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9年,特别是在上半年,“危机”、“寒冬”这些词重重压在纺织行业每一个人的身上。外销市场的观望态势,导致国内面料企业的订单量骤降,订单少成为当时困扰行业的大难题。终于下半年迎来了行业的逐步回暖,订单量的增加解救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然而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资源紧缺、产品利润降低这些“旧痛”又紧跟其后。企业在体验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中,需要去寻找真正消除“旧痛”的良方。
无法回避的原料成本上升
“虽然在2009年初的时候客户下单谨慎,订单量骤减,但是综合一整年的情况来看,日中纺还是实现了年增长10%,特别是9月份之后,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0%~50%。现在企业不是没有订单,而是订单太多根本接不过来。当前企业面对的*困难,其实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虞黎达一语点出了当前困扰行业的重要问题。
从2009年10月份左右起,记者陆续从一些面料企业那里了解到,接订单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日渐上涨的。但让他们对2010年行业形势作出预测的时候,大多数都给出了保守的答案,究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原料成本上涨的问题不得不去面对。
广东增城新塘致诚织布厂经理杨斌也谈到:“通货膨胀,棉花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2010年初所有面料企业都无法回避的。”致诚选择在2009年2月投资3.5亿元建了一个新厂,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10月份投产后月产能达到320万米。
这么高的产能如何*限度得到利用,杨斌提到了利用上下游的良好合作来带动企业发展,与兰精、陶氏等优势纤维企业共同开发绿色环保牛仔,并为下游服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服装品牌的每一季产品开发入手,不仅推荐*牛仔面料,更重要的是提供牛仔面料样品洗水服务。谈及2010年初如何面对新一轮的原料上涨问题,杨斌认为,暂时来讲,致诚自己可以消化掉一部分,下游客户也可以帮忙消化掉一部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坚持企业2009年制定的战略部署,思考更好的上下游合作模式,共同开发产品来抵消原料上涨的不利影响。
一线工人成为“稀缺资源”
企业用工情况也是反应行业现状的“晴雨表”:订单紧缩,降低人工成本;订单加大,又会出现招工困难。在2009年初,面料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减员压缩成本的同时也导致众多熟练工的流失。而随着大环境的好转,企业的订单量纷纷加大,招工难又成了普遍困扰企业的大问题。“我们现在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已经上涨到1800元了,熟练工的工资能到3000元以上,还要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供各项保险。即便是这样,也很难招到合适的工人。”虞黎达谈到。
河北承德可大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晓波也将招工视为当前的“老大难”,“我们现在主要任务就是往回找一些技术人员。”在他看来,招工难是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纺织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环境不好,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到这些岗位干,有些年龄大的在岗位上又会坚持不住。也正因如此,企业针对招工难也实施了一些对策: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薪资水平、改善工作环境、缩短劳动时间。“目前可大一线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以上,另外,实行6小时工作制,4班运行生产,*限度地保障工人的权益。”
在与虞黎达的交谈中,他将工人称为企业的“稀缺资源”,“2010年日中纺的发展要突出以人为本,提高工人的各项福利待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企业运营框架已经搭好了,保证了工人队伍的稳定,企业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阶段。”
不得已的利润代价
2009年初,由于国外客户的观望态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也因此,客户会选择压低价格下单,面料企业要想获得订单,必须要降低自己的利润。同时,客户会将下单时间往后推延,企业的压力很大,在非常紧迫的时间内,谁能快速交货谁就能获得主动权。这是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吴涛跟记者描述的当时行业情形。2009年底,记者再次联系了他。“这一年里,企业一直在坚持新品开发,与杜邦等企业加强了合作。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有效控制成本,企业的产品以混纺类的居多,特别是涤纶与毛混纺。”吴涛谈到。
近几个月,在与面料企业的沟通中记者了解到,下半年行业形势逐渐好转,国内外客户纷纷下单,但企业同时需要面对的还有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因此,订单的增加并没有带给产品利润太多的起色。虞黎达指出:“一般提价3%~5%左右是客户的底线,如果还需要往上提,超出10%以上,最终消费市场是不太可能接受的。”也就是说,为了保住订单,多数企业会选择以降低利润为代价。
因此,在2010年的发展构想里,虞黎达将“提升产品档次”放在了首位。在他看来,只有产品档次搞上去,才可能提高产品单价,从而实现利润的提升。谈起日中纺产品研发的优势,虞黎达认为拥有自己的原材料基地是企业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日中纺在新疆的棉田可以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支持。“当前面料企业产品研发,大部分都是从新型原材料入手。在接到客户的新品需求后,新疆原料基地能在15天之内将新纤维寄到,快速反应会赢得客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