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目前,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厂多达20多家,年生产能力约150万千瓦。随着太阳能硅材料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备的光伏制造产业,预计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将达30万千瓦。与此同时,随着常规能源现有储量的不断减少,可再生能源从“替代能源”转型到“主流能源”的使命也将在未来几年加速实现。
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作为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光伏产业*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产品从硅料、硅锭、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逐渐覆盖到光伏应用系统及其集成与安装解决方案。但令外界与同行大为不解的是,究竟是怎样强大的技术能够支持英利集团如此马不停地扩建厂房和扩大产能。殊不知,其实合理的仓储管理加之高效的叉车搬运,就可以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1998年,英利因3兆瓦生产线而填补了当时国内光伏产业的空白,随后相继2期扩产100兆瓦、3期扩产100兆瓦和4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009年4月的英利正在谋划英利产业园四期(全产业链800兆瓦)工程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英利现具备年产60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总产能,2008年销售收入到85亿元。此外,六九硅业也将竣工投产,为英利*时间提供充足的多晶硅原料。
光伏点亮明日之星
到英利采访的当天,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据公司设备部副经理闫伟先生介绍,如果说过去企业每天出口10多个集装箱,那现在每天的出口量则在30个集装箱左右。因为,光伏产品的外贸依存度依然很高,不仅是英利,各大光伏厂商的主要市场也都在欧美。相比较国内,国外发达*应用光伏产品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公共建筑、交通设施、住宅、加油站,甚至是足球场,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已相当广泛。
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导致欧美*需求的下滑,*计划出台光伏补贴政策的刺激,以及多晶硅原料成本价格的降低,光伏产业在我国民用及商用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若是大范围普及,仍有待时日。目前,英利生产的光伏电池中占*比重的仍是用于出口的产品,但与此同时,其也在通过中小型光伏产品逐步打开国内市场。
对于光伏产品的生产而言,一般采用高性能的机器人来完成从硅片原料处理、玻璃与电池组件的处理到太阳能电池成品的精密切边等多道中间环节的生产任务;有些时候,叉车甚至也可充当光伏产品生产设备的角色,与机器人一起完成作业。在此之后,便进入成品的装箱和运输环节。在英利,其他企业看似平常的集装箱装卸货有时也会作为一项挑战,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需要面对特殊的集装箱尺寸和高难度的搬卸动作。例如,在没有液压平台的情况下,可以用两台电动叉车代替,由一台叉车将货物从集装箱中取出,而另一台叉车负责精准地接住取出的货物,相互协作完成搬运工作,现在这一切因为有了林德叉车而可轻松应对。
在闫经理看来,光伏产品十分精贵,如果叉车在搬运过程中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伤害到产品本身,因此可以说叉车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光伏产品的质量。经过实践证明,在多年连续高强度作业中,林德叉车经受住了考验,其视野宽阔、安全性高、操作精准、体积小巧等特点都非常符合在工厂内使用。此外,叉车驾驶员都已经过林德的专业培训,为再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英利公司内部也对叉车操作有严格的规定,严禁超速、超载等违规现象,这对于驾驶员和叉车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叉车助推产能扩张
在英利,每天的订单量很多,生产强度很大,工人们基本上都是一天三班倒工作。为了让国内外订单准时送达,不仅在光伏产品的生产环节要确保精准高效外,对叉车的使用效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况且,英利2009年的预定产量是2008年的两倍,这对于叉车所在的货物搬运环节来说,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闫经理相信林德叉车依旧能够担负重任,完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