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多事情都急不得,你得等他自己熟,五十多年的沉淀才成就了我现在的手艺。"
——柴建明
这次我们采访到的是*早一代老裁缝柴建明老师。
柴老师53年出生在宁波余姚,从事服装已经50多年了,在他身上一点都找不到一个德高望重老前辈的架子,反而没有距离感,谈天说地,真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
柴老师热情的与我诉说着他的版师故事,我能感受到他对服装的热忱之心,从眼底里透露出来对服装的喜爱。在这次短暂的采访中,我仿佛置身于文革时期,感受着服装的变迁....
二十多年前顾客名单
柴建明老师出生在裁缝家庭里,爸妈都是做衣服的,柴老师小时候每天放学都要回家帮忙,8岁就会做短裤,14岁就能用45分钟做出3个口袋的青年装。由于那个年代物资比较匮乏,为了能保证人人都能买到生活用品,所以买布要用布票,买米要用粮票。当时每个人发到手上的布票只有米,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家里结婚的衣服都是由一家人的布票拼起来的。
布 票
余姚日报报道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家都对这句话不陌生,这句话用来形容柴老师的那个年代恰当不过了。在物料匮乏的年代,裁缝都是把家里以前的长衫、旗袍、马褂拿出来拆掉再做,把旧衣服改成新衣服。柴老师17岁开始独立去别人家里做衣服,18岁就开始带徒弟,几年时间内就跑遍了当地的17个乡镇,柴老师的手艺好,当时的口碑一下子就在几个乡镇之间传开了,大家都找他做衣服,生意火爆需要预约,从年前排到过年的比比皆是 柴建明老师各类证书 到了83年,都流行裁缝去路上做衣服,那个时候还是没有成衣买的,都是要靠裁缝量体裁衣做出来的。不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勤奋,早上天没亮就赶到闹市区马路上摆代客裁剪摊,每天工作18个小时左右,全年休息不到10天,长达三十多年,有些顾客来了8次还排不上号,因为当时年纪小,都称柴建明为小裁缝,大街小巷都高高悬挂着柴老师的裁缝广告:做衣服就找柴建明!可见生意有多火爆! 柴建明西装街头广告 后面1970年,*掀起西装热潮,柴老师拜访了七八个西装的师傅,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来丰富自己的西装手艺,后面跟着红帮裁缝的戴永甫老师学习D式裁剪。1983年在余姚闹市中心人民东路(现阳明东路,)代客裁剪,1990年在东华*服装系进修,现在毕业证正收藏在宁波服装博物馆里。1989年在北京服装进修,2002年跟着日本井上教授学习女装立体裁剪。1993年开始开高定店,为许多达官贵人做过衣服。2004年为宁波红帮裁缝申报世界历史文化只做了手工西服、中山装并录像上报,现已批准省级文化遗产。2000年至2019年前后任职过几家公司的主版师和技术总监,例如温州报喜鸟,宁波雅戈尔,福建柒牌、苏州马修佩里等等*企业。 柴建明为宁波红帮裁缝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时操作亲手做的中山装(2005年冬天) 柴建明老师的故事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他的打版技术过硬,能解决别的版师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的人品过硬,乐于给服装后辈们指点迷津,乐于分享,乐于传授自己半辈子的服装心血。 0 柴建明和原上海服装研究所戴永甫老师(D式裁剪创世人) 1 四人都是老一辈红帮裁缝 2 3 4 七十年代裁缝工资是1元6角, 柴建明老师却舍得用来买书学习 5 柴建明老师对年轻版师的两点建议: 1. 版师必须要懂工艺,否则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上不去了。拿服装比喻成一颗大树,装饰品纽扣等就像树叶和花,衣服的材料质地就像树根,工艺的推归拔烫每道工序就像繁茂的树技,来补救版型,更吻合于人体,给树干增光添彩。所以一枝完美的树,根,杆,枝,叶,花,缺一不可(上述不包括设计,只针对做好一件衣服而言)。从一块布料如何变成一件漂亮的衣服,了解和实操全过程,版师的理解得就会更全面,所以工艺是提高普通版师的必经之路。 2. 版师应该与顾客多交流。以前为顾客量体裁衣的时候,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将经验总结,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现在的版师一般不直接与顾客接触,不了解顾客的需求,将会导致顾客对服装不满意。 6 柴老师的工作经验,学习和获奖情况还有许多,六十多岁还坚守岗位,这短短的一千多字根本不能表达出我对柴老师、我对*老一代手艺人的敬佩之情。 这是一个工匠的时代,服装老手艺人正是这个工匠时代的代表产物,我们需要发现更多的传统服装手艺人,来传承他们的工艺和聆听他们的故事,让所有手艺人得到他们应该有的尊重。 后谢谢大家来到柴建明老师的"服装博物馆"。 1949版师开课了! 1949版师.就业班,7000元学平面+CAD+工艺+基础立裁 11月1日即将开班! 1949版师.平面、立裁提升班 1949版师 定期为您提供: 版师活动:每月一次版师活动 干货分享:每周三 公众号见 版师故事:每周五 公众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