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北京资格考试培训机构 > 北京心理培训机构 >

天才领路者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北京资格考试培训资讯 > 北京心理培训资讯 > 终于明白电视谈话节目如何策划

终于明白电视谈话节目如何策划

日期:2019-11-01 14:43:35     浏览:294    来源:天才领路者
核心提示:谈话类节目在我国的兴起势在必行。它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程度、*程度提升的结果,是社会成员自我意识、个人独立性日益突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在传播观念上急剧更新的结果。

谈话类节目在我国的兴起势在必行。它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程度、开放程度提升的结果,是社会成员自我意识、个人独立性日益突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传媒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在传播观念上急剧更新的结果。那么电视谈话节目如何策划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策划】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策划

 

主线清主题明  

一般来说,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文本有两个作用。一是介绍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便现场嘉宾在参与节目时能够把握谈话的侧重点;二是文本在采访问题的设计上更为具体,结构上更为紧凑。因此,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文本和其他文本一样,在写作过程中都要贯穿一条明确的主线,凸显一个明确的主题。尽管有些话题从表面上看内容比较多,但是在撰写谈话节目的文本时,要尽量选择与主题有关的素材,既要避免素材淹没主题,又要防止出现多个主题,切忌一味迎合受众,而失去了节目自身的主旨。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精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正确把握布局。2008年下半年,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搞了一期特别节目,邀请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和主持人及现场观众一起讨论《继续解放思想建设美好河南》的话题。在起草节目文本时,编导人员就精心设计,从省委书记参加节目的衣着打扮,到改革开放、工农业生产;从现场提问到讨论命题、接听热线,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了解放思想这条主线,保证了节目主题的凸显。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谈话类节目文本的创作类似于散文的创作,一定要做到既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形散而神不散”。  

结构紧 脉络清  

一般谈话节目的文本,通常都是大纲的形式,并不一定需要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头圆尾满。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谈话类节目文本,写成提纲或串联词的形式即可。然而,这并不是说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文本就可以放松对结构、脉络的要求。反之,正因为简练了、精干了,就应该使节目的结构更为清晰和紧凑。只有这样,主持人在现场进行“二次创作”时,才可能全面把握,游刃有余。  

假如文字稿的逻辑顺序不清晰,结构不紧凑,那么主持人的现场提问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甚至影响整个谈话节目的进行。文本要做到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写作时就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一般来说,策划文本的写作要从概念人手,首先对谈论话题的内容有一个科学的界定,然后论及目前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此后逐渐展开对话题的讨论。“文似看山不喜平”,谈话类节目在结构上还要注意有节奏感,要有跌宕起伏。因为电视是视听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耳目,任何单调枯燥、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都会让入疲劳生厌。  

对象感 个性化  

电视谈话类节目属于大众传播范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传播特性上还追求人际传播的效果。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特征是节目现场与人的对话,节目文本虽然是文字形式,但它毕竟是要让主持人去说的,是让别人去听的,所以,它的文本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在语言上的要求就有所差异。除了一般语言表达必须具备的流畅、清楚、简洁、准确、丰富、和谐外,谈话节目的文本特别要注意口语化、个性化,避免书面语、共性化。谈话节目的文本还要特别注意符合主持人的语言习惯,不能将自己的口吻强加给主持人。  

此外,谈话节目文本的写作还要有一种对象意识,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写出交流感。我的同事曾经作过一期《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的谈话节目,谈话的对象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田间见到的农民老周。在和老周对话时,主持人从胡锦涛总书记拿过的一把麦穗人手:“老周,你拿了把麦穗过来,有什么讲究吗?”“你数过没有,这一个麦穗有多少粒?”这样一来,很快就自然地打开了话题。电视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样,提问、说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不论运用哪种表达方式,都需要尽量做到像和受众交谈一样,直接平等、平易自然、和蔼可亲、通俗易懂。  

要协调 防错位  

谈话类节目文本在创作时,要防止主持人与编导的关系错位。节目外在形式的活泼或凝重要依靠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通常来讲,编导负责策划方案的编写和实施,主持人要尽快领会策划方案,*是在文案定稿前与编导进行充分的交流。在电视谈话类节目策划上,主持人与策划编导是同等重要的。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能够主导节目,但是,主持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是万事通。  

