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达*的发展经验,产业转型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模式和途径:一种是外源型产业结构调整,即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外部的力量,通过招商引资来实现;另一种是内源型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自身力量,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依靠前一种方式即外源型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的。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不能引进核心技术,再加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就有可能沦落为代为加工的“世界工厂”。目前珠三角地区虽然经济繁荣,但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且以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业为主。这些产业过度依赖于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技术含量低,自主知识产权又欠缺,往往只能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产业链低端获取微利。由此可见,产业转型必须通过内源型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而其关键就在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这方面,深圳市无疑走在了*的前面。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经济的起飞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量发展“三来一补”和进出口贸易。上世纪90年代初,当*许多城市还在学习深圳的时候,深圳已经意识到,继续依赖耗费土地、能源、环境、人力的“三来一补”,发展将难以为继。于是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毅然开始了“二次创业”,希望通过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圳的转型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近年来,深圳市的专利申请增速保持在35%以上。2006年,深圳在国内大城市中获得发明专利申请量、PCT专利申请量两个*;深圳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92%,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39%。特别是当金融危机来时,深圳表现出了强大的抗冲击能力,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面旗帜。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转型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我国许多地区及企业往往把产业转型停留于口头上,在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更是无暇顾及。此次金融危机客观上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转型形成了倒逼机制。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表明,当经济结构失衡难以持续的时候,危机就会发生,落后的生产力会被淘汰,形成衰退乃至萧条的局面。走出危机的希望在于催生新的先进生产力,当新的生产力培育成熟后,新的繁荣又将来临。在当下我国经济仍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应对当前危机,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及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