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工业报主办的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工程机械行业骨干企业、相关行业协会、部分专业媒体围绕着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共享机制、工程机械行业创新战略联盟如何构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点和热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各方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达成基本共识。
目前背景下,工程机械企业在攻克技术瓶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现状如何?出路在哪里?应该从什么环节入手、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迅速有效地实现自主创新?本报将于本周起,启动一组系列述评,集中关注上述问题。
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出高速、强健的发展势头。本土企业在自主创新领域的投入及探索,值得肯定和期待。
目前*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到现在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并开始向原始创新迈进。
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全年总体销售额已经达到279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134亿美元,同比增长56%;25种主要机型的销量共计85万台,销售额和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三位。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工程机械行业的成功之路是自主创新之路。
绝地反击
其实,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我国进入工程机械领域的历史并不短,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外资品牌大举“入侵”*市场,由于技术落后和传统体制对市场环境的不适应,整个行业一度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挖掘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应用最广泛、技术含量*、利润相对较丰厚的产品。可是,外资品牌一度在该市场占有90%以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国内市场对外资品牌格外依赖,一些进口二手挖掘机的公司生意都异常火爆。这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当时岌岌可危的一个缩影。但是,面对跨国巨头的激烈竞争,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并没有知难而退。
其实,认清了你死我活的市场铁律后,本土企业反倒可以放手一搏,并释放出极大的活力。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了“敢死队”式的自主研发,本土品牌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并在一些领域成功地将外资品牌挤出国门,把*制造的工程机械送入了世界100多个*。 目前,在国内装载机市场,本土品牌占有绝对优势。随着柳工、龙工、厦工等一批企业的壮大,我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装载机产销量榜首,只是在一些高端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汽车起重机市场经过几年的较量,徐工、中联等本土品牌已基本控制了局面,徐工自主研发的400吨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多有收获;在叉车方面,安徽合力和杭州叉车两家,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在混凝土机械领域,三一和中联两家企业同样占据了七成市场,并多次刷新泵送高度的世界纪录;即使是挖掘机市场,柳工和三一的产品也在逐步收复失地,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以玉柴重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小型挖掘机企业更是全面占领国内市场。
八仙过海
纵观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依靠企业现有技术力量自主研发;二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技术提升;三是通过收购兼并、消化吸收,走向国际市场。
山河智能是自主研发的代表。何清华,中南*博士生导师、机电*带头人。53岁这一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下海创业。凭50万元借款和租来的旧厂房,何清华带着七八个研发人员,以液压静力压桩机起家。由于原创性强,产品一问世就赢得了市场认可。不过,身兼教授与董事长的何清华,并未因此停止创新的脚步,山河智能又进入了挖掘机领域。在没有任何技术引进的情况下,该公司通过创新成功将小型挖掘机系列产品打入质量要求苛刻的欧洲市场。
徐工集团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最为完善。目前,徐工集团以其技术委员会领导下的*技术中心为主体,以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实施载体,并联合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三高一大(高端市场、高科技含量、高可靠性,以及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等共性技术)”为创新战略,形成了我国最完备的工程机械自主创新体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徐工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产品系列最全、品种最多、*竞争力和整体优势的大集团,12大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行业*。2008年该集团总收入达到408亿元,在世界工程机械市场排名第15位,并计划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的目标。
中联重科因为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的几笔大交易而声名远扬,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在了其他工程机械企业的前面。自2008年收购意大利赛法之后,该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产能*的混凝土机械生产企业。中联重科对技术和业务的拓展侧重于整合收购。公司董事长詹纯新把中联的各个产品门类划分成各大事业部,实施“借船出海”战略,要给每个事业部都寻找到一个*的海外合作者,*形成一支“联合舰队”。
相对中联重科来说,三一集团的走出去战略,更强调自己建厂、建立国际研发中心。三一已在印度和美国各投资6000万美元建厂。在印度,是为了与跨国品牌抢夺新市场;而打入美国,则是“到霸主的故乡去,贴身感受*端市场的脉搏和心跳”,本质上是为了“去理解最强大的对手”。而2009年初,三一集团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更是其试图利用国际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又一大手笔。
走向世界
其实,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更多的是将上述三种方式结合实施,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围绕着如何解决制约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瓶颈,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柳工,“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研究开发模式,使其成功推出了*第三代装载机产品的佼佼者———G系列轮式装载机、填补世界空白的高原型装载机,以及6~10吨的大型轮式装载机。近年来,柳工保持着每年持续推出新产品近20个的纪录。与此同时,在大中型挖掘机领域,柳工卧薪尝胆,近两年无论从核心技术上,还是销售网络上都取得较大突破。随着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挖掘机这片*工程机械*的失地上,柳工竖起一面民族品牌的大旗。
同样,山推的发展之路,也是坚持创新之路。作为一个有着浓厚国企底蕴的公司,山推始终坚持以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为先导,不断在体制机制、技术水平、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从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山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专业化的推土机生产企业,该公司的产品已经连续六年占据市场榜首,我国出口的推土机近八成来自山推。同时,山推一直将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履带底盘、液力变矩器和变速箱的开发制造均为国内领先水平,产品不仅应用于国内也应用于国际主机厂家。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到今天,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虽然与欧、美、日、韩等工程机械强国依然存在差距,但随着我国企业的一次次探索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制造的工程机械产品将会在世界市场上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目前背景下,工程机械企业在攻克技术瓶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现状如何?出路在哪里?应该从什么环节入手、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迅速有效地实现自主创新?本报将于本周起,启动一组系列述评,集中关注上述问题。