现实中能够既做主持人又做编导的复合型人才可谓凤毛麟角,所以,编导在策划文本时,要尽量考虑主持人的个性因素。嘉宾一般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编导和主持人在制订策划方案时,还要注意与嘉宾的及时沟通,共同规划,这样有利于嘉宾尽快掌握话题的内容。从主持人的角度说,在掌握编导思路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嘉宾的沟通。不同谈话节目之间*的不同就体现在主持人对谈话节目的策划与驾驭能力上,在很大程度上,谈话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起着核心作用。策划方案要在保证主持人基本风格的前提下,努力调动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积极性。  

显深度 用背景  

电视谈话类节目要体现深度和广度,一方面要求创作者具有较强的信息占有能力,同时也要求创作者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节目既要有事物发展的过程即新闻六要素的前四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也要分析新闻六要素的后两项内容“原因和结果”,努力将新闻事实由表层向深层拓展,以体现电视访谈节目的深刻和全面。为此,编导和主持人要搜集大量的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作为背景材料,并将它们融入谈话节目中的相关部分。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常用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人物背景等。  

策划也同样要整合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这里以江苏电视台《地球村》栏目的节目《生态省离我们有多远》为例,作者将有关历史背景与当今生态环境、百姓的人居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文本的*部分探讨生态省建设存在的问题,中西方环境建设、生态建设情况的对比,再加上*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等。在第二部分论述了建设生态省的意义,并增加观众参与的内容,呼吁民众与*、企业协同起来一起建设生态、美化环境,这样的文本就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较好地处理了所要谈论话题的结构及逻辑顺序。  

有交锋 重互动  

就策划文本的个性特点而言,电视谈话类节目要增强互动性,突出谈话类节目的“交锋”特点。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以传播者为主体的单向式传播,受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有许多被动接受的因素,参与感明显不足。而谈话类节目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受众渴望参与的需求。谈话类节目的文本策划要针对具体的嘉宾和观众来设计问题,以带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增强对观众和嘉宾的了解,使问题更具针对性。  

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远亲不如近邻”为例,在节目开始,主持人崔永元就注意针对现场*的女嘉宾娄乃鸣导演与男演员李丁的特殊角色来展开提问,活跃了谈话的气氛。其次策划文本要努力营造一种交锋的状态,使现场嘉宾与观众形成互动。在《实话实说》、《对话》栏目中,我们经常看到观众对嘉宾的观点持有疑义,或者观众之间对某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互相质疑,这充分体现了谈话类节目的交互性特点。谈话类节目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避免封闭性,提出一些开放度比较大的问题,扩大观众的参与范围。  

如今有些谈话现场踊跃发言的人都是“话托儿”,这样谈话类节目的真实性便受到了影响,更失去了谈话节目的“交锋”特色,造成套话、大话、空话太多,节目自然就不好看、不耐看了。策划文本在整个后期录制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确定*的方案。  

【电视谈话节目浅谈】  

受众是谈话类节目的核心  

谈话节目是媒介向电视机前的广大受众传播,可谈论的话题成千上万,但最终选中的只有少数,这里把受众的兴趣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从而确定选题是谈话节目的关键环节。受众是节目的核心。选题的内容与方式,节目的结构与节奏,主持人的风格,电视语言的运用以及节目包装等等一系列的元素都要受到它的制约。只有明确了节目的目标受众,并将其牢牢抓住,才能保持节目稳定的收视率;然后通过这些目标受众对节目的评价和赞誉,去影响、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节目的忠实观众,从而不断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只有这样,谈话节目才能迈着稳健的步伐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节目的风格。所谓节目的风格,是指一个栏目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传播特质,它是栏目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兴奋点是谈话节目好看的保证  

谈话节目要取得优于其他节目形式的视听效果,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即争论电视性是不可避免的。争论性指两方面,一是谈话内容的选择尽可能要有争论性,二是谈话的方式上要有辩论色彩。  

可以说,《实话实说》是我国颇具影响的观众参与性谈话节目,话题包罗万象,在形式上分讨论型和展示型两种,前者是对社会生活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思想观念上的交锋、讨论,后者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件或个人体验进行情感和经验上的交流。  

