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欲望予以适当满足或限制,而实质是人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不同角度来看,激励可以划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檄励与负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几种类型。然而,在激励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类型,都要对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檄励程度和激励方向予以适当掌把握,因为这些激励机制对激励的效果都有着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在激励过程中,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才能使激励充分发挥其功能。这些原则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以内激励为主的原则。
一、激励的概念、特点及其功能
1.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是外来语,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性,也就是说,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而人的动机多起源于人的需求欲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激发动机的起点,也是引起行为的关键,因为末得到满足的需求会造成个人的内心紧张,从而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满足需求以解除或减轻其紧张程度。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斯但纳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
2.激励的特点
(1)从推动力到自动力
在一般情况下。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吸引力与推动力。即通过多种形式对个体的需求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而激励的实质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即激发自身的动机,变组织目标为个人目标,这种过程可以概括为:外界推动力(要我做)—激发一内部自动力(我要做)。
个体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外界推动力的影响,这种推动力,只有被个体自身消化和吸收,才会产生出一种自动力,才能使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而这种转化正是激励的本质所在。
(2)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推动力所激发出的自动力与个体行为的积极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的,而自动力的大小,固然与推动力的强度有关,但也离不开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样强度的推动力,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产生强弱悬殊的自动力,从而对其行为产生极为不同的影响。正
如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种复杂的差异赋予激励以更大的弹性。
(3)自动力是一个内在的变量
由激励所激发的自动力是一个内在的变量,虽然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法通过精确的计算来进行预测一控制与调节,但可以通过在其作用下的行为表现来加以观察。例如,在能力相当的前提下,员工甲的工作效率始终高于员工乙的工作效率,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甲的工作自动力高于乙。
3.激励的功能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
“明察秋毫而不见车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眼睛能发现细微的毫毛,却坚持说他看不见一车柴薪,是因为他不想这么干,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一个人能力再高,如果激励水平很低,缺乏足够的自动力,也必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效绩;反之,一个人能力一般,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也必然会有出色的表现。由此可见,激励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调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行为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组织在激发工作人员动机方面都具有很大为潜力。哈佛*的威廉·詹姆土(William James)教授就曾发现,*员工一般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这一定量的分析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吃惊,因为,大多数*的领导人,每当出现困难情况影响工作任务完成时,总是首先考虑现有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改进,殊不知,在他们身边还有如此大的潜力未被开发,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激励手段鼓舞员工士气上,那么即使在同样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也会取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效果。
(2)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从人的素质构成来看,虽然它具有两重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影响,但从根本意义上讲,主要还是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人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人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完成。人的行为与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行为不同,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是具有可塑性的。个体为了谋求目标的达到,不但能改变其手段,而且通过学习能改变其行为的内容。这种改变也意味着人的素质从一种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当然,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激励是其中最能发挥效用的一种。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对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员工进行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吃饱了混天黑的员工给予必要的惩戒,无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开阔他们的精神境界。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懂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励百、惩一儆百的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3)能够加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
行为学家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会导致或消除某种群体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激励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对整个组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举发生在美国速递公司里的一件事作例子。一次,公司的一名职员在把一批邮件送上飞机之后忽然发现了一封遗漏的信件。按照速递公司所作的规定,邮件必须在发出后24小时之内送到收件人手中,可这时飞机已经起飞,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来不及进行更多的考虑,为确保公司的声誉不受损害,这个职员毅然用自己腰包里的钱购买了第二班飞机的机票,根据信上的地址,亲自把这封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后来,公司了解了这件事的经过后,对这位职员给予了优厚的奖赏,以表彰他这种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态度。这件事被永远地载入了公司的史册,它对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由此,美国速递公司职工以工作为己任、视公司声誉为生命的行为蔚然成风,使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激励的类型、权利和基本形式
二、激励类型
概括地讲,激励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强大的作用,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激励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具体来看,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激励类型的选择是做好激励工作的一项先决条件。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如果从激励内容上进行动分,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类型。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却是不同的。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
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是社会生活中最基础的需要,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由此而产生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所谓物质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激励多以加薪、减薪、奖金、罚款等形式出现,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物质激励是激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对强化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有根大的作用。
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追求;不仅想吃饱、穿暖,还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所谓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产生激发力,影响人的行为。精神激励多以表扬和批评、记功和处分等形式出现,它作为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激发作用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2.正激励与负激励
从激励的性质上划分,激励还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类型。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在正激励与负激励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零激励,有人也称之为衰减,即:撤消对原来某种行为实施的正激励或负激励,使这种行为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得不到任何强化,从而达到减少或增加这种行为反应频率的目的。这是一种不施以任何激励的激励,所以被称之为零激励,它在激励手段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3.内激励与外激励
