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那些中医针灸培训学习班专业系统杨老师电话微信同步:一八二四四七七二二五八 |
揭示针灸机制的重要一步
在这项研究中,针灸刺激影响着动物如何应对细胞因子风暴,也就是大量作为促炎分子的细胞因子的快速释放。作为重症新冠肺炎的并发症之一,该现象已经获得了广泛关注;但是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在任何感染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并且长期以来被医生们视为败血症的标志之一,那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损伤内脏,常常危及生命。有估计称,败血症每年在美国影响约 170 万人,这个数字在全世界大约是 3000 万。
源自传统中医的针灸,近年来逐渐融合至西方医学,尤其是针对慢性疼痛和胃肠疾病的治疗中。针灸主要是对被称为"穴位"的身体表面特定位点进行机械刺激。据称,这种刺激可以触发神经信号,并远程影响与特定穴位对应的内脏功能。但是,针灸过程和效果所基于的基本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
这项新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哈佛*医布拉瓦尼克研究所(Blavatnik Institute)神经科学教授兼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研究员马秋富表示:"为了在神经解剖学层面理解针灸,并将其采纳至治疗包括败血症在内的炎症性疾病的工具箱,科研人员们不懈努力。而这项研究的发现标志着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神经递质与免疫反应的关联
作为一位致力于研究疼痛的基础机制的神经科学家,马秋富数年来都对针灸的生物学机制抱有极大的兴趣。此前,一篇于 2014 年发表的论文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篇论文称,利用针灸刺激迷走神经-肾上腺轴(vagal-adrenal axis),可以减轻小鼠全身炎症的症状。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是一条信号通路,由迷走神经传输信号至肾上腺,并刺激肾上腺释放多巴胺。不仅如此,一篇 2016 年发表的论文进一步激发了马秋富的好奇心,论文显示刺激迷走神经可以平息炎性分子的活动,并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传统针灸技术使用极细的针尖插入身体各个部位皮肤下。在刚刚发表的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采用了电针技术(electroacupuncture),这是针灸的现代改进版,用极细的电极代替针,穿过皮肤插入结缔组织。这种方式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刺激的强度。
先前研究揭示了神经递质在炎症调控中所承担的角色。基于此,该团队把注意力放在了两种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上,分别是肾上腺中的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和位于周围神经系统、通过大量神经纤维直接连接脾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noradrenergic neuron)。其中,嗜铬细胞是体内多巴胺的主要生产者,和压力相关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生产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也可以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这些已被充分证明的功能外,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炎症反应中似乎也发挥了作用。对该现象的观察在先前研究中就已有记录,而目前的这项研究再次肯定了这一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