教片还是“画面为王”,可以考虑借鉴戏曲、动画、皮影、沙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参与。二、在声音上要充分考虑同期声采访、解说音、配乐、音效的参与,要让这些声音元素能很好地为全片服务。三、要保证实现画面与声音元素的和谐统一,使声和画成为有机的整体。  

【人物专题片的艺术特质】  

窥一斑而得全豹  

打动一个观众的往往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细节,与专题片的长短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关系。要浓缩地表现一个人,最终必然要归结到他的思想领域和精神领域。对于精短人物专题片而言,更是要直接而透彻,“察其言,观其行”,通过一连串浓缩的瞬间,高度概括人物最核心的精神特质,以思想的完整性,体现人生命过程的完整性。  

《王石――生命在高处》是一部片长只有4分钟的超短片。在4分钟时间里,创作者无法复述王石那多彩的奋斗人生。然而创作者取了个巧,绕过对王石人生的描述和归纳,而是剪辑王石的言行片段,所有的言行片段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坚持。当片子结束后,观众通过4分钟的潜移默化,已经充分认可了主人公的坚持精神,从而也理解了这个公众人物的成功学。  

在2006年度《感动*》中,关于霍英东先生的6分钟人物短片,则开门见山地点出其人的精神内核:“有人说,他是一个有钱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好心人;更多的人说,他是一个爱国者。”此后的一切素材,都完全围绕着“爱国者”这一精神内核展开。  

超短片是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一种新的专题片形态,由于其特性,在表现手法和结构布局上要求更加凝练,和传统的专题片有所区别。在几分钟时间里要全面表现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所以超短片的诉求点不是人物的一生,也不着重讲述故事,而是将素材整合在一个有限的中心下,集中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质,从而起到“窥一斑而得全豹”的艺术效果。  

超短片的诗歌特性  

时间限定了超短片不能纠缠于叙事,而艺术感染力要求超短片不能流连于空谈。因此,超短片创作,愁的往往是素材过多而不是素材不足,“舍得”功力十分关键。  

对于短篇而言,最难把握其完整性。很多内容都不能细致地展示出来,尤其对*人物来说,观众总是会觉得:“怎么这个事没有交代,那个事也没交代啊?”大幅的留白是超短片天生的个性。其实,文艺作品的完整性不见得是完整的情节描述,也可以是对一个完整的主题和意念的表达。如果说传统的专题片是一篇小说,叙事周详,那么超短片就是一首诗歌,侧重于意念上的营造。所以在素材取舍上,创作者更专注于那些最能反映主人公核心特质的素材。  

《霍英东》引用霍英东先生*的原话场景,是这样的:“财富并不是很重要的。我今天看到*经济发展,看到人民生活也有明显改善,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感到高兴。我做的只是应该应分的事情。”话不多,但很朴实,直切主题。其他的细节,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突出了霍英东作为一个爱国商人的一面。说起霍英东在抗美援朝时期向被经济封锁的内地输送重要物资,但并没有表述他如何带领船只违犯禁令逃避海上纠察队的细节;说起霍英东是水上人家的后人,但并没有表述霍英东早年在水上谋生的艰难困苦;说起霍英东是个成功的商人,但并没有表述他在商界的艰苦拼搏和所经历的坎坷曲折。因为片子的主旨并不是讲故事,不是让人们了解霍英东的一生,而是推介作为爱国者的霍英东,传递一种精神火炬,所以,即使他的有些故事是十分精彩和具有传奇性的,都没有选用。这就是超短专题片的凝练,完成了主题刻画后,超短片的创作诉求就完成了。  

节奏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通过对专题片节奏的把握,从而主导受众的情绪,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使其心境融入片中,是超短片意念传达的重要手段。  

主持人适当地出镜串场,把节奏很紧凑地抓在手中,是精短专题片常用的重要形式之一。主持人的每一句话,实际都是提炼最核心的观点和主题。  

在《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成长历程和音乐元素就是它的节奏所在。通过整体的音乐贯穿,从《一无所有》开始,始终没有离开他的音乐节奏,数首歌曲贯穿其中,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地揭示专题片的主题――一个音乐人的内心世界独白,并以完整的姿态和外在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这部片子中虽然没有主持人,但穿插了圈里圈外人对崔健的全方位看法和评价,相当于一个隐形的主持人在串场。  

《霍英东》则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中间举出霍英东的几个震撼人心的举措,片尾则列出新华社和香港特首对霍先生的高度评价,通篇完整呼应,可谓标准的“龙头,猪肚,凤尾”三部曲,节奏紧凑。相对于《崔健》一片的感染力风格,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说服力风格。  

视觉与心理的冲击力  

强烈的视觉冲击是表现超短片精神内核的最有效途径,也最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  

《王石》一片中,通篇素材都完全采自王石的探险实录镜头――皑皑白雪,万丈高峰,苍茫冰原,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配合台词,一下子就带观众入了境。王石作为目前世界上完成“7+2探险计划”的10个人当中年龄*的人,在身患病痛的情况下战胜了自我,不但登顶珠峰,更是攀登上自己的精神高峰。而创作者强调的则是艰苦而充满危机的探险环境对主人公生命的威胁,这种内在的情节张力更强化了镜头的冲击性。  

《崔健》一片中则采用了大量影音资料的再现,从1986年的那一场震撼演出,直到2005年在武汉的实况跟踪采访;从他的童年影像回顾,直到目前那个屏幕上目光深邃的成熟男人的形象,在时间上给予贯穿。而在影音资料的选取上,创作者十分讲究,选取的不是在观众心目中记忆犹新的场景,就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影像资料。同时,这些影像资料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充满了力的美感。尤其是主人公那执著的眼神,那拿着吉他疯狂摇滚的身影,在在突出了主人公的叛逆和探索精神,给观众以视觉冲击的同时带来心理冲击,两种冲击叠加呼应。  