从观众欣赏的心理需求看,对抗是他们所期待的。电视谈话节目中若能恰到好处地引入对抗因素,譬如两种对立思想、对立观点的辩论,必然能激起观众收视的兴趣。  

解剖国内各电视台开办的谈话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逻辑结构基本上都是顺着嘉宾的思路,谈他的人生经历,术业专攻。倘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在谈话中寻找合适的点,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嘉宾提出反诘、追问、疑问,与其进行交流、碰撞,观众必然由于出乎意料而好奇,而兴奋,从而增强参与或收视的兴趣。还可以采用制造悬念的手法,让观众在急切期待的心态下关注节目的发展,同时又通过节目发展的不可预测性,调动起观众好奇、探究的心理,不断地判断、推测,参与到节目中来。譬如,在嘉宾讲述某种事情的过程中,主持人可在合适的点上暂停嘉宾的叙述,而由观众判断事件应该如何进行,朝什么方向发展,出现什么样的结局;然后再由嘉宾道出最终结果。无论结局相同或是相异,都能触动观众的思考,并在思考中产生愉悦和满足。  

集体中的个体与个体本位  

电视谈话节目中,在主持人、嘉宾、观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同时,整个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成为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撞击的“场”,观众不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强烈的参与意识积极主动的反馈使传播通畅进行。  

在*传统文化中,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中的一个角色。人本思想的这一本土化特色在*的谈话节目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以《实话实说》的一期《房子为谁盖》为例:该期节目嘉宾孙大娘摸爬滚打地辛苦大半辈子,目的就是为了给两个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应该说,这是一个具体观照个人经历和情感的个案,但它又绝非一个个例。像孙大娘这样一心为儿子“奔前程”的父母在*的许许多多家庭中都可以见到。并且,这个个案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又十分丰富。因此,它一经媒体展示,便立即引发了许多人对于生活的重新思索,从而激发起全社会的兴奋。由此可见,该期节目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孙大娘反映了*成千上万个家庭这个“集体”中的现状,获得广泛的关注与共鸣。与此相反,纯粹表现个人经历、缺乏集体典型特征和社会普遍意义的个案,只能遭遇尴尬的处境。  

观众成为谈话节目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节目录制现场要增设观众?是为了增强节目的参与感。现场观众应该是栏目目标受众群的代言人,整个演播厅是一个舞台,不管是台上嘉宾还是台下观众,他们在节目中同等重要,都是这台戏的主角。现场观众与嘉宾开诚布公地平等对话,不仅有利于深化节目的主题,而且也能活跃现场的谈话气氛,使之热烈、真诚、动人,增加节目的可视性。  

【电视谈话节目制作技巧】  

一是注重纪实性。  

首先,谈话类节目的纪实性表现在真切的现场感和参与性,现场嘉宾和观众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整个节目是由嘉宾、观众和主持人共同完成的。谈话类节目所设计的话题都是热门话题,所要求的嘉宾都是名流、典型。他们在屏幕前用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的思想、经历和生活,宛如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赏心悦目。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由大脑中潜意识形成,并在不知不觉中表现的一种态度。纪实性的谈话类节目使观众看到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情。  

在当今时代,“不盲从”已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观众对假、大、空的节目非常反感。纪实性的谈话类节目正是迎合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需求,使他们真切地看到了毫无矫饰的人和事。各个阶层的观众都能从谈话节目中那些不同身份的人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理诉求相呼应的位置,从心理上融入话题的拓展和谈话的过程中,对节目讨论的话题以及嘉宾和观众的发言进行思考。央视二套《对话》栏目采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便是精彩的一幕,观众不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首富的风采,还从他讲述创建微软公司的经历中体味人生的真谛,这就是谈话类节目纪实性的魅力所在。  

 

二是增强亲和力。  

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以个性化的、本色的、真诚的主持特色,构筑起崭新的平台和桥梁,用于嘉宾和观众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就是主持人的亲和力。主持人要有个性有特色。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风格传播与个性传播的社会,只有那些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主持人,才能牵动观众的目光。中央二套《对话》栏目开办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蔚的机智快捷、曲向东平和睿智的个性主持风格。  

主持人语言要深刻到位。谈话类节目是人与人的思想碰撞。要产生闪光的思想亮点,需要主持人用深刻睿智的语言作铺垫,激发嘉宾参与节目的热情和兴趣,拨动被采访者的心弦,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成功、坎坷和人生故事,给观众以启迪。  