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出高速、强健的发展势头。本土企业在自主创新领域的投入及探索,值得肯定和期待。
目前*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到现在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并开始向原始创新迈进。
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全年总体销售额已经达到279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134亿美元,同比增长56%;25种主要机型的销量共计85万台,销售额和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三位。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工程机械行业的成功之路是自主创新之路。
绝地反击
其实,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我国进入工程机械领域的历史并不短,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外资品牌大举“入侵”*市场,由于技术落后和传统体制对市场环境的不适应,整个行业一度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挖掘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应用最广泛、技术含量*、利润相对较丰厚的产品。可是,外资品牌一度在该市场占有90%以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国内市场对外资品牌格外依赖,一些进口二手挖掘机的公司生意都异常火爆。这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当时岌岌可危的一个缩影。但是,面对跨国巨头的激烈竞争,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并没有知难而退。
其实,认清了你死我活的市场铁律后,本土企业反倒可以放手一搏,并释放出极大的活力。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了“敢死队”式的自主研发,本土品牌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并在一些领域成功地将外资品牌挤出国门,把*制造的工程机械送入了世界100多个*。 目前,在国内装载机市场,本土品牌占有绝对优势。随着柳工、龙工、厦工等一批企业的壮大,我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装载机产销量榜首,只是在一些高端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汽车起重机市场经过几年的较量,徐工、中联等本土品牌已基本控制了局面,徐工自主研发的400吨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多有收获;在叉车方面,安徽合力和杭州叉车两家,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在混凝土机械领域,三一和中联两家企业同样占据了七成市场,并多次刷新泵送高度的世界纪录;即使是挖掘机市场,柳工和三一的产品也在逐步收复失地,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以玉柴重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小型挖掘机企业更是全面占领国内市场。
八仙过海
纵观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依靠企业现有技术力量自主研发;二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技术提升;三是通过收购兼并、消化吸收,走向国际市场。
山河智能是自主研发的代表。何清华,中南*博士生导师、机电*带头人。53岁这一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下海创业。凭50万元借款和租来的旧厂房,何清华带着七八个研发人员,以液压静力压桩机起家。由于原创性强,产品一问世就赢得了市场认可。不过,身兼教授与董事长的何清华,并未因此停止创新的脚步,山河智能又进入了挖掘机领域。在没有任何技术引进的情况下,该公司通过创新成功将小型挖掘机系列产品打入质量要求苛刻的欧洲市场。
徐工集团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最为完善。目前,徐工集团以其技术委员会领导下的*技术中心为主体,以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实施载体,并联合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三高一大(高端市场、高科技含量、高可靠性,以及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等共性技术)”为创新战略,形成了我国最完备的工程机械自主创新体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徐工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产品系列最全、品种最多、*竞争力和整体优势的大集团,12大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行业*。2008年该集团总收入达到408亿元,在世界工程机械市场排名第15位,并计划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的目标。
中联重科因为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的几笔大交易而声名远扬,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在了其他工程机械企业的前面。自2008年收购意大利赛法之后,该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产能*的混凝土机械生产企业。中联重科对技术和业务的拓展侧重于整合收购。公司董事长詹纯新把中联的各个产品门类划分成各大事业部,实施“借船出海”战略,要给每个事业部都寻找到一个*的海外合作者,*形成一支“联合舰队”。
相对中联重科来说,三一集团的走出去战略,更强调自己建厂、建立国际研发中心。三一已在印度和美国各投资6000万美元建厂。在印度,是为了与跨国品牌抢夺新市场;而打入美国,则是“到霸主的故乡去,贴身感受*端市场的脉搏和心跳”,本质上是为了“去理解最强大的对手”。而2009年初,三一集团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更是其试图利用国际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又一大手笔。
走向世界
其实,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更多的是将上述三种方式结合实施,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围绕着如何解决制约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瓶颈,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柳工,“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研究开发模式,使其成功推出了*第三代装载机产品的佼佼者———G系列轮式装载机、填补世界空白的高原型装载机,以及6~10吨的大型轮式装载机。近年来,柳工保持着每年持续推出新产品近20个的纪录。与此同时,在大中型挖掘机领域,柳工卧薪尝胆,近两年无论从核心技术上,还是销售网络上都取得较大突破。随着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挖掘机这片*工程机械*的失地上,柳工竖起一面民族品牌的大旗。
同样,山推的发展之路,也是坚持创新之路。作为一个有着浓厚国企底蕴的公司,山推始终坚持以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为先导,不断在体制机制、技术水平、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从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山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专业化的推土机生产企业,该公司的产品已经连续六年占据市场榜首,我国出口的推土机近八成来自山推。同时,山推一直将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履带底盘、液力变矩器和变速箱的开发制造均为国内领先水平,产品不仅应用于国内也应用于国际主机厂家。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到今天,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虽然与欧、美、日、韩等工程机械强国依然存在差距,但随着我国企业的一次次探索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制造的工程机械产品将会在世界市场上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