从激励形式上进行划分,激励又可区分为内激励与外激励两种类型。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人员内心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内酬
一、激励的概念、特点及其功能
1.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是外来语,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性,也就是说,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而人的动机多起源于人的需求欲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激发动机的起点,也是引起行为的关键,因为末得到满足的需求会造成个人的内心紧张,从而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满足需求以解除或减轻其紧张程度。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斯但纳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
2.激励的特点
(1)从推动力到自动力
在一般情况下。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吸引力与推动力。即通过多种形式对个体的需求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而激励的实质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即激发自身的动机,变组织目标为个人目标,这种过程可以概括为:外界推动力(要我做)—激发一内部自动力(我要做)。
个体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外界推动力的影响,这种推动力,只有被个体自身消化和吸收,才会产生出一种自动力,才能使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而这种转化正是激励的本质所在。
(2)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推动力所激发出的自动力与个体行为的积极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的,而自动力的大小,固然与推动力的强度有关,但也离不开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样强度的推动力,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产生强弱悬殊的自动力,从而对其行为产生极为不同的影响。正
如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种复杂的差异赋予激励以更大的弹性。
(3)自动力是一个内在的变量
由激励所激发的自动力是一个内在的变量,虽然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法通过精确的计算来进行预测一控制与调节,但可以通过在其作用下的行为表现来加以观察。例如,在能力相当的前提下,员工甲的工作效率始终高于员工乙的工作效率,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甲的工作自动力高于乙。
3.激励的功能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
“明察秋毫而不见车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眼睛能发现细微的毫毛,却坚持说他看不见一车柴薪,是因为他不想这么干,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一个人能力再高,如果激励水平很低,缺乏足够的自动力,也必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效绩;反之,一个人能力一般,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也必然会有出色的表现。由此可见,激励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调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行为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组织在激发工作人员动机方面都具有很大为潜力。哈佛*的威廉·詹姆土(William James)教授就曾发现,*员工一般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这一定量的分析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吃惊,因为,大多数*的领导人,每当出现困难情况影响工作任务完成时,总是首先考虑现有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改进,殊不知,在他们身边还有如此大的潜力未被开发,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激励手段鼓舞员工士气上,那么即使在同样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也会取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效果。
(2)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从人的素质构成来看,虽然它具有两重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影响,但从根本意义上讲,主要还是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人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人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完成。人的行为与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行为不同,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是具有可塑性的。个体为了谋求目标的达到,不但能改变其手段,而且通过学习能改变其行为的内容。这种改变也意味着人的素质从一种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当然,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激励是其中最能发挥效用的一种。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对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员工进行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吃饱了混天黑的员工给予必要的惩戒,无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开阔他们的精神境界。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懂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励百、惩一儆百的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3)能够加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
行为学家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会导致或消除某种群体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激励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对整个组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举发生在美国速递公司里的一件事作例子。一次,公司的一名职员在把一批邮件送上飞机之后忽然发现了一封遗漏的信件。按照速递公司所作的规定,邮件必须在发出后24小时之内送到收件人手中,可这时飞机已经起飞,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来不及进行更多的考虑,为确保公司的声誉不受损害,这个职员毅然用自己腰包里的钱购买了第二班飞机的机票,根据信上的地址,亲自把这封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后来,公司了解了这件事的经过后,对这位职员给予了优厚的奖赏,以表彰他这种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态度。这件事被永远地载入了公司的史册,它对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由此,美国速递公司职工以工作为己任、视公司声誉为生命的行为蔚然成风,使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激励的类型、权利和基本形式
二、激励类型
概括地讲,激励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强大的作用,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激励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具体来看,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激励类型的选择是做好激励工作的一项先决条件。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如果从激励内容上进行动分,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类型。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却是不同的。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
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是社会生活中最基础的需要,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由此而产生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所谓物质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激励多以加薪、减薪、奖金、罚款等形式出现,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物质激励是激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对强化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有根大的作用。
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追求;不仅想吃饱、穿暖,还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所谓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产生激发力,影响人的行为。精神激励多以表扬和批评、记功和处分等形式出现,它作为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激发作用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2.正激励与负激励
从激励的性质上划分,激励还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类型。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在正激励与负激励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零激励,有人也称之为衰减,即:撤消对原来某种行为实施的正激励或负激励,使这种行为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得不到任何强化,从而达到减少或增加这种行为反应频率的目的。这是一种不施以任何激励的激励,所以被称之为零激励,它在激励手段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3.内激励与外激励
从激励形式上进行划分,激励又可区分为内激励与外激励两种类型。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人员内心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内酬