三是形式多元化。  

随着社会个性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电视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单项的、传统的传播形式,更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传播形式。谈话类节目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运用多元化的传播理念和表现手法在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中逐步占据重要位置。首先是传播理念上的多元化。过去,电视节目往往用一元化的结论来代替多元化的交流,这种传播方式的专制性和排他性影响了观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视率自然不会高。目前,谈话类节目的内容在时间、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让人们在有限的时空中观赏到许多不同层面、不同知识领域的内容。其次是表现手法上的多元化。  

目前,谈话类节目除了以演播室为主要谈话基地外,还采用了热线电话、外景镜头、资料片等方式,使整个节目有立体感,内容丰富、详实耐看。已在*30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的《超级访问》栏目,采用“场外揭密”的形式,在前期对嘉宾的亲朋好友进行秘密采访,全方位了解嘉宾,再在演播室现场通过主持人对嘉宾进行机智幽默的追问和语言交锋,当场揭嘉宾的“短”,设置主持人与嘉宾、场内与场外的戏剧冲突,让观众将有限空间拓展到无限领域,不仅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还带领观众进入广阔的遐想空间,这是许多节目所不能及的。  

【电视谈话节目语言技巧】  

一、符号学的引入与声画关系坐标  

传播学认为,传播是信息流通的过程,而信息的流通必须凭借符号作为载体,因此符号是传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语言是作为社会重要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语言符号是构成传播内容的基本要素。  

电视是以视觉、听觉等通道结合的,以电子设备和软件去传播声音和图像信号的一种当代社会语言传播的大众媒介。作为广义的语言,传播活动有口语传播、姿态传播和文字传播三种。而广义的电视语言,即电视传播符号,则包括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两部分。视觉符号除了画面这一主要因素之外,有时还表现为字幕等语言符号形式;听觉符号即声音,以有声语言(人物同期声和解说)为主,还包括音响(现场音响、效果音响和音乐)等声音形式。如图所示:  

语言的交际功能最终要落实在语义上。电视语言的语义传播主要是以画面和声音两种符号为载体。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所指与能指两面构成的心理实体。在电视传播符号中,声音和画面可以分别被看作听觉的能指和视觉的能指。索绪尔还认为,句段关系(横向组合)和联想关系(纵向聚合)的双重交汇构成了语言的主体结构,并指挥语言的运行。而且,听觉符号的能指是一维的,具有线条性;视觉符号的能指却是平面的,多向并发。  

据此,我们又可以把电视语言中的声音视为组合关系,把画面视为聚合关系。由此可见,要研究电视语言,我们必须在声音和画面这两个轴所构成的坐标系中观察语言的运用。至于声画之间的具体关系,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电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声画语言规律,以指导电视语言实践,构建广播电视语体学理论。研究声画语言结构关系不是讨论孰轻孰重,而是重在讨论二者如何实现互补,扬长避短,达到尽量完美的结合。  

二、电视谈话节目界定及构成要素  

谈话节目(talk show)源于美国,是美国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一般不事先备稿,脱口而出,译作“脱口秀”,是当今世界上广播电视传媒中十分盛行,收听率和收视率很高的节目。电视谈话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出来的,最早的谈话节目则是以谈话与杂耍相结合的样式出现的。  

当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正呈兴旺发达之势。不但有了《实话实说》这样的大型谈话节目和《锵锵三人行》这样比较地道的“脱口秀”,各类时政、社教、文艺、体育节目中也大量引进了谈话因素。有人说,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新权威。  

关于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有如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以谈话的方式阐述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看法”,“它以具有一定程度的交流感为特点,写作上要求坚持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亲切感人的说理态度;顺应听(观)众思路,针对听(观)众疑问展开论述;调动设问、比喻等表达手段启发听(观)众的联想,使说理过程带有类似于日常交谈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谈话栏目作为电视频道专题性栏目的一个新品种,其性质和功能是:有谈话人(包括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在相对固定的场合围绕话题展开套困,融知识性、思想性、引导性、参与性于一体,起着解疑释惑、交流情感、人文关怀的社会教化作用。”  

“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谈话状态下,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  

“有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我们认为,电视谈话节目是借助电视媒介,以“话”为本,以主持人为中心,观众与嘉宾参与面对面的围绕某个话题所进行的互动交流;并将“话本”和“画本”相结合,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电视手段为谈话服务的电视节目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电视谈话节目形式分成两部分――“话”与“画”,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表现理性认识的“话”本  

