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危机与调整,都是一个优胜劣汰和浴火重生的过程。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县印染行业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全县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加工量突破160亿米大关,完成工业总产值超3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创造利润约12.8亿元,同比均有较大增幅。
县印染协会会长赵旱雨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县印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创新管理和推进节能减排,迈上了绿色发展这条“星光大道”。
一变
积极引进数码印花
印染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行业,但存在产能过剩、技术落后、营销粗放、低价竞争等问题,亟待提升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下,数码印花已成为我县印染企业的“新宠”。“红绿蓝印染”对数码印花技术大胆投入,在去年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产品“一枝独秀”。
同时,县印染协会积极组织17家印染企业“抱团”到杭州宏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取经学习,先后有3家企业引进了具有高技术、低污染、低能耗的数码喷印设备,还有不少印染企业正在尝试中。无论是满足产品结构调整,还是节能减排的需要,数码印花为我县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开创了新局面。
二变
精细化管理成主流
一度电、一吨水、一吨气的用途有账可寻,并与每名职工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这是“百丽恒”前几年自我摸索的一套精细化管理模式。这套“斤斤计较”治厂方略不仅让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职工乐意接受,容易执行。该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还成为我县印染企业实施内部挖潜的样本。
通过*的积极引导,当前全县不少印染企业已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企业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如“东森印染”的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等。
三变
大做节能减排文章
去年8月,集聚了50家印染企业、年总产能达50亿米的滨海工业区获得了*印染行业协会授予的“*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国字号”绿色基地落户滨海,“颠覆”传统印染行业给人浓烟滚滚、刺鼻气味的印象。这是我县印染企业积极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效:中水回用、气流染色、废气收集十分普遍;厂区干净整洁;部分经处理后的印染污水,竟可以饮用……
节能减排已成为印染企业的自觉行为,并取得不错成效。到去年底,我县印染企业实施污水预处理设施达113家,正在建设中的30余家。在产销额与同期持平的基础上,全县印染企业日热用量4.5万吨,减少20%,污水日排放量由过去*70多万吨下降到现在的50多万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