有待探索的新形式  

超短人物专题片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艺术范畴,在创作上存在诸多有待探索的课题。而其所表现出的难度,目前的一些作品也还没有完全克服,存在某些思维上的误区。  

首先是整体编排的结构性误区。由于对整体内容掌控能力不强,人和事的比例分配不合理。本来一直想力图说好“人”的,可是却被“事”占用了太多的资源。结果导致见事不见人,中心不够突出。  

其次是泛化人物的个性。本来在说某一个人的个性,忽然又联想开来,对一个时代的共性进行点评和分析,结果造成严重的跑题,对一个人的描述变成了对一群人的描述,人为地缩小了主人公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物专题性”。譬如《崔健》一片,对于那一时代和那一群人的刻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些放大,对人物形象有所淡化。  

*的误区,则是重事轻人,或者人、事不分。在《五个不忘记》中,创作意图似乎是通过铁凝的“五个不忘记”宣言表现铁凝其人,但人们在看过该片以后除了知道铁凝是作家协会主席之外,其他依然一无所知。说了个开头,忽然穿插出《榕树下》文学网站主编陈村呼吁救助作家史铁生的事情,让人感到十分突兀,使人产生“说的是铁凝,还是拯救作家”的疑问。  

【人物电视专题片的叙事手段】  

解说词  

解说词是人物电视专题片的主要叙事手段之一,是人物电视专题片的骨干,起着叙事、抒情、议论、刻画和转接等作用。解说词有着画面语言所没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解说词能够给画面语言以确切的定位,能够准确地确定画面的信息,为观众排除歧义奠定良好的基础。人物电视画面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给人物电视的图片或场景增添了活力,同时这些画面语言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画面语言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画面本身的模糊性决定的,不同的人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些画面可能具有不同的感想,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电视观众结合自身经历和阅历去看人物电视,总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想。鉴于观众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以及文化程度、心理定势和对电视的收视期待不同,可能会对画面语言产生不同的感想,在这种情况下,解说词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给画面语言以确切的定位,为观众排除歧义奠定基础。  

其次,解说词可以叙述事情发生的多种时间,也就是说解说词可以叙述在电视人物身上过去发生的事,也可以叙述在电视人物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或将要发生的事儿。解说词不同于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在时态表达上只能表达正在进行的事情,借用英语中的时态来说就是它只能表达现在进行时这种时态,而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将来发生的事情,画面信息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借助于解说词了。解说词能够弥补画面信息的这些不足,这也是解说词不同于画面信息的优势所在。人物总有自己的过去经历、现在生活和将来计划,有些是画面信息所不能表达出来的,这就要求解说词前来帮忙。  

第三,解说词擅长表达理性。在人物电视中,画面信息不能把人物的精神和理念表达出来,这只能用解说词来弥补。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国籍等,具有不同的精神和理念,而画面信息很难将千姿百态的人生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采用解说词来表达了。  

蒙太奇和艺术表现  

一般说来,人物电视专题片在影像组织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段进行叙事。平行蒙太奇是叙事蒙太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叙事时平行蒙太奇手法比较灵活,在时间空间相互转换上平行蒙太奇可以灵活运用,它可以将不同空间同一时间发生的两个事儿或者多个事儿围绕同一主题表现出来,这些事情情节线并列,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并列的情节统一在完整的情节之中,把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互相交替剪辑,更好地展示故事的主题。  

人物电视专题片中也经常用到另一种蒙太奇手法——抒情蒙太奇。它是人物专题片中常用的另一种叙事手法。这种手法隶属于表现蒙太奇,目的是为了加强艺术的表现力以及情绪的感染力。在表现蒙太奇中这种手法运用的范围最广。在进行叙事的时候这种表现手法往往是在对人物进行叙事一段时间后,把镜头切换到象征人物情绪或者情感的空镜头上。这种手法的基础就是镜头对列,它往往把在内容或者形式上相连的相关镜头进行相互对照,然后让这些镜头相互冲击,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一些单个镜头不能表达的丰富涵义。这些涵义表达出一些情绪或者情感,从而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刺激观众去联想或思考。  

音乐和表现性材料  

纪实性人物电视专题片中音乐很少,有的有音乐也是同期声中的音乐,甚至有的没有音乐,而表现性人物电视专题片中不但有音乐而且音乐还十分重要,这种情况下的音乐是表述主题的重要因素,也是渲染情绪的重要手段。在人物电视专题片中,选择音乐时既可以用和主题相关的现成音乐,也可以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通过这些音乐,我们既可以表达内容,深化主题,又可以渲染情感,烘托气氛,同时还能把镜头衔接起来,形成段落的转换。  

音乐在影视声音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元素。好的影视作品都需要具备好的音乐素材,这样才能使音乐素材和画面、银幕空间、形象结合在一起。在人物电视专题片中,音乐的运用一般来说都比较准确,同时也比较细腻,这样才能使音乐引起观众的情感和情绪。在个别人物电视专题片中还可以用音乐来表达思想,通过音乐来抒发或者表现人物的情感。  

在一些人物电视专题片中进行叙事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表现材料,这些表现材料包括照片、画像、书信、文字档案、音像资料、情景再现等,其中的音像资料指的是在过去真实记录人物或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录音或电视资料、影视资料。情景再现可以运用三维动画来制作,也可以找专人扮演,这些就是人物电视专题片中的表现性材料。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