1、话题  

话题是谈话的中心,是谈话节目中的关键性因素。所谓话题,可以有微观与宏观两种解释。宏观话题指整个节目中谈话的题材或者说是谈话的内容;微观话题则指谈话话轮所包含的话题,主要表现为主持人提问的核心内容。  

2.谈话人员  

谈话节目中的言语交际活动的完成要靠谈话人的共同参与。参与讨论的谈话者,大致可分为四类:主持人、嘉宾、来宾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时,节目还可以采用微波传送择时将场外观众的图像输入直播现场,择机即刻发布,创造出直播室外延的特殊效果。  

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个性决定了节目的个性,主持人的*度决定了节目的*度。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风格与成败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在美国,谈话节目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的,优秀的主持人常常能使一档谈话节目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有着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创造出一个个名牌栏目。正如“没有崔永元就没有今天的《实话实说》”,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嘉宾与观众的参与也是这类节目长期不衰的关键因素。它有助于人们对这类节目认同,感到自己就是节目的一部分,即使节目演得很糟也没关系。在电视谈话节目里,对抗也成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  

3、谈话形式  

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形成过程是以面对面的双向交流形式为主的人际传播活动――融调侃、交流、议论和自由谈为一体的畅谈形式。这种谈话讨论形式是电视谈话节目区别于其它电视节目样式的本质所在。  

(二)表现生动形象的“画”本  

1、现场  

重视现场是电视的灵魂所在,因为电视的*优势就在于电视所特有的现场。电视作为一种可视媒介,喜欢展示动作,而不仅仅是交谈。电视能够根据需要再现谈话现场的某个细节,这种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现场再现优势为这类节目创造出现场画面,体现了电视传播的纪实新理念。  

2、外延  

电视具有声、画、字并存,情、景、人共在的特色,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因此电视谈话节目可以综合运用外景采访、背景图像等画面资料,屏幕标题、片花特技、镜头组接等电视手段,增强电视屏幕的感染力和视感趣味性。  

这两类画面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运用,是区分电视谈话节目与广播谈话节目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传播用语言表现内容的不足。  

三、电视谈话节目语言构成要素  

“一个良好的传播系统应该是双向的,单向的信息传递难以构成双方的‘沟通’”。电视谈话节目将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体现了一种双向传播优势。在这种双重、立体、交叉的传播机制中,传播符号具有相应的复杂性和交融性。与广播谈话节目相比,电视谈话节目应该充分运用电视采、编、播独特优势,追求一流的传播效果。其实,电视谈话节目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单调、枯燥、缺少电视特点。  

谈话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除了谈话同期声,还有参与者的服饰打扮、面部表情、手势及其它体态语言等传播符号。谈话播出过程中可以大量插入相关的录像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演播室布景的独到设计,字幕、题花、音乐以及电视特技、网上信息的转接使用等等,比广播谈话拥有更为丰厚的符号资源,可为人物言谈增色添彩,创造出电视传媒所特有的效果。  

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双重传播机制中,人际传播是整个传播活动的核心,因此对主持人与嘉宾、观众之间产生的话语的研究应该是电视谈话节目语言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电视大众传播的根本性质又决定了画面存在的必要性。我们认为,电视谈话节目具有双重传播机制的含义,一方面指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双重性,一方面还指这两种传播活动各自的双重性。也就是说,以主持人为中心的人际传播面对着现场嘉宾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两重受众;而谈话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料画面在面对现场受众的同时,也在与现场镜头结合构成终极画面之后面对着电视机前的受众,这也是双重的。  

从这两种画面视觉符号传播信息的社会功能的差异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内储画面和外流画面。前者除了具有与电视机前的受众交流的功能之外,主要在现场谈话的内向交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后者则主要负责给电子媒介之外的受众传递信息。这两种画面符号可能存在两种逻辑关系:包容和重合。  

在最常见的包容关系状态下,电视谈话节目传播符号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广义的电视语言范畴,即电视传播符号,立足于谈话现场,可探讨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声语言――“话”的语言特征,以及与画面(主要是内储画面)的结构关系。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的对话(主要研究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以及对话的话语分析)  

1.有声语言  

2.音乐等其它声音的配合  

(二)画面资料中的有声语言  

1.人物同期声(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  

2.解说  

(三)体态语(非语言符号)  

其中,主持人与现场嘉宾和观众的谈话应该是广播电视语言学界最为关注的